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錯過寶寶獨立吃飯的黃金誘導期,這些東西你都準備了嗎?

所謂黃金期,是多數孩子發育的平均時間段,是一個建議,不能照搬;孩子發育有早有晚,媽媽應當根據自己孩子的發育情況選擇個性化的喂養時機,培養寶寶獨立吃飯。

一、寶寶獨立用餐的黃金期:12~18個月

孩子滿周歲後,就是讓孩子自食其飯的實際誘導期,其中12~18個月之間可視之為「黃金誘導期」。在這段時間裡,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迅速發展,給予以適當的誘導,則會事半功倍。

寶媽要敢於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當以下現象發生時,媽媽就可以著手教寶寶學吃飯了:

寶寶吃飯的時候喜歡手裡抓著飯;已經會用杯子喝水了;當勺子裡的飯快掉下來的時候,寶寶會主動去舔勺子。

1歲寶寶吃飯時往往喜歡用手抓,許多家長都會竭力糾正這樣「沒規矩」的動作。寶寶學「吃飯」實質上也是一種興趣的培養,這和看書、玩耍沒有什麼兩樣,因為用手拿、用手抓,就可以掌握食物的形狀和特性。1歲左右,寶寶會喜歡跟成人一起上桌吃飯,不能因為怕他「搗亂」而剝奪了他的權利,可以用一個小碟盛上適合他吃的各種飯菜,讓他盡情地用手或用勺喂自己,即使吃得一塌糊塗也無所謂。

18個月時,寶寶的控制能力更好,想吃時能比較容易地把食物放進嘴裡,並且當他把食物弄得滿屋都是時似乎更滑稽。雖然偶爾吃東西時會傾斜湯勺而將食物灑出,但是他還是能夠用勺子盛滿食物並協調地放進嘴裡。

孩子獨立用餐的能力,是隨著雙手和口腔功能發展而逐步增強的。握餐具的方法也是從用手掌握、用手指握、最後發展到象大人一樣用3根手指握。送食物入口的動作也是從平行著送進口中、以45°送進口中、最後發展到45°以下的角度。

隨著寶寶動手能力的加強,可以試著讓寶寶獨立吃完一部分食物。比如,在碗里飯菜所剩不多時,讓寶寶自己吃掉剩餘的食物,如果寶寶能夠獨立完成,就予以積極鼓勵,這會讓寶寶產生一種成就感,也有助於自信心的培養。

二、想讓寶寶獨立吃飯,需要準備這些?

1.專用餐桌椅

早點讓孩子坐餐桌椅的好處是可以習慣坐在裡面吃飯,如果一直等到一歲多,孩子有自己主見的時候才去買餐桌椅,孩子一般都會拒絕使用;餐桌椅還可以培養孩子獨立性,他固定地坐在自己的椅子裡面,而不是依賴於父母或者爺爺奶奶的懷裡進行就餐。

2.就餐氛圍

寶寶開始加輔食,吃飯時間如果所有人一起在餐桌上吃飯,對寶寶來說是非常好的。寶寶看到我們一起吃飯,他在一旁也跟著開心的吃。良好的就餐氛圍是可以促進孩子吃飯的興趣和食慾的。

3.斷掉零食

零食是寶貝們拒絕吃飯的根源,大部分孩子不吃飯的原因莫過於吃了零食導致吃飯的時候肚子不餓所以不肯吃飯。還會惡性循環,該吃飯的時候吃不下,過後肚子餓又開始吃零食,於是孩子吃了一肚子零食,更加不愛吃主食了。父母們要以身作則,拒絕零食。

4.堅持養成習慣

只有定時定點,按時吃飯,孩子才能有正確和良好的吃飯習慣。不少年輕的媽媽們喜歡抱著孩子出去吃飯,問題在於在外吃飯時,各個方面都無法完全顧及孩子。一切良好的習慣養成都源於堅持,而孩子的習慣在於父母的培養。

三、寶寶獨立用餐的影響

寶寶自己動手吃飯的那一刻起,不僅鍛鍊了獨立自主的意識,還融合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這對於寶寶的身心發展大有好處;如果家長怕把衣服餐桌弄髒,可以鋪桌布帶圍嘴。研究表明,寶寶和父母一起在餐桌上吃飯,是對即將上幼兒園的寶寶進行的最好的早期教育。

天使媽咪綜述:

寶寶在家自己動手吃飯,在幼兒園的自理能力就會相對強些;而需要父母喂飯的寶寶,在幼兒園吃飯的時候總是不能按時完成吃飯環節。寶媽寶爸們在給予寶寶依賴的同時,還要培養寶寶自理的良好習慣;雖然寶寶在最初進食的時候會諸多小麻煩,但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熟練的掌握吃飯技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2570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