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厭奶危害大,怎樣幫寶寶順利度過厭奶期?!

到3個月左右,寶寶從奶中吸收蛋白質能力增加了,因此會增加肝腎的工作量,時間長了會造成「疲勞」。表現為食慾下降,不愛吃奶,即進入厭奶期。

辨別厭奶的方法

計算奶量

如何知道寶寶是不是進入厭奶期了呢?這是令很多爸媽感到疑惑的問題。寶寶進入厭奶期之後,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吃的奶量變少了,因此可以計算寶寶每天所喝的奶量,如果低於所需的奶量,沒有生病發燒,且到了4~6個月大,寶寶就可能已經進入厭奶期。

寶寶每天所需的奶量

一般而言,4個月內的寶寶,計算奶量的公式是以寶寶的體重和每天的餐次來計算。

(體重×120~150毫升)÷餐次/(天)=一餐的奶量。

舉例:4個月大的寶寶,體重大約6千克,一天大約喝6餐。

(6千克×120~150毫升)÷6=120~150毫升/每餐。

怎樣幫寶寶度過厭奶期

1、寶寶不肯吃奶時不要強迫

讓寶寶自己決定吃多少奶,吃多少時間,寶寶會根據自己的消化能力進食奶量;很多家長都擔心寶寶喝太少會長不大,於是採用強迫的方式。但是這種做法反而會讓寶寶對吃產生恐懼。其實只要寶寶身高、體重等發展狀況,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並不需要強迫他喝奶,這個時期家長應該思考,如何協助寶寶接受半流質的輔食,而非強迫他喝奶。

2、改變喂食方式

當寶寶出現厭奶的徵兆,爸媽可以從改善喂食方式做起,採取較為隨性的方式,不需要按表作業。以少量多餐為原則,等寶寶想吃的時候再吃。給寶寶喂奶時儘量保持安靜,避免寶寶分心,也可以適當將奶水稀釋或在寶寶似睡非睡時喂奶;可以通過遊戲消耗寶寶的體力,例如按摩、肢體活動等,當他精力耗盡、感到飢餓時,進食的狀況也會獲得改善。

3、營造用餐環境

進食的環境儘量柔和、安靜。因為此階段的寶寶開始對外界感到好奇,用餐時若有人在旁逗弄他,或出現很多能吸引他注意力的玩具、聲音,寶寶會覺得這些事情比吃飯更有趣,自然就不想吃了。

4、奶嘴洞大小要適當

有時候寶寶喝奶少,可能是因為奶瓶上奶嘴的奶洞太小,使寶寶吸得不順暢,因此喝的量才減少。先將奶瓶倒過來,檢查一下奶瓶上奶嘴的奶洞,是否能順利流出,通常最佳的速度是1秒1滴,滴不出來或滴得太快,對寶寶都不好。

5、輕鬆對待厭奶

照顧寶寶的人,其心情和壓力會直接傳達給寶寶,當照顧者焦慮或強迫寶寶喝奶時,他都能感受到,因而產生抗拒。只要寶寶各方面都健康、正常,也沒有生病,家長們就可以放寬心,用順其自然的態度面對待寶寶的厭奶期,不要和寶寶為了吃展開痛苦的拉距戰。

哪些情況的厭奶需要特別注意?

由各種急、慢性疾病引起,如急性咽喉炎、鵝口瘡,造成口腔疼痛,會使寶寶食量突然變少,不肯吃奶;急性呼吸道感染,導致鼻塞,寶寶吸奶時無法換氣,也會有厭奶情況;此外,還有急性腸胃炎、尿路感染造成腹痛、發燒等,寶寶會哭鬧不安、不思飲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4275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