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了」,是我們常聽到、也說到的一個詞語。當我們遇到咽喉干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乾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或者小便黃等症狀,或者連續幾天辛辣的飲食導致脾胃不舒服,都會不自覺的說自己「上火了」。
「上火」究竟是什麼呢?上火是中醫的理論,意為人體陰陽失衡,內火旺盛。所謂的「火」是形容身體內某些熱性的症狀,而上火也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後出現的內熱症。一般認為「火」可以分為「實火」和「虛火」兩大類。
圖片源自網絡
【寶寶上火的原因】
1、中醫認為寶寶是「純陽之體」,體質偏熱,容易出現陽盛火旺即「上火」現象。而且寶寶腸胃處於發育階段,消化等功能尚未健全,過剩營養物質難以消化,造成食積化熱而「上火」。吸收消化及自身調節能力較弱,由於食物搭配不科學,引起「上火」。簡單的說,寶寶的「火」通常都屬於實火,一般由於吃得過多,導致胃火發生。
2、寶寶容易「上火」,還有個主要的原因是寶寶自身臟腑嬌嫩,免疫系統脆弱,各種病邪如暑、濕、燥等都很容易就能乘機侵入寶寶的身體,一旦病邪滯留在體內,就容易「郁而化火」了。另外,各種細菌與病毒侵襲機體和外部環境擾亂導致體內水分流失過多也使得寶寶產生「內火」。
圖片源自網絡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上火】
1、觀察寶寶的小屁屁
爸爸媽媽為寶寶洗澡的時候,千萬不要忽視觀察寶寶的小屁屁,肛門的顏色是寶寶上火與否的暗示標誌呢。正常來講,寶寶的肛門應該是粉紅色的,但是,當腸內有熱時,肛門的顏色就會呈紅色。如果顏色很深的話,媽媽要更加小心了,這說明寶寶的體內火很大。
寶寶屁屁上火的顏色與因寶寶護理不當產生的紅屁股現象略微有些相像,需要爸爸媽媽仔細觀察加以區分。
2、注意寶寶的眼角分泌物
寶寶起床後,如果眼角有過多眼屎出現,媽媽是要警惕的,這可能說明寶寶有肝火啦!往往這個時候寶寶會脾氣相對暴躁一些,不太聽話會惹媽媽不開心,這主要是因為寶寶上火了鬧不舒服呢。
3、觀察寶寶的小舌頭
讓寶寶張大嘴巴,查看他的舌頭。如果舌頭、舌邊都發紅了,說明寶寶有心火了!這是他很可能會出現白天容易口渴、晚上愛折騰,睡覺也不安穩等等的表現。如果寶寶的嘴角都有「白茬兒」了,這是他有脾火的表現。
4、寶寶出現大便乾結
每到寶寶拉臭臭的時候,都覺得他很痛苦的模樣,要非常費力才能便出來,便便很硬而且量少,呈栗粒狀,每隔3-5天才排便一次。排便過程延長或排便困難,排便時出現疼痛而哭鬧,這是寶寶有胃火了。這時寶寶一般情況下還會出現小口氣,也就是口臭的症狀。
5、寶寶手心著火一樣乾熱
正常情況下,寶寶的手心應該是涼涼的、潮潮的。如果摸起來是乾熱乾熱的,晚上還出汗,那說明寶寶有虛火了。
6、其他症狀
寶寶上火還會體現在:小便發黃、口舌生瘡、睡不安穩、易哭鬧、易暴躁等情況。
圖片源自網絡
【寶寶上火了怎麼辦】
1、儘可能選擇母乳喂養。寶寶出生後最好給予母乳喂養並保證充足的母乳量,因為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在腸道中可以快速提高有益菌的繁殖,不會讓寶寶上火。
2、注意日常飲食。飲食清淡,營養搭配,多吃水果,適當吃一下火的食品。媽媽平時對寶寶的飲食也要多注意一些,如多吃些清火蔬菜,要忌辛辣、油膩、高熱量的食物。在做菜的時候我們可以注意一下營養搭配,對於寶寶來說更是一舉兩得。
3、培養寶寶喝白開水的習慣。補充寶寶體內所需的水分,同時也是在清理腸道,排除廢物等。如果寶寶不愛喝白開水可以加一些白糖或者是果汁類的東西。
4、合理的起居作息。在起居上要保證寶寶有足夠的睡眠,睡眠不夠或是睡眠質量不好,會引起上火。
5、注意保持室內的環境清新,讓寶寶保持愉快的心情。也要考慮勞逸結合,切不可讓寶寶過度疲勞。
圖片源自網絡
春天,孩子容易因為細菌入侵和溫差變化而「上火」;在夏季,水分的大量流失是造成人體「上火」的重要原因;秋季晝夜溫差尤其明顯,空氣乾燥,孩子一受涼就「上火」;冬季孩子抵抗力降到最低,「上火」更是防不勝防。
另外寶寶"上火"還有可能是體內潛伏的病因,很容易導致寶寶抵抗力的下降,造成體內炎症,容易引發感冒、扁桃體炎、腮腺炎等病症,這種情況下"上火"的問題不能掉以輕心,需要得到及時的治療。不能目私自找一些下火的藥給寶寶吃,或者盲目一味使用多和涼開水、多吃水果和蔬菜的食療方法,因為這些只對消化和飲食紊亂造成的旺盛胃火具有效力,對於心火過旺、肝火過旺和脾火過旺的問題便會束手無策。
讓我們盡心呵護寶寶成長每一天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