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寶寶脊柱,抱娃及喂奶姿勢有講究

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孩子生下來,我們大多都是手忙腳亂的狀態,即使有了二胎,也是熟練中還帶著點生澀。關於如何抱娃我們大多也是「無證上崗」,尤其是哺乳時如何抱娃才減少出現吐奶,溢奶等狀況,這是很多寶爸媽都急需要了解的知識。

昨天第一次晚上獨立帶孩子,抓著寶寶手睡覺的,習慣性的她一動我就拍拍她,結果,9點吃完奶睡覺,一直沒醒,4點被月嫂過來弄醒吃奶了,不懂應該什麼時候給孩子吃奶啊,什麼特徵我就應該給喂奶了,會餓著嗎?月嫂說不要超過5個小時不喂孩子,百度覺得也不可靠到底應該怎麼辦?

每個嬰兒的喂養都有各自的規律,所以才叫按需喂養。「按需」是按嬰兒飢餓需,而不是按時間的要求需。正常嬰兒夜間睡覺,如果不醒,不應該按時間弄醒孩子喂奶。干擾孩子睡覺對孩子的生長並沒好處。嬰兒知道飢餓,即使睡覺期間,也會因為飢餓自己醒來。

接下來,我們將就常見的抱娃姿勢,哺乳姿勢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詳細解答。

科學家庭育兒

抱娃:寶寶過早、頻繁豎抱對脊柱發育不利

科學家庭育兒

不建議常豎抱小嬰兒,是為了保護嬰兒的脊柱,因為正常人脊柱的四個彎曲(頸前、胸後、腰前、骶後曲)在嬰兒期還未形成。常豎抱可增加椎體間的壓力。

被抱起後就不願再平躺說明嬰兒非常聰明,因平躺看到的僅是白色、平坦無味的天花板,而被豎抱看到的是顏色、形狀豐富的環境。首先建議將孩子小床上方放置一些顏色鮮艷的氣球等,再有鼓勵孩子清醒時自行趴在床面或地墊上,這可增加孩子對周圍的興趣。過早、頻繁豎抱對嬰兒脊柱發育不利。

科學家庭育兒

哺乳時如何抱娃與溢奶、吐奶、中耳炎、吸入性肺炎的關聯

科學家庭育兒

1.溢奶的預防處理措施

溢奶:沒有嘔吐動作,只是隨打嗝、腹部或全身用力等出現的沒有痛苦表情的奶液反流甚至流出口腔的現象稱為溢奶。

體位療法能夠讓溢奶現象得到緩解:

方法1:家長可以在嬰兒吃奶後讓嬰兒保持相對右側位,將嬰兒床頭抬高 15~25 度,以使嬰兒全身處於 15 度斜坡面上,這樣做就可以有效減少食物反流。

方法2:吃奶後給嬰兒拍嗝也有助於減少溢奶的發生。給新生兒拍嗝,對絕大多數新手父母是件難題。如果家長對抱孩子還沒有經驗,給大家推薦一個小辦法:大人躺在躺椅上,身體與地面大約呈 45 度角。

方法3:孩子吃奶後趴在大人身上,頭部高出肩部,以免窒息。大人可以輕拍或撫摸嬰兒背部,即使不去撫摸,幾分鐘內孩子就會打嗝,這種方法應該更簡便、安全。

(圖片內容非常重要,建議點擊查閱或收藏!)

2.吐奶的預防護理措施

伴有嘔吐現象,且有痛苦表情的稱為吐奶。嬰兒吐奶時腹肌會有明顯的收縮,同時伴有劇烈的嘔吐動作。吐奶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徵兆,比如急性胃腸炎,初期都有嘔吐的過程。疾病性的吐奶嬰兒會煩躁、哭鬧。家長一定要區別孩子吐奶之後是否伴有難受或其他症狀。

孩子溢奶是一種正常現象,家長不用緊張,相反吐奶卻需重點關注。遇到吐奶,家長不應豎抱孩子,以免口腔內的反流物嗆入氣管,造成吸入性肺炎。如果 1 歲後還常出現溢奶現象,就應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圖片內容非常重要,建議點擊查閱或收藏!)

3.嬰兒吃奶後豎抱容易造成吸入性肺炎

嬰兒吃奶後拍嗝是為排出吃奶同時帶入胃內的氣體,以防溢奶或嘔吐。其實,不是拍嗝就一定能預防溢奶或吐奶的。如果嬰兒出現噁心、嘔吐時,應將嬰兒置於側臥位,可利於口中反流的胃內容物排出口腔。注意千萬不要豎抱,以防反流物進入氣管,造成吸入性肺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3008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