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產生下小公子,寶媽們要知道的十件事

終於順利生下小寶寶,新媽媽此刻的心情一定是洋溢著幸福的,這個時候除了照顧小寶寶外,新媽媽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產後月子第一天,下面這十件事是新媽媽必須要做的。

一、需要休息

如果你覺得難受,渾身上下疲憊乏力,可以嘗試以下的方法休息和放鬆:

1.多臥床休息、睡覺,坐在靠背椅上閉目養神,放鬆身體。

2.請丈夫幫你做按摩,特別是那些腰酸腿痛的部位。

3.和寶寶保持睡眠一致,他睡你也睡,他醒了,你就和他玩,既休息,也讓你清醒時充滿樂趣,儘量少關注你疼痛或疲憊的部位。

二、觀察出血量

產後出血是產後第一天最需要注意的問題,不管再疲乏、再虛弱,都要觀察自己的出血量。如出血量較多,或陰 道排出組織,都應及時告知醫生。產後24小時內,若感到會陰部、肛門有下墜不適感或疼痛感,應諮詢醫生。

三、及時補水

由於產程中失血,以及進食過少都會導致體液丟失,因此要注意多喝水。

四、及早小便

胎兒分娩過程中會壓迫膀胱、尿道,使得膀胱由於麻痹以及產盾腹壁肌肉鬆弛而排不出尿,引起尿瀦留。此外,由於外陰創傷,很多媽媽懼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也易導致尿瀦留。一旦發生了尿瀦留或尿不徹底,則可能讓細菌侵入,引發尿路感染。因此,儘快排第一次小便很重要。如果怎樣都尿不出,馬上找醫生。

五、定時量體溫

產後發燒是大事,不要以為只是頭痛腦熱而等閒視之。媽媽在產後一定要定時量體溫,如果發現體溫超過38℃就要當心。分娩之後的24小時內,由於過度疲勞,可能會發燒到37.5℃,但這以後,體溫都應該恢復正常。如有發燒,必須查清原因,適當處理。個別媽媽乳脹也可能引起發燒,但隨著奶汁排出,體溫會降下來。

六、關注初乳

一般來說,當寶寶臍帶處理好後,媽媽就可以嘗試給寶寶喂奶了。第一天有少量黏稠、略帶黃色的乳汁,這就是初乳。初乳含有大量的抗體,從而保護寶寶免受細菌的侵害,減少新生兒疾病的發生。其次,哺乳的行為可刺激大腦,大腦發出信號增加乳汁的分泌。因此,在產後第一天儘早地給寶寶哺乳,可形成神經反射,增加乳汁的分泌。

七、緩解疼痛

分娩後,因宮縮而引起的下腹部陣發性疼痛,一般在2—3天後會自然消失。此時,一個熱水袋就能很好地幫助產婦緩解腹部的疼痛,並促進惡露早日排出。

八、護理傷口

會陰切開術雖然是個小手術,但要切開皮膚、皮下脂肪、肌層和黏膜,麻醉過後,傷口會出現疼痛。此時,要保持局部衛生清潔,每次大小便以後要立即清洗,以免污染傷口。

九、乳房護理

儘早讓寶寶吸吮乳 頭,這樣可以建立催乳和排乳反射,促進乳汁分泌。同時,還有利於子宮收縮。哺乳時間以5—10分鐘為宜。可以每l—3小時哺乳一次,哺乳的時間和頻率與寶寶的需求以及脹奶的情況有關。

如果脹奶時間很長,寶寶又吸不出來奶的時候,可以及時用吸奶器吸空乳房,防止奶汁積聚,引髮乳房不適或乳腺炎。經常用溫熱的毛巾熱敷乳房,也可以促進乳汁分泌,預防乳腺炎。

十、注意個人衛生

產婦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應該像平時一樣刷牙、洗臉、洗腳、梳頭,飯前便後洗手,喂奶前洗手。只是產後第1天,身體比較虛弱,不宜洗澡,但可用溫水擦浴。自然分娩第2天可洗澡,剖宮產後l周可洗澡。

目前,國內很多醫院在胎頭著冠時就會採用會陰切開術,防止會陰部撕裂或者大出血,加快產程,將寶寶分娩出來。 寶寶出生後,醫生會檢查寶寶是否正常,一般會直接哭鬧,幾秒後寶寶就開始用肺呼吸了。產婦這時有力氣可以試著抱抱寶寶,若是沒有,先休息,等有精神了再來。三、分娩第三階段:娩出胎盤 這個階段大約需要5~15分鐘,在寶寶出生後,宮縮會暫停一會兒又重新開始。胎盤因子宮收縮會從子宮壁剝落移向子宮口,只要再次用力,就可以將胎盤順利脫出。

在來說說收腹

產後應該要儘快使用收腹衣,因為分娩後,肚子一下子空了10多斤,五臟六腑瞬間「歸位」,遭受的震盪不亞於從5米高空墜落。因此,產婦必須坐月子調理氣血,恢復生殖系統功能。

嬌嫩臟腑護理不當,最易落下「病根」!常有人產後不思飲食,逐漸消瘦就是胃下垂所致。如能在分娩之後儘早使用收腹衣,則可避免「意外」損傷。

產後6個月是體重控制的黃金時期,如果產後6個月內能夠恢復到懷孕之前的體重,則8至10年後,重平均增加2.4千克;如果產後體重無法下降,則8至10年後,平均體重會增加8.3千克。由此可見產後6個月不僅是控制體重的黃金時期,還影響著產婦日後的生活質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2451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