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顯示:100對有生育能力的夫妻,他們在不規定同房頻次的自然情況下,3個月內的懷孕率是50%,6個月達到75%,12個月超過90%。對於想懷孩子的夫妻而言,選擇在排卵前後1~2天同房,懷孕的幾率可能會更高,尤其是老公精子質量比較弱的,儘量選擇在排卵後即刻同房,受孕幾率比較大。由此可見,監測排卵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一旦找准排卵日,並安排在排卵日前後同房,就能更快、更好地幫助備孕夫婦成功懷孕!接下來,就大家分享一下如何精準的進行排卵監測。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排卵?
成熟卵泡發育到一定階段,明顯地突出於卵巢表面,隨著卵泡液的激增,內壓的升高,使突出部分的卵巢組織愈來愈薄,最後破裂,卵子(其實是次級卵母細胞)及其外周的透明帶和放射冠隨卵泡液一起排出卵巢,這一過程稱排卵。
那麼,女性為什麼會這樣神奇有規律的排卵?
生理正常的情況下,月經剛開始時腦垂體釋放促卵泡激素(FSH)。FSH 的作用是刺激卵巢表面大約 20 個卵泡的生長,每個卵泡內有一個卵子。在接下去的兩周內,卵泡不斷長大,同時卵巢分泌另一個重要激素 - 雌激素。雌激素進入血液並向大腦發出負反饋信號。如果血液中雌激素濃度很高,就會抑制 FSH 的釋放,使得只有一個卵泡能獲得足夠的 FSH 刺激並成長為成熟卵泡。這就是大多數人懷孕只會有一個孩子的原因,當然不排除雙胞胎甚至多胞胎的情況。 雌激素水平升高又會刺激垂體釋放黃體生成素(LH),LH 的大量釋放使成熟的次級卵母細胞從卵泡內釋放出來,這就是排卵。
那麼如何監測排卵呢?
監測排卵的目的是確定患者有無排卵或排卵日,在排卵前的 1~2 天內,數小時內預知排卵的發生。所以其監測方法有:基礎體溫(BBT)、宮頸黏液監測、試紙法、性激素測定及超聲監測等。各種排卵指標或參數在排卵監測中隨著周期的變化有不同的意義。
1、基礎體溫監測:
基礎體溫是什麼?中醫博士陳靜醫生在講座中講到:人體在較長時間(大於等於6小時)的睡眠後醒來,尚未進行任何活動之前所測量到的體溫,稱之為基礎體溫。
人體的體溫在不同時間會出現細微的變化。據陳醫生介紹,成年女性的體溫會隨著月經周期發生波動,特別是排卵日會出現較大波動,所以可以通過測量基礎體溫推算排卵期是可行的。
具體辦法是:使用基礎體溫計或者智能體溫計(精度至少達到0.1度),每晚睡前將體溫計水銀柱摔至36度以下,置於伸手可取的地方。第二天醒來伸手即可拿到體溫計進行測量。
BBT呈雙相:提示有排卵,絕經期婦女或摘除卵巢的婦女無雙相。
BBT呈單相:提示可能無排卵。
註:如果有未排卵閉鎖卵泡黃素化綜合徵的話,是沒有排卵但是也會呈現雙相體溫的。
2、宮頸黏液監測:
在月經周期的前半期,宮頸不分泌黏液,外陰也十分乾燥。此後宮頸分泌少量粘稠而不透明的黏液。到排卵即將發生前,隨雌激素高峰的出現,宮頸黏液變得稀薄、透明、清亮,量也增多,手指觸摸會發現有拉絲現象稱為生育型黏液。一般來說,當這種特徵最明顯的時候,就是排卵期。
3、試紙法:
除了早孕試紙之外,女性最常用到的可能就是排卵試紙了。由於其操作簡便,給很多女性以希望。將試紙放在自己的尿液中,如果試紙的「小窗口」出現兩條紅線,說明即將排卵。不過比起早孕試紙,排卵期試紙更需要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而且為了推算結果準確,最好能夠保留一個周期內的所有試紙進行顏色深淺的對比,確定準確的排卵時間。
4、性激素測定
排卵一般情況下,性激素的檢測時間是在月經周期的不同階段進行的,可分為:卵泡期,排卵期,和黃體期。 醫生會根據臨床需要而要求患者在某一特定的時間內做檢測,以便了解體內的具體內分泌情況。
(1)卵泡期檢測: 是在月經周期的第 2~3 天內測定血清中的性激素,目的是為了了解卵巢的「基礎狀態」。而檢測的內容是全部的六項,不可缺少。因為各項性激素可以反映不同的情況。 如促卵泡素(FSH)過高,說明卵巢的儲備功能差,這時可先用藥增加卵巢儲備,保護卵巢內的激素受體; 如雌二醇(E2)過高,考慮病人可能有殘存的卵泡,提示不宜進行促排卵治療; 如促黃體生成素(LH)過高,就會影響卵泡質量,卵泡受精力下降,流產率增加,可先行降 LH 治療; 如催乳素(PRL)過高,也會影響排卵和黃體功能,這時主要用溴隱亭對症治療即可; 如睪酮(T)過高,會影響卵泡的發育,造成無數的小卵泡競爭性發育遲緩或根本不發育; 如FSH、LH、E2 均太低,就可能是下丘腦 - 垂體性的功能低下,可考慮用促性腺激素替代治療。
(2)排卵期檢測: 是在月經周期的第 16~17天測定性激素,結合B超,可了解卵泡的發育狀態。此期,只測定 FSH、LH、E2、P 有意義。 當E2 正常,卵泡大小也正常,LH有峰值,P值不高,是理想的排卵條件,預計可於 LH 峰出現後的 24~36 小時排卵。此期的激素水平分泌異常,會引起卵泡發育與排卵障礙。 如E2 過低,而超聲顯示卵泡大於或等於 1.8 cm,可考慮卵泡未發育成熟或此為空卵泡; 如 E2 正常,而卵泡小於或等於 1.6 cm,可能剛排卵或有多個小卵泡發育,還有遺漏的可能; 如 E2 正常,卵泡大於或等於 1.8 cm,LH 無峰值出現,說明性腺軸正反饋機制障礙或卵泡未熟; 如 E2 過高,還可預測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徵(OHSS)的發生; 如卵泡小於或等於1.4 cm,LH 或 P 已升高,提示卵泡過早黃素化; 如 P 大於 2ug/L,提示子宮種植窗口關閉,囊胚著床機會下降。
(3)黃體期檢測: 在月經周期的第 21~22 天,測定 E2 與 P,以了解黃體功能,一般於排卵後的 6~7 天測定較為準確。 如在黃體高峰期,P 值過低(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