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月子坐得好,人生就像撿到寶。

產後護理子宮是孕育寶寶的居所,在懷孕期間它不斷膨脹,為寶寶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但在分娩後它就收縮回去,並把其中惡露等物質排泄出去,以保證子宮的恢復。正常情況下,分娩後,子宮在4-6個內會逐漸復原,產後6-8個星期才能完全癒合。但是怎樣的產後護理能夠更好地恢復

1、產後及時排尿

不要讓膀胱過脹或經常處於膨脹狀態,妨礙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後出血或膀胱炎。

2、產褥期別"賴床"

產後6-8小時,媽媽最好別"賴床",第二天儘量下床活動,這樣有利於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的排出。

3、刺激乳房

產後媽媽讓寶寶儘早吃母乳,因為寶寶的吮吸刺激,會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從而促進子宮復原。沒有喂奶的媽媽,可以採取按摩乳房或是熱敷乳房的方式,刺激乳 頭。

5、注意陰部衛生

清潔陰部時產後護理的重要一項。產後媽媽應每天用溫開水清洗外陰,以去除外陰部的惡露和污垢,以防感染。

6、子宮收縮劑+生化湯

為預防產後大量出血,醫生通常會用子宮收縮劑。除了西藥以外,中國民間自古流傳的生化湯也可以去瘀活血,幫助子宮恢復。

7、子宮按摩

在產後初期經常按摩子宮底,讓子宮肌肉受刺激收縮,也是刺激子宮恢復的方式。

8、產後子宮恢復瑜伽

產後瑜伽動作簡便舒緩,易於練習,富有針對性,通過有助於腹部器官和肌肉鍛鍊的各種姿勢和呼吸法、冥想法配合,達到強壯、滋養生殖器官,調整和迅速恢復子宮位置,讓子宮充滿活力,促進腸蠕動等目的。

冬季護理坐月子

冬天坐月子的媽媽應該更加注重生活的小細節,因為在冬日空氣水分較少,溫度較低,不宜出門運動,所以媽媽冬天坐月子更需注重生活保健。

一、注意個人及環境的衛生

不少在冬日坐月子的媽媽都認為冬天沒有出汗,所以不用常洗澡而忽視個人衛生。其實如若媽媽頭髮指甲等部位存在污垢,當接觸嬰兒容易影響寶寶的健康。所以建議媽媽在冬天坐月子也要注重個人和環境的衛生,勤洗澡洗頭、勤換衣剪指甲、還有注重口腔衛生,但需注意的是身體清潔的同時注意保暖,避免冬日著涼感冒的情況。

二、注意勞逸結合

剛生產完的新媽媽,身體非常虛弱,氣血也不足,身體的各種器官需要休養來恢復。但是,如果媽媽們臥床過久的話也會導致身體乏力,不利於子宮內淤血的排出,如何淤血長期停滯的話就會引起如惡露不下、惡露過多或產後腹痛等症狀,所以媽媽們在產後還是需要進行適當的運動,保證氣血流通。

坐月子時要注意臥床休養與適宜的活動相結合,在冬天不宜出門的話,可以選擇在床邊和房間內慢慢走動,並練習一些產後體操,這樣即可以儘早恢復體形,也可減少便秘的發生。

三、保持適宜的濕度

室內的相對濕度要控制在55%~65%,如果太乾燥的話會讓媽媽和寶寶的鼻黏膜受損、咽部發乾;而太濕了皮膚又不能正常排汗,會讓人感覺氣悶不暢,而且容易滋生細菌,侵害人體健康。

四、保持適宜的溫度

坐月子的屋子一般來說溫度要保持在22~24℃為好,因為太冷的話容易讓產婦和寶寶著涼,患上感冒甚至肺炎,太熱也不利於媽媽身體恢復。注意:媽媽和寶寶的床儘量不要對準風口,以免著涼。

產後收腹的重要性

產後形體恢復已是產婦的必修課。產假過後,媽媽很快要投入工作,形體恢復對工作是至關重要的,寶寶生下之後,子宮呈三角形,子宮騰空,內臟失去支撐,便會自然下垂。有了大肚腩,產後收腹是通過外力的作用下,防止內臟下垂,促進子宮收縮和骨盆回位,給肚子一個回縮的時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3370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