SOS!孕媽咪需安胎的10種狀況

孕媽咪的安胎比例在臨床上不算低,醫師根據醫學文獻統計指出:「目前安胎比例為10%~12%。」安胎原因複雜,引起安胎的危險因子包括子宮發炎、感染、子宮頸閉鎖不全、早期破水等,造成子宮收縮且合併子宮頸變化。

孕期不穩定而需要安胎,醫師表示:「大多是子宮收縮,加上子宮頸出現變化或子宮頸過短等因素。」其實安胎對於孕婦而言,多少會帶來壓力,除了使用安胎藥物讓懷孕狀態穩定,醫療團隊與家人對於孕婦的身心支持皆很重要。

醫師曾遇過一位長期住院安胎的特別案例,他說明,這位孕婦曾經流產3次,即使住院安胎仍是沒有保住胎兒。這次發現懷孕,她決定若再有問題就不生了,之後她到新光醫院產檢,並從懷孕13週住院安胎直到37週,總算如願平安生產。

安胎,降低早產機率

對於安胎的目的,醫師指出:「主要減少早產的並發症。」至於懷孕24~34週被視為安胎關鍵期,他說明,這期間早產兒存活率的上升幅度大,平均多安胎1天,寶寶出生後的風險會降低很多。醫師也就新生兒科的數據分析,24週出生的早產兒存活率約5成、26週約7成、28週約8成,30週以上則超過9成。若早於28週出生,早產兒易並發腦部出血、呼吸窘迫症候群、視網膜病變等,加上肺部尚未發育完全,必須住保溫箱避免失溫,甚至影響將來發展問題。因此,若寶寶出生的周數太早,小兒科能給予的醫療協助有限。

一般而言,懷孕37周稱足月,胎兒在37週前出生即屬於早產,一旦出現早產情況,通常會希望盡量安胎至34週,醫師表示:「讓胎兒在母體內多待一些時間,增加存活率。」而目前健保給付的安胎週數至孕期36週加6天,37週不用再安胎。

出現10個危險因子,需安胎

哪些是引發早產的危險因子,需要謹慎以安胎方式來維護母胎健康?

危險因子1 :規則子宮收縮

發生子宮收縮時,應先分辨是假性宮縮或是有效的宮縮。所謂的假性宮縮,例如孕婦吃完飯、走路、甚至如廁等發生子宮收縮情況,醫師指出:「輕微的子宮收縮不會造成子宮頸改變,多休息就好,不用安胎。」而有效的宮縮,即1小時內出現6~8次的子宮收縮或20分鐘內子宮收縮4次以上且持續1小時等,同時合併子宮頸變軟、擴張等,即需要安胎。

如果子宮收縮頻繁,1小時達3~5次以上,醫師表示,應觀察是否合併出現其它變化,像是收縮強度較強、帶有分泌物或出現像月經來的悶痛感等,可能需要評估是否安胎。

至於規則子宮收縮的緩解之道,首先是臥床多休息,並請醫師開立口服安胎藥,倘若狀況未獲改善,可能需要住院安胎。

危險因子2子宮頸閉鎖不全

子宮頸閉鎖不全,亦即懷孕中期子宮頸不明原因變薄及擴張,合併羊膜由子宮頸破裂或滑出,造成胎兒提早分娩。若曾在懷孕中、後期發生2次以上(含2次)的自然流產,或子宮頸曾做過錐狀切除手術,醫師指出:「可考慮在懷孕14~18週做子宮頸縫合術。 」

另外,醫師補充:「若經由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頸較短,亦為子宮頸閉鎖不全,建議在懷孕12~17週做子宮頸縫合術,多臥床休息、減少活動。原則上,若未出現子宮收縮,無須住院安胎。」採取自然生產的孕婦,通常會在37週拆除縫合部位,並請孕媽咪增加活動量、等待產兆;若預計採取剖腹生產,則待生產完畢再將縫合部位拆掉。

目前可藉由子宮頸長度來評估早產機率,醫師表示:「如果子宮頸長度在正常範圍,早產機率低。若較短,引發早產機率約3~5成。不過,子宮頸較短不代表一定會早產。」基本上若沒有出現腹痛、子宮收縮等情況,通常以黃體素安胎。

危險因子3:感染引起子宮收縮

感染亦為引發早產的常見因子,例如:陰 道感染等,醫師表示,如果沒有妥善處理,不僅可能造成子宮收縮,嚴重還會導致破水、引起早產。而在治療因感染引發子宮收縮的狀況時,首先會做細菌培養,再決定施打抗生素或口服抗生素。假如此時有早產徵兆,則一面進行安胎、一面治療。先以1週為療程,如果感染治療完成,但子宮還有收縮情形,仍得先住院安胎,直到子宮沒有收縮為止。

危險因子4:產前出血

正常來說,孕期16週以後不該發生不正常出血,倘若有產前出血,醫師說明:「會先進行內診檢查子宮頸是否長瘜肉」。若出血起因於子宮頸瘜肉,只要走路摩擦就會產生點狀式出血,即使服用安胎藥亦無法改善,因此,會評估是否藉由門診手術將瘜肉切除。

另外,造成出血的原因亦要視懷孕週數而定。如果孕期5個月發生出血,必須檢查是否為前置胎盤,當胎盤位置較低時也容易引起出血,建議多臥床休息,並施打安胎藥來讓子宮放鬆、減少收縮而造成出血情形。

由此可知,產前出血除了可能是前置胎盤或胎盤剝離等引發,也可能是子宮頸瘜肉導致,醫師指出:「原則上,如果出血合併子宮收縮,可能需要安胎。」

危險因子5:前置胎盤

前置胎盤屬於高危險妊娠,可能會不定時出血,一旦出血合併腹痛則必須立即就醫檢查。不過,如果沒有出現腹痛也沒有出血,醫師表示:「基本上不用安胎,但必須增加產檢的頻率。」

醫師亦補充:「前置胎盤多為無痛性出血,假如合併子宮收縮,易加速出血情況,所以要注意活動量。」此外,由於胎盤的位置較低,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性行為、搬重物或從事粗重的工作,甚至不能內診,以免觸碰胎盤造成出血。

危險因子6:多胞胎妊娠

對於多胞胎妊娠,首先必須了解孕媽咪是自然懷孕,還是藉由人工受孕或試管嬰兒等生殖科技懷孕。如果藉由生殖科技輔助,醫師指出:「可能增加3~5成的早產機率,建議在孕期5個月、最慢6個月應休假在家休息。」若是自然懷孕,相對來說,早產率較低,不過,就孕期風險而言,多胞胎妊娠仍高於單胞胎。

醫師亦說明:「多胞胎妊娠的早產機率較高,通常不一定會到足月才生產。」因為原本適合一個胎兒的子宮現在住了兩個寶寶,容易造成孕婦的生活不便,加上子宮的空間有限,可能提高子宮收縮、早期破水或早產的機率。

至於多胞胎妊娠的安胎重點,原則上與單胞胎妊娠沒有太大差別,不過,懷多胞胎的孕婦容易出現並發症,例如:子癲前症、子宮收縮、早期破水等,除了謹慎評估,也建議增加產檢次數。

危險因子7:早期破水

早期破水比一般早產問題更為複雜,醫師指出:「處理原則須視週數而定。」若在34週以上,通常不安胎、直接生產,因為破水會增加感染風險,安胎越久,胎兒的感染風險越高。若是34週之前破水,則在早產和感染風險之間衡量,如果週數太小,則盡量安胎,讓胎兒各方面發育成熟一些再生產,但缺點是破水到生產的時間距離越長,胎兒遭到感染的機率也較大。

如果發生早期破水,且滲出大量羊水,醫師說:「由於擔心感染,須立刻住院安胎,並施打胎兒肺泡成熟劑,加速寶寶尚未發育完全的肺部成熟,增加存活機率。」若只是稍微破水,加上懷孕週數小,且沒有感染跡象,則是先住院安胎觀察1週,有時會慢慢癒合不再滲水,即可出院。

原則上,發生破水情況時,醫師建議轉診至醫學中心或設有新生兒科的醫院,如此,寶寶出生後即可讓新生兒科評估是否發生感染或其它問題。

危險因子8 :曾經安胎

曾因為早產而安胎的女性,這一胎髮生早產的機率亦較高,醫師根據醫學報告表示:「一般的早產機率約10%~12%,如果上次發生早產,這一胎則會增加到15%;若曾發生過兩次早產,這次則會增加到30%。」

上一胎髮生早產情況,相對會提高這一胎的早產機率,不過,還是得檢查評估這一胎狀況。醫師曾遇過孕婦在第一胎安胎了2、3個月,第二胎卻完全正常,甚至催生。他笑言:「可能是每一胎的房客不同,產生的孕期狀況也不一樣。」

危險因子9 :壓力

由於目前的家庭結構多為雙薪家庭,不少懷孕婦女仍需工作,也因此上班族孕婦因壓力過大而安胎的狀況滿常見。醫師指出:「壓力是造成早產的極大因素,一般分為勞心和勞力。」在勞力方面,像是搬重物等,多半可以請同事協助,主要是勞心產生的壓力。而且,多數孕媽咪是上班族,也許從早上9點工作到下午6點,中間沒有太長的休息時間。其實對於一般人來說,整天工作回到家多半已經很累,更何況是懷孕婦女,無形的壓力也會對胎兒造成傷害。

所以,當出現早期宮縮或發生早產現象,應多休息。不過,對於孕婦而言,可能會受不了24小時臥床;再者,醫學研究指出完全臥床的安胎效果不一定比較好,而且還可能因為24小時躺在床上,造成肌肉萎縮、腳部沒有力氣,並產生心理壓力或負作用,因此,不妨抽離帶來壓力的環境,從事一些能讓身心放鬆的靜態活動,例如:聽音樂或看書等。

因工作壓力大或情緒變化大而引發子宮收縮的情況不少見,醫師亦曾遇孕婦在產檢時發現胎兒的器官構造異常,長時間心情沮喪而造成破水、引發早產。因此,情緒和壓力一定會影響孕期,懷孕時應放鬆心情、多休息,尤其現在的上班族孕媽咪的壓力大,即使身體不適也不輕易請假在家休息。然而,若休息不足,可能影響血液功能,甚至懷孕後期造成胎盤退化,導致胎兒窘迫等情況。

危險因子10 :胎兒體重不足

胎兒體重不足,首先檢查胎盤與羊水等功能是否正常,如果胎兒的體重與平均值相較,略輕1~2週,醫師建議在家休息、減少工作量、均衡飲食。若是起因於胎盤功能不良造成血液循環不佳,則會進行安胎,並施打胎兒肺泡成熟劑,預計2、3天後進行生產,醫師指出:「避免發生胎死腹中的情況。」

胎兒體重不足且合併早期子宮收縮,需要安胎。如果沒有出現子宮收縮,應先找出造成胎兒體重不足的原因,例如:孕婦患有免疫疾病而不自知、孕婦有高血壓,胎盤血流異常、營養缺乏等;除此,如果孕媽咪經常加班工作,長時間用腦造成血流供給腦部較多,也會減少供給胎兒的血流、影響胎兒的養分吸收,造成寶寶的體重較輕。

孕期前中後3階段安胎關鍵

孕期前、中、後階段所引發的早產因素不同,因此,各時期有其安胎重點與方式,醫師也會依據懷孕週數開立適當的安胎藥物。若孕婦本身對藥物出現過敏反應或不適,應主動提出與醫師討論。

■ 懷孕初期(胎兒未滿12 週)

口服黃體素

早期懷孕的常見問題,醫師指出:「多是出現點狀出血或少量出血等先兆性流產情形。」加上此階段的胚胎髮育主要倚賴胎盤支持,缺乏黃體素容易造成流產,所以,會給予口服黃體素安胎,讓胚胎能在子宮內穩定著床。

至於懷孕初期所開立的黃體素類型,醫師表示:「包含口服、注射或陰 道塞劑等,以每個孕婦的習慣方式為主。」雖然陰 道塞劑型的效果佳,不過,臨床上多數孕婦感到不習慣或覺得不便。

■懷孕中、後期

12 ~16 週黃體素、多休息

原則上,孕期16週以前所開立的安胎藥物以黃體素為主,醫師亦提醒:「孕婦應多臥床休息,抽離勞心或勞力的情境或壓力,盡量放鬆身心、保持心情愉快。」

16 週以後讓子宮放鬆、減少收縮

孕期16週之後胚胎已趨於穩定,此時的安胎目的在於讓子宮放鬆、降低早產機率。除了對於子宮頸較短的孕婦會持續使用黃體素,另外也會開立「妳得寶」(Yutopar)讓子宮放鬆,或「鈣離子阻斷劑」來降低子宮收縮頻率。如果狀況未獲得改善,則需要住院安胎。

醫師亦根據醫學研究補充:「對於子宮頸較短的孕婦,每週給予250毫克長效型黃體素,可採注射或陰 道塞劑來延長懷孕週期。」

至於這階段安胎除了讓子宮放鬆、減少收縮頻率,由於已進入懷孕中、後期,建議多休息,尤其是上班族的孕媽咪,如果子宮出現異常收縮情況,應停止工作避免勞累。

掌握安胎5大重點

無論在家安胎或住院安胎,都是為了降低早產風險,讓孕期順利、母胎平安,而安胎期間有哪些重點應該注意?

1放鬆心情

盡量保持心情輕鬆愉快、遠離壓力。另外,醫師提醒:「此階段避免從事金融產品的交易,以免心情隨之起伏。」

2多休息

臥床休息是最好的安胎。如果子宮收縮頻繁,應停止工作,以免症狀持續,甚至引發出血、破水。

3留意早產徵兆

例如:出現子宮規則收縮、破水或陰 道出血等。

4注意有無感染

像是發燒或陰 道感染等。在懷孕階段,陰 道的酸鹼度從pH值4.5變成5.5,偏鹼性,殺菌效果較差,易引發黴菌感染。如果分泌物呈現濃稠、塊狀且帶有異味,可能是感染現象,建議就醫診治。

5遵從醫囑

遵從醫師的指示,有任何問題應主動提出與醫師討論。另外,懷孕是每個家庭的大事,醫師指出:「尤其是孕媽咪在安胎期間,無論在生理或心理都承受著相當壓力,此時,家人給予良好的支持與照顧很重要。」

終止妊娠的6種狀況

1早期破水且確定子宮內感染

出現早期破水且胎兒確定在子宮內遭到感染,醫師指出:「必須放棄安胎,否則可能迅速引發敗血症。再者,當胎兒遭到感染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傷害,立即娩出並給予妥善的照顧才是最好的方式。」

2重度子癲前症

出現重度的子癲前症,合併肺水腫、中風、腎衰竭、凝血不良、溶血等情況,代表子宮環境不佳,再不分娩恐危及母體與胎兒,醫師表示:「此時多半無法繼續安胎。 」

當重度子癲前症造成胎兒過小、胎盤功能不足、羊水不足等情況,恐產生胎兒立即性危險,醫師指出:「視狀況先安胎2天,施打胎兒肺泡成熟劑以促進胎兒的肺部成熟,接著進行分娩。」

3破水,但懷孕超過34週

雖然提早破水,但懷孕已超過34週,此時胎兒的器官發育已達一定程度,不建議再安胎。

4胎兒窘迫且重度胎兒生長遲滯

當胎兒出現生長遲緩的情況,除了持續追蹤測量胎兒大小,並找出造成因素。醫師指出:「一旦胎兒在子宮內重度生長遲滯,加上胎兒心跳不佳,必須盡快將其娩出,以免胎死腹中。」

5子宮頸擴張超過4公分

子宮頸擴張超過4公分,但未合併子宮收縮或破水,醫師指出:「先施打胎兒肺泡成熟劑,進行安胎2~3天,一旦子宮出現規則收縮,即放棄安胎、進行生產。」不過,仍要視狀況而定,醫師曾遇到懷孕32週的孕婦,就醫檢查發現子宮頸擴張2公分,先住院安胎,沒多久即破水、半小時後子宮頸全開、進入生產。

一般而言,當子宮頸擴張超過4公分時,容易造成安胎失敗,醫師會評估懷孕週數並決定是否進行生產,醫師表示:「如果懷孕33週,可能會進行分娩;如果是27週,則會先使用藥物安胎,若子宮持續收縮,也許會視情形終止妊娠。」

6胎盤早期剝離

正常而言,胎盤會在生產後才自行娩出,若在生產前發生剝離,是為「胎盤早期剝離」,通常必須放棄安胎。醫師解釋,一旦胎盤剝離,如同胎兒的氧氣瓶被拔除,必須盡快進行生產,若沒有及時處理,可能會危及母親和胎兒的生命。

放鬆心情享受孕期

原則上,還是建議規則產檢、保持心情輕鬆愉快,醫師表示:「若發生出血、腹痛、子宮收縮等狀況,應就醫檢查做進一步評估。」像是安裝子宮監視器檢查子宮的收縮情形,或是檢查子宮頸長度等。

當孕媽咪覺得身體不適且持續沒有改善時,醫師提醒:「不要忍耐,就醫檢查也比較安心。」可是也別過度緊張,身體會受到生活習慣、活動與情緒的影響,若過於焦慮,可能會引起子宮收縮。另外,日常生活中出現子宮收縮時,若是沒有規律,多屬於假性宮縮,多休息即可改善。

另外,即使高齡妊娠的早產率為10%,但85%孕期是健康的,而不是100%會早產或需要安胎,因此,別太過於煩惱、甚至鑽牛角尖,以免為自己帶來無形的壓力。一般來說,只要每個孕期按照產檢重點進行,如果沒有出血、子宮收縮或破水等情形,胎動也都正常,不妨放鬆心情享受女人特有的懷孕時期,身心做好準備迎接新成員的到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4303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