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教育幫幫主,暑假到了很多孩子以及大學生都開始讀書了,包括幫主在內很多時候就是泛泛而讀、甚至有些晦澀的書籍乾脆放棄了,這些年「辜負」了很多的好書。當然有些書籍適合泛讀,但有些書適合精讀細讀甚至多讀,我們是否真正的會「讀書」呢?今天讓我們看一下古人朱熹的讀書方法,會對我們有很大啟發。
「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
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強調讀書窮理,他自己一生又酷愛讀書,對於讀書有深切的體會,並提出了許多精闢的見解。他的弟子將其概括為朱子讀書六條——即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這也是是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循序漸進
朱熹主張讀書要「循序漸進」,包含三個意思第一,讀書應該按一定次序,不要顛倒。「以二書言之,則通一書而後又一書。以一書言之,篇、章、文、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亂也。」第二,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能力,安排讀書計劃,並切實遵守它。「量力所至而謹守之」。第三,讀書要扎紮實實打好基礎,不可囫圇吞棗,急於求成。「字求其訓,字索其旨。未得乎前,則不敢求乎後未通乎此,則不敢志乎彼。」否則,「若奔程趁限,一向趲看了,則看猶不看也也。」
閱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和安排,循序漸進扎紮實實的讀書。
(二)熟讀精思
朱熹認為,讀書既要熟讀成誦,又要精於思考。他說有些人讀書"所以記不得,說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之患。。他提出,熟讀的要求是「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為此,他主張讀書要能成誦,認為「橫樑(即張載)教人讀書必須成誦,真道學第一義」。而且強調讀書必要讀足一定的遍數,即使已能成誦,但若遍數不夠,仍要讀夠遍數。因為在他看來,「百遍時自是強五卜遍時,二百遍自是強一百遍時」。熟讀確實有助於理解。「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朱熹提出了「無疑一有疑——解疑」的過程。他說「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一番後,疑漸漸解,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這裡所說的從無疑到有疑再到解疑的過程,即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無論是發現問題還是解決問題,都是精心思考的結果。讀書若真能做到既讀得熟,又思之精,那麼就真正把書讀通了,而且會永遠記住。
(三)虛心涵泳
虛心涵泳的讀書方法包括兩方面的涵義。所謂「虛心」,是指讀書時要虛懷若谷,靜心思慮,仔細體會書中的意思,不要先入為主,牽強附會。讀書中發現了疑問,「眾說紛錯補」,也應虛心靜慮,切勿匆忙決定取捨。所謂「涵泳」,是指讀書時要反覆唧嚼,細心玩味。他說。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覆詳玩為有功耳。」
每一本書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內容,不可帶著先入為主的想法去學習,面對問題反覆咀嚼,細心玩味。
(四)切己體察
朱熹強調讀書不能僅僅停留在書本上,口頭,而必須見之於自己的實際行動,要身體力行。他說:「讀書不可只專就紙上求義理,須反來就自家身上推究。」他竭力反對只向書本求義理,而不「體之於身」的讀書方法,認為這樣即使是「廣求博取,日誦五車」,也無益於學。只有「從容乎讀文義之間,而體驗乎操存踐履之實,然後心靜理明,浙見意味。」
朱子的這個主張是要求讀書過程中要身體力行去實踐自己的行動。
(五)著緊用力
著緊用力的讀書方法,包含兩方面的意義:其一,必須抓緊時間,發憤忘食,反對悠悠然;其二必須抖擻精神,勇猛奮發,反對鬆鬆垮垮。為此,朱熹把讀書形象而又深刻地比喻為救火治病,撐上水船和破釜沉舟。認為讀書應該具有猶如救火治病郱樣的緊迫感,撐上水船那樣不進則退的頑強作風和破釜沉舟邢樣勇往直前的精神。
(六)居敬持志
居敬持志既是朱熹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也是他最重要的讀書法。所謂「居敬」,就是讀書時精神專一,注意力集中。朱熹說「讀書須收斂此心,這便是敬」。又說「讀書須將心貼在書冊上,逐逐字,各有著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學者須是收拾此心,令專靜純一,日用動靜間,都無馳走散亂,方始看得文字精審」。所謂「持志」,就是要樹立遠大的志向,高尚的目標,並要以頑強的毅力長期堅持。他說「立志不定,如何讀書?」只有樹立了明確的志向,才能「一味向前」,學業不斷長進。
朱熹的讀書法是他自己長期讀書經驗以及對前人讀書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比較集中地反我國古代對於讀書方法研究的成果,其中不乏合理的內容,如"循序漸進"包含的量力性和打好基礎的思想,「熟讀精思"包含的重視思考的思想。」虛心涵泳"包含的客觀揣摩的思想,「切己體察」包含的身體力行思想,「著緊用力"包含的積極奮發的思想,」居敬持志「包含的精神專持志以恆的思想等,都是在讀書治學中必須注意的問題,曾在歷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在今天對我們也仍有借鑑作用。
當然,朱熹讀書法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時代和階級的局限,無論是誰的思想,都不是完全正確的,朱熹所提倡讀的書,主要是宣揚封建倫理道德的聖賢之書。他的讀書法主要是強調如何學習書本知識,而未曾注意到與實際知識之間的聯繫。造成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不良學風。
因此,我們在肯定朱熹讀書法積極意義的同時,也應注意到它的不足及其消極影響。關鍵是我們要吸取正確的思想為我們所用。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