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18個月這個階段,寶寶的能力越來越強,他們開始學走路學說話,變得愛模仿愛溝通。這個階段好的管教能夠為之後寶寶的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面對寶寶過去沒有的情緒和反應,你可能會有點不知所措,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鼓勵讚賞好行為
寶寶做錯事固然要糾正他,但如果他做得對,爸爸媽媽都應該多加鼓勵讚賞,例如誇他安坐下來、唱歌很好聽等。教他分清楚什麼是好和不好的行為,不要只是在他有不好的行為才呼喝他。除了口頭讚賞,也可以多用以下一些動作配合對孩子的讚賞:
訂下簡單的規則
訂下簡單的規則,並劃出小孩不能進入的地方,例如:廚房;這樣既方便爸爸媽媽執行管教,也令寶寶容易跟從。
規則宜用正面的詞句,例如:吃完飯才可以離開座位
? 只需要訂定2-5條規則,要切合孩子的年齡和能力
? 所有照顧寶寶的人都要貫徹一致地執行
什麼是切合寶寶能力的規則?
例如:
吃飯時要坐好
外出時要牽手走
媽媽在廚房時要自己在客廳里玩
只有大人可以開電器,包括電視機
吃飯前要洗手
脫鞋後放好鞋子……等等
如果寶寶不服從
當寶寶不能遵守規則時,你要保持冷靜,用堅定的表情,例如:瞪眼、稍低下頭、配合手勢跟他說「不可以」。
爸爸媽媽可按照以下的流程:
立刻糾正危險的行為
如果寶寶做些有危險性的動作,爸爸媽媽就要立刻制止及教導例如:「電插座危險,不可以碰。媽媽和你玩玩具。」「爬高會跌疼,下來玩球兒。」然後將寶寶的注意力轉移至其他有趣安全的活動上。
有其他不當行為怎麼辦?
? 先明白行為動機
寶寶到這個年紀,會因為發展特性而容易發脾氣和做一些不適當的行為,例如:尖叫、輕輕撞頭、扮鬼臉或在安全情況下犯規等。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
想你注意他
測試你的反應,印證你的說話是不是真的,例如:當你告訴他不可以將玩具亂丟,但他仍會一邊看著你,一邊大力丟玩具,看看你會不會放過他。
如果爸爸媽媽正確處理這樣的行為,這種情況就會慢慢消失。但如果你對他的行為給予注意如:笑、回應或打罵,他就會因為不正確行為得到你的注意而持續下去。
? 刻意忽視
你可以刻意忽視小孩上述的不當行為,對他完全不給予注意、不給予任何反應,包括對他講:「你不聽話我不理你,你停下來我才理你。」起初小孩可能因為你的忽視而變本加厲,但只要你堅持下去,他就會明白到這些行為是不會得到你的注意,他自然就會放棄。如果小孩停止這行為,你就可以立刻給他反應,讚賞他很安靜或玩得好,然後轉移他的注意力到其他活動上。
轉載自:親子易點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2198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