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月寶寶睡在搖籃里過世,這4個常見的嬰幼兒睡眠誤區必須重視

今天說的是個特別沉重的話題,這是我前幾天看到的,5個月的寶寶在搖籃里睡著,結果她身體下滑,導致氣管堵住,而過世了。她的父親在Facebook發出了這條消息,呼籲更多的父母們要重視睡眠安全問題。

請為我們家庭祈禱。昨天我的世界破碎了。我的保姆帶著我的女兒,她昨天在搖籃里睡著後,因為身體下陷,失去了氧氣供應而過世了。我特別抱歉在這裡說自己的私事,但我想提醒我的朋友們和你們的孩子。我愛你,Brier Quinn!

看到這件事後,這幾天我自己又重新溫習了一遍嬰幼兒睡眠安全知識,畢竟生命安全無小事,很多知識還是需要經常提醒自己的,也特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警惕搖籃等帶娃神器的睡眠危害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帶娃神器來幫助父母們解放雙手,有些小寶寶睡眠習慣不好,更容易在搖籃甚至安全座椅上入睡,於是,媽媽們也就默許了。

但要注意的是,這些產品本身不是為了睡覺設計的,而小月齡寶寶的頭控還不夠好,並沒有足夠的肌肉力量來移動頸部,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現今天文章開頭提到的慘劇。

下面箭頭標示的就是孩子容易出現氣管被堵住的風險,特別是小月齡孩子,如果無法自主轉頭就不能自救了。

因此,寶寶如果在搖籃里睡著,要記得及時把孩子放回自己的小床。睡眠習慣是需要從小培養的,一開始讓他自己在床上睡也許哄睡會比較累,但一旦有了好習慣,不僅省力而且安全。

如果長途自駕游,孩子不得不在安全座椅上午睡,那千萬記得檢查孩子的氣管沒被壓住,肩帶也沒有壓迫氣管。

有個小貼士,特別是對於小月齡寶寶來說,把頭側向一邊是最自然保持呼吸暢通的位置。在萬不得已情況下不得不在這些「不是床」的工具上睡覺時,可以使用。但最安全的一定是讓孩子在床上入睡。

最安全的睡眠姿勢——仰臥睡

打開母嬰廣告,隨處可見的就是撅著屁股睡覺可愛到不行的嬰兒照片,這樣的照片極大誤導了很多很多的新手媽媽們。這樣的睡姿一開始是起源於歐美國家的,還有一些未經考證的說法——「歐美人之所以臉小就是從小趴著睡」。

但在上世紀,歐美國家的新生兒經常出現不明原因的睡眠中死亡的案例(也叫嬰兒猝死症,SIDS),後來醫學界做了研究,發現趴著睡和死亡有極高的相關性。

於是,美國兒科協會從1992年開始,更新了建議,倡導仰臥睡。至此以後,SIDS的發生率下降了很多,這也是美國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宣傳的嬰兒睡眠安全運動,Back to Sleep(仰臥著睡覺)。

因此,任何時候,當你把寶寶放到床上時,一定要記得是仰臥的位置。千萬不要存在僥倖心理,讓孩子從小習慣仰臥睡姿是安全的第一步。

當然,等寶寶翻身熟練了,他在睡眠過程中自發的從仰臥翻身到俯臥,我們是不需要干預了。唯一要特別留心的階段就是,當寶寶可以從仰臥翻到俯臥但還翻不過來的時候。

最安全的睡眠環境——自己的小床

隨著仰臥睡覺的建議提出,美國兒科協會提出的第二條就是,讓孩子自己睡小床。

小月齡寶寶需要頻繁夜奶,很多媽媽為了省事,就習慣讓孩子和自己一起睡。半夜孩子餓了,直接閉著眼睛把乳 頭往孩子嘴裡一塞,看似非常簡單方便,但其實是存在潛在風險的。

大人的床上沒有圍欄,孩子容易摔下去。有時成人太累,睡覺時翻身不注意會壓傷孩子。成人床上有很多被子、床單等,也容易不小心悶住孩子。

相信看到這,一些崇尚「親密育兒」的媽媽們一定會來反駁我,告訴我,小月齡孩子同床睡可以建立安全感。這其實是對英文「co-sleep」的一個錯誤解讀,「co-sleep」指的是和孩子睡得足夠近,讓孩子可以看到聽到母親,甚至可以聞到媽媽的氣味,這些都有助於孩子最初安全感的建立。

和孩子同床睡的確是co-sleep的一種,但絕對不是唯一的方式,而且有極大的安全隱患。美國睡眠協會因此還特地做了注釋:建議最安全的co-sleep方式是同屋睡,分床睡(Sharing a room not sharing a bed)。

下圖這種專門把嬰兒床固定在父母大床旁的設計,既安全也方便半夜喂奶。

當然也可以動手把普通嬰兒床的一面拆了,和成人床並排。如果這樣做的話,千萬要記得讓小床固定,不然中間出現間隙孩子容易墜落。最安全的就是這樣的,普通嬰兒床靠牆壁,大床緊靠著嬰兒床。

當然,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同屋睡,嬰兒床放的位置可以讓孩子看到媽媽就好了。

小D就是這樣做的,她從醫院回家後,就是自己睡單獨的嬰兒床,她在嬰兒床里就可以看到我們的大床。她小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入睡,需要我坐在她的床旁邊拍拍才能安心入睡。現在的話,有時半夜醒了,我就會在一旁說,媽媽在哦,睡覺了。她看到我,確認我的聲音後,就會翻了身安心繼續睡。

最安全的小床-硬床墊、用睡袋、精簡床品

嬰兒床的床墊必須選擇硬的。小寶寶的頭占了他整個身體一半以上的重量,如果她仰臥睡在軟床墊時,非常容易頭部下陷,堵塞氣管,發生窒息風險。

床墊的邊緣和小床的圍欄不要有縫隙,最方便的檢驗方式就是拿一罐可樂嘗試塞進去,如果可以擠進去,這就說明不安全,因為這也意味著你寶寶的頭也有可能這樣擠進去而被悶到。

睡覺使用睡袋,而不是毯子被子,這點對冬天來說尤為重要。很多家庭冬天不一定有開空調的習慣,而晚上怕孩子著涼,常常會一層層蓋很多。

而這些被子一旦不小心遮住孩子的臉,小月齡寶寶是沒有能力自行去移開的。而且使用睡袋,也省去了大家半夜經常起來看孩子有沒有踢被子的麻煩。

我估計每個媽媽在準備寶寶床時都和我一樣,會買一些毛絨玩具、安撫巾,放在床里,看著十分溫馨。但其實這些東西和毯子一個道理,也是有窒息風險的。

美國睡眠安全協會建議,這些安撫物要等孩子一歲以後再引進,1歲前的床上任何東西都不能放。

嬰兒床上還有一個熱門產品,防撞條,也是很多媽媽們非常熱衷購買的,而這個也是不建議的。

美國兒科雜誌曾經做過一個統計,在1985~2005年期間,有27起1個月到2周歲孩子的死亡是因為被防撞條悶住或者被防撞條的線纏繞;這期間還有25起非致命的傷害也是因為防撞條引起的。

任何防撞條,即使廣告宣傳是「透氣」的,也都不要用。千萬分之一的機率,發生在我們自己的孩子身上就是100%。

平時寫文章時,我很少會去查特別專業的文獻資料,今天是例外。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就連我身邊的很多好朋友,也總會存在一些僥倖心理。每次我和她們說這些時,都會告訴我,沒有那麼巧的。

英語裡有句話叫,Better safe than sorry,也就是我們說的「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對於生命安全這件事,我一向主張寧可謹慎,而不是僥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2446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