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丁是家中一大喜事,然而離開醫院回到家後,初為父母的年輕家長們,因為缺乏經驗、手法不對,小寶寶總是鬧脾氣嚎啕大哭。不少寶爸寶媽感嘆:帶娃是21世紀最累的工作。
在眾多帶娃「必殺技」中,洗澡和新生兒撫觸是基本功之一。怎麼才能上手?
洗澡篇
給小寶寶洗澡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僅過程容易讓人手忙腳亂,據相關調查顯示,嬰兒沐浴意外頻頻發生,水溫過高導致皮膚燙傷,沐浴技巧不當導致溺水引發的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等。給寶寶洗澡看似簡單,其實有很多內容需要掌握和注意。
現在的很多年輕爸媽,仍存在很多沐浴誤區,比如放沐浴露太多、洗澡中途加熱水、直接用蓮蓬頭給寶寶沖洗、熱水開關裝得過低等,都會增加寶寶皮膚過敏或者燙傷的風險。
新生兒沐浴,做好準備工作是最重要的。沐浴前就要將寶寶沐浴中需要的物品備齊,如嬰兒沐浴盆、沐浴乳、浴巾、小毛巾、水溫計、衣服、紙尿褲、75%酒精、棉簽、護臀霜等。同時檢查一下自己的手指甲,以免擦傷寶寶,用肥皂洗凈雙手後再給寶寶洗澡。
寶寶洗澡前的準備
首先要做的,是將沐浴中需用的物品備齊。例如消毒臍帶用物(新生兒臍帶未掉落之前)、預換的嬰兒包被、衣服、尿片,以及小毛巾,大浴巾、澡盆、冷水、熱水、嬰兒爽身粉等物。同時檢查一下自己的手指甲,以免擦傷您的寶寶,再用肥皂洗凈雙手。
新生寶寶是嬌嫩的,他剛離開最安穩的母親子宮不久,所以得十分細心地為他設想一個理想的環境和適宜的溫度。最好使室溫維持在一般覺得最舒暢的26~28℃之間;水溫則以37℃~42℃左右為宜。可在盆內先倒入冷水,再加熱水,再用手腕或手肘試一下,使水溫恰到好處。
值得注意的是,沐浴時要避免陣風的正面吹襲,以防著涼生病。沐浴時間應安排在給嬰兒哺乳1~2小時後,否則易引起嘔吐。
寶寶洗澡沐浴用品的選擇
不含香精、不含皂的中性洗劑最佳
寶寶的肌膚相當敏感(尤其是頭皮),很容易對化學成份、香精、香料成份過敏,尤其是化學合成的接口活性劑,因為去脂力強,長期下來容易對毛囊造成傷害,影響毛髮健康生長。皮膚科專家建議,媽媽在選擇嬰幼兒的清潔用品時,不要只注重「香味」,而是要選擇「不含香精」、「不含皂」的中性清潔產品,才不會對寶寶的肌膚造成負擔哦!
請避開容易讓寶寶頭皮過敏的成份
以下是幾種常添加在洗髮精裡面的化學成份,嬰幼兒要儘量避開使用含有以下成分的洗髮精或沐浴清潔用品。
化學活性接口劑:
PropyleneGlycol、Diethanolamine(DEA)、SodiumLaurethSulfate、
SoldiumLaurylSulfate、SoliumC14-16OlefinSulfonate
防腐劑:
EthylParaben、MethylParabens
香精:
PropylParabensFragrances
色素:
Colorants
沐浴水溫 手肘就能測試
因為小寶寶的皮膚非常嬌嫩,免疫力也較低,洗澡時要將水溫、室內調節到一個適宜的溫度。室溫一般維持在26℃~28℃之間為宜,水溫則以38℃~41℃左右為宜。
很多新手爸媽在準備新生兒用品等時都會選擇水溫計,但其實在後來的實際操作過程中,一忙亂起來經常忘了用。其實測試水溫有個方便又可靠的方法,就是用大人的手肘內側去試,一般成年人這個部位的皮膚不覺得燙就證明水溫是適合寶寶的。不過,如果實在覺得不好把握,那就還是求助水溫計吧。
給新生兒洗澡,最好是在寶寶不疲倦、不飢餓、不煩躁、清醒的時候,喂奶前半小時或喂奶後1小時洗澡為宜。另外,洗澡前記得關閉好門窗,以免小寶寶在洗澡中受到風吹著涼。
寶寶洗澡需要注意的細節
嬰兒皂的選擇
應以油性較大而鹼性小、刺激性小的嬰兒專用皂為好。
清洗鼻子和耳朵時
只清洗你看得到的地方,而不要試著去擦裡面。
為女嬰清洗時
不要分開女嬰的陰唇清洗,會妨礙可殺滅細菌的黏液流出。為女嬰清洗外陰時,應由前往後清洗。預防來自肛門的細菌蔓延至陰 道引起感染。
為男嬰清洗時
絕不要把男嬰的包皮往上推以清洗裡面,這樣易撕傷或損傷包皮。
清洗嬰兒臍帶殘端時
將棉花用酒精浸濕,仔細清洗臍帶殘端周圍皮膚的皺褶。然後用乾淨的棉花蘸上爽身粉,將殘端弄乾爽。
清洗嬰兒的屁股時
每次使用一團棉花或是一塊紗布,洗後要在溫水中浸泡,徹底地清洗乾淨。
新生兒沐浴「六部曲」:
1、洗臉:摺疊小毛巾,使其分成八面,每個面清洗一個部位。
2、洗頭:以大拇指、中指分別壓住寶寶雙耳廓,防止水流入耳內,另一個手輕輕搓洗頭髮,洗凈後擦乾頭髮。
3、胸腹部:一手橫過寶寶肩後固定於腋下,另一手掌沾水,輕怕前胸,讓寶寶適應水溫,依次清洗頜下-頸下-前胸-腋窩-上肢-腹部-腹股溝-下肢-生殖器。
4、背臀部:將寶寶翻轉過來,一手橫過胸前,固定於寶寶腋下,讓寶寶趴在手掌上,依次清洗後背-雙下肢-雙足-臀部。
5、擦乾全身:洗凈後將寶寶抱出,用大浴巾擦乾全身。注意耳後、關節、皮膚皺褶處需充分擦乾。
6、穿衣、穿紙尿片,進行口腔、臍部和臀部護理。
不宜給寶寶洗澡的6種情況
一、打預防針後暫時不要洗澡
寶寶打過預防針後,皮膚上會暫時留有肉眼難見的針孔,這時洗澡容易使針孔受到污染。
二、遇有頻繁嘔吐、腹瀉時暫時不要洗澡
洗澡時難免搬動寶寶,這樣會使嘔吐加劇,不注意時還會造成嘔吐物誤吸。
三、發熱或熱退48小時以內不建議洗澡
給發熱的寶寶洗澡,很容易使寶寶出現寒戰,甚至有的還會發生驚厥;不恰當的洗澡有時會使皮膚毛孔關閉導致體溫更高,有時又會使全身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致使寶寶身體的主要臟器供血不足。另外,發熱後寶寶的抵抗力極差,馬上洗澡很容易遭受風寒引起再次發熱,故主張熱退48小時後才給寶寶洗澡。
四、當寶寶發生皮膚損害時不宜洗澡
寶寶有皮膚損害,諸如膿皰瘡、癤腫、燙傷、外傷等,這時不宜洗澡。因為皮膚損害的局部會有創面,洗澡會使創面擴散或受污染。
五、喂奶後不應馬上洗澡
喂奶後馬上洗澡,會使較多的血液流向被熱水刺激後擴張的表皮血管,而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這樣會影響寶寶的消化功能。其次由於喂奶後寶寶的胃呈擴張狀態,馬上洗澡也容易引起嘔吐。所以洗澡通常應在喂奶後1-2小時進行為宜。
六、低體重兒要慎重洗澡
低體重兒通常指出生體重小於2500克的寶寶。這類寶寶大多為早產兒,由於發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皮下脂肪薄,體溫調節功能差,很容易受環境溫度的變化出現體溫波動。所以對這類特殊的寶寶要慎重決定是否給以洗澡。
另外要注意的是,給寶寶洗澡除了寶寶本身的因素外,還應該受到周圍環境的限制。給寶寶洗澡時的環境溫度以26-28℃為宜,水溫在40-42℃。
各年齡段寶寶洗澡的講究
哺乳期:輕輕「沐浴」
給哺乳期的寶寶沐浴時,切不可使勁地擦,一定要輕輕悠悠地抹。嬰兒皮膚表層的角質還很柔軟。
小寶寶在進入浴盆前,先要清洗臀部。小屁股的周圍、兩腿間的皺褶處、大小便排便通道口,都要用溫濕的棉花球蘸些潤膚露輕拭輕抹,用一處換一個。可適當使用沐浴露抹去較難除去的油脂性排泄物和水溶性分泌物,優質的沐浴露還有抵禦細菌的作用。
洗好小屁股後,再給寶寶脫衣服。眼角、鼻樑、嘴巴、耳朵,這些地方都要用溫濕的棉花球輕拭輕抹,每洗一個部位,換一次棉花球。要注意的是,洗耳朵時,先要用一隻乾燥的棉花球輕輕塞入寶寶的耳孔,以防水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洗完臉,再洗頭。給小寶寶洗頭要用手托穩寶寶頭部,用手柔和地撫摸寶寶的頭,注意,不要觸及孩子的天靈蓋,更不要去搔頭皮。
斷奶後至2周歲:培養洗澡好習慣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沐浴程序和哺乳期的寶寶基本相同,臀部仍要在浴盆外洗。不過,給寶寶抹洗的力度可以稍稍加重。因為這個年齡段是培養孩子樂於沐浴的良好衛生習慣的開始,所以,你盡可以把浴室「打扮」得像一個「玩水室」。如果寶寶要玩水桶,玩橡皮鴨子游泳,只要注意安全,不妨放手讓他去玩。讓寶寶慢慢喜歡上每天洗個澡。
2~6周歲:堅持洗澡練毅力
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漸漸養成夏季天天洗澡的習慣,一部分是因為需要清潔皮膚,更大的意義則是讓孩子養成愛清潔、講衛生、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夏令時節,如果有條件的話,早晨起床後、白天午睡後、晚上臨睡前,每天可以給孩子沐浴3次,每次10分鐘左右。這種有規律的清潔的生活習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今後耐心的培養、意志力的養成來說,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撫觸篇
臍痂未脫落前別按摩肚臍
新生兒剛剛離開母親溫暖舒適的子宮,通過對寶寶皮膚及各部位進行有次序的撫摸,讓大量溫和的良好刺激通過皮膚的感受器傳到中樞神經系統,不僅能使寶寶產生安全感,還能促進寶寶的生長發育。
「撫觸是寶寶的一種生理、心理需要,父母給寶寶適當的撫觸能夠幫助寶寶增加生長激素分泌,刺激寶寶的淋巴系統,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還能改善寶寶的消化系統,促進腸胃的消化吸收。」張又祥說,撫觸還能夠平復小寶寶的情緒,加深寶寶睡眠的深度與睡眠時間,促進小兒正常睡眠節奏的建立,減少哭鬧。
可在沐浴前後、午睡及晚睡前、寶寶清醒時撫觸寶寶,注意保持房間內光線柔和,可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準備好嬰兒潤膚油,大毛巾、換洗的衣服、尿布等一些必備用品。
撫觸寶寶「六步走」:
1、準備適量的潤膚油倒在掌心,雙手揉搓均勻,從前額眉弓處用雙手向外輕輕地來回推壓3~6次,並用拇指在寶寶上唇畫個微笑,同一方法按摩下唇。最後像放洗髮香波一樣輕輕的按摩頭部至耳後結束頭部按摩。
2、雙手放在兩側肋緣,右手向上滑向寶寶右肩,復原,左手以同樣方法進行,避開乳 頭。
3、按順時針方向按摩臍部,在臍痂未脫落前不要按摩該區。
4、將嬰兒雙手下垂,用一隻手捏住其胳膊,從上臂至手腕輕輕擠捏。從上臂至手腕部輕輕擠捏,然後用手指按摩手指,同一方法按摩另一隻手。
5、按摩嬰兒的大腿及膝部、小腿,從大腿至腳踝部輕輕擠捏,然後按摩腳踝及足部,在確保腳踝部受傷害的前提下,用拇指從腳後跟按摩至腳趾。
6、按摩背部,雙手,指間輕輕按摩脊柱兩邊的肌肉,再次從頸部向底部迂迴運動。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