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若出現這7個奇怪舉動,這到底正常不正常.... 妳家孩子也有嗎!!

齊天大聖| 2016-11-02| 檢舉

大概是一歲半到兩歲之間,孩子會走、會簡單表達後,開始出現一些奇怪(或者可說有趣?)的舉動,譬如說超愛挖鼻孔、把手塞在褲子裡走路、發出奇怪的聲響,或愛舔門把…很多時候不知道到底該不該阻止這些莫名其妙的行為,想放著隨他去,又 心理覺得好像該制止一下,每天總是在這樣的掙扎中度過。

事實上,這個階段的孩子所做出、我們看來很怪異的行為,很多時候都是正常的,作為主要照護者可以不用太緊張。

今天正要探討這個狀況,為大家列舉出七個常見卻很正常的怪動作,並且提出主要照護者的應對方式,以及何時該介入導正,讓我們面對孩子的奇怪行為,不再驚慌失措。

舉動1:搖晃自己的頭

有節奏性並且重複的動作,對孩子的情緒舒緩很有幫助,譬如說坐在移動的車上,孩子總是很好安穩的入眠;同樣的道理,孩子晃動自己的頭,對於他的情緒管控也能有相當大的幫助──這個舉動大人看了雖然會感到不安,卻能有效舒緩孩子緊繃的情緒。

然而,若孩子只顧著搖晃頭部,完全忽略周遭的事物,或是開始會傷害到自己時,照護者就得介入,要轉移孩子此項行為,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替代性的行為」來導正,實際的方式如:給孩子一隻玩偶,並請他在感到不安時,撫摸這隻玩偶的耳朵。

舉動2:把手放進褲子裡

把手放進褲子裡的舉動並不是這麼好看,但卻也不是甚麼太大的問題,專家建議照護者可以忽視,並讓孩子多參與有趣的活動,不讓他感到無聊,就能自然而然戒除此一行為。

不 過,若當孩子此舉動已經沉迷到完全不顧周遭的狀況時(如:不與他人互動、不吃點心等),照護者就應該要主動介入,除了如上述,提供孩子其他有趣的活動外, 更應該堅定的告知孩子:「把手放進褲子並非不可以,但請不要在公開場合,因為這樣並不美觀」這類的準則,讓他能有所依據,並知道何時該停止。

舉動3:用嘴巴探索世界

這個階段的孩子用嘴巴去探索世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所以當他把手邊看到的東西都往嘴巴塞,可千萬別急著制止,這樣的行為除了是好奇心的展現,也包含了孩子在口腔期的慾望滿足,對於身心發展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照護者不只要儘量把孩子周遭的物品清潔,更同時得觀察,若用嘴巴吃的頻率太嚴重,或者是孩子總是特別著迷吃些污垢(如貓砂、垃圾等),就千萬得求助專業,找小兒科醫生好好聊聊了。

舉動4:挖鼻孔

鼻孔對幼兒來說,是個暨美妙又神奇、並且唾手可得的探索點,所以看到孩子挖鼻孔,就讓他去吧,這樣的舉動完全不需要介入導正。如果父母認為在外挖鼻孔是不太雅觀的行為,可以嘗試與孩子溝通,請他在家裡進行這一動作即可。

舉動5:想像的朋友與絨毛玩具朋友

孩 子在睡前總是喜歡把絨毛玩具排排站,一起陪他睡覺嗎?或者是總有想像中的朋友,與他一同玩耍吃飯?別擔心,這些對孩子而言,都是相當正常的行為。對於1歲 半到2歲的小孩來說,現實世界有點太過混亂且令他們困惑,在自己想像的世界當中,他們會相對感到自在舒適,做為父母與照護者,我們只需要尊重並擁抱他們的 創意。

這樣的行為也不需要介入導正,但可以適時地將孩子的絨毛玩具拿去清洗,透過清洗到烘乾的這段時間,讓孩子能有機會嘗試「不在自己舒適圈」的考驗。

舉動6:玩自己的便便

有些孩子對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以至於他很愛脫下尿布玩自己的糞便,覺得很噁心嗎?但其實對孩子來說,他只是發現了個有趣且新奇的玩意,並且想試試看而已。想改變孩子這樣的行為,就給他多點可以製造混亂的機會吧,例如:玩泥巴、黏土等。

若這樣還不能夠阻止他,照護者可用防水透氣膠帶,將尿布與孩子的肌膚貼住,並且緊盯著,讓孩子沒有任何機會做這件事。

舉動7:一般奇怪的舉止

孩子總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舉動,譬如說:堅持要在夏天穿毛衣、認為自己是只小狗、想要整天裸體在家……放心,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古怪階段」是幼兒發展的重要階段,透過各種天馬行空的創意,孩子更能藉此找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

若是照護者覺得很困擾,只需要與孩子溝通:「甚麼時候可以做這些舉動、甚麼時候不行。」即可;要不然,就是把這些都拍起來,以後在孩子的婚禮撥放,也是個不錯的點子~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2579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