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嬰語」你都看不懂,還怎麼帶娃!

在寶寶還沒學會說話之前,媽媽總是很困擾

「寶貝,你怎麼又哭了?」

「小祖宗,你到底哪裡不舒服啊?」

雖然寶寶不會說話,但是他很多的肢體語言,其實就代表了他的想法,今天小編就和各位媽媽聊聊一些常見的 」嬰「 語,幫媽媽更好的讀懂寶寶。

睡覺時搖頭

寶寶太熱了:如果寶寶睡覺的時候不安穩,小腦袋總是左搖右晃,媽媽一定要摸一摸寶寶的額頭和頸後。

如果濕乎乎的有汗,那就說明你給寶寶蓋得或者穿得太多了,寶寶很熱。出了汗頭髮粘在頭皮上很癢,所以寶寶只好搖頭解癢了。

青蛙狀姿勢

這個動作表示:「我好舒服啊!我偶爾還會時而皺眉、時而張嘴,時而微笑……其實,我這個時候非常的恬靜美好,完全在沉睡的嬌憨之狀。爸爸媽媽,你們是不是很陶醉呢?」

抓頭髮

寶寶頭皮癢:經常抓頭髮,可能是因為頭皮發癢。如果寶寶的頭髮很清潔,那麼媽媽就要檢查寶寶的頭上是不是長了濕疹。

寶寶生氣了:寶寶抓頭髮也有可能是生氣的表現。媽媽需要尋找寶寶不高興的原因,滿足他的需求。

咬人

寶寶長牙呢:長牙時牙床腫脹發癢,咬人可以緩解不適。媽媽可以給寶寶準備專用的磨牙膠,或者乾淨柔軟的布讓他咬。

寶寶表達他的愛:有的時候寶寶咬媽媽,僅僅是想告訴媽媽「媽媽,我愛你!」過了3歲,寶寶通常就不會隨便咬人了。

TIPS:寶寶咬了你之後,不要做出太激烈的反應,否則會讓寶寶覺得很有趣,從而強化他咬人的行為。

抓耳朵

這個動作的意思可能是:他正不知所措或者遇到危險。抓自己的耳朵,這個動作表示一些事情超過了孩子能處理的範圍——牛奶太燙了,他胃裡有氣體,需要打嗝。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寶寶正在痛苦中,拉耳朵可能意味著寶寶身體不太舒服。

當然,總是撓耳朵,也有可能是中耳炎,中耳炎是很容易被爸爸媽媽忽略的問題,要注意哦。

動圖

攥拳頭

你的寶寶知道怎樣做會使自己感覺舒服一些。「重複的動作能夠釋放多餘的能量,」。「這個動作可以舒緩嬰兒的中樞神經系統。」還有一種可能是:孩子正因為周圍的一些事情感到緊張。

用手敲頭

寶寶像大人一樣,也會出現頭痛。如果寶寶老是用手敲打頭部,則有可能是頭痛了。這有可能與感冒有關,有一定的自愈性。如果寶寶只是一時感冒頭痛,並不用太過擔心;如果持續如此,則要儘快就醫。

紅連橫眉

表示要大便:嬰兒往往先是眉筋突暴,然後臉部發紅,有明顯的「內急」反應。這是要大便的信號,父母應立即解決他的「便急」之需。

動圖

小編碎碎念

寶媽們,寶寶在身體語言期,能用體態表達意見,不但有表情,有動作, 還有聲音,嬰兒會張開雙臂,將身體撲向親人,要求擁抱,親熱等等。所以,愛他就要了解他,關注親親寶貝,和我們一起陪伴寶貝健康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3868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