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呱呱落地,大家都歡喜地迎接這個新生命的來臨。但是喜悅過後,卻是一連串現實的狀況:寶寶哭鬧不休、厭奶、不睡覺等。好不容易,寶寶長大了,卻開始有一大堆行為的問題出現:打人、亂發脾氣、做事情拖拖拉拉、沒禮貌等。父母的耐心與愛心一再受到衝擊。每個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小孩,但是教養的路途漫長,父母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挫折,就算脾氣再好的父母,也會有耐性被磨光的一天;這個時候,父母的怒氣可能會一發不可收拾。有的父母會責罵小孩,有的甚至會打小孩。但是打罵小孩不只會影響親子關係,破壞小孩的自尊心,對小孩的學業和行為發展都有不良的影響。我們都知道不應該打罵小孩,但是父母也是人,也會有生氣、情緒失控的時侯。我們應該怎樣面對我們的負面情緒呢?怎樣才可以避免和小孩的正面衝突呢?
善於技巧 正向教養
當孩子講不聽時,父母應回頭思考親子關係,反省自己哪個教養環節出現問題,對於正向引導的技巧,以下提出例子和方法參考。

【媽咪寶貝】
孩子不乖乖吃飯
參考作法:轉個彎,玩個小遊戲。
有時孩子不吃飯時,父母會警告孩子:「你再不吃,就不要吃」或「我把飯倒掉」,因此孩子不配合時,不房轉個彎,跟孩子玩個小遊戲,像是 「尋寶遊戲」或「請按鈕取票」。
1.尋寶遊戲:大人詢問孩子:「青菜或肉肉在哪裡?」請孩子從碗中找出來。當孩子用湯匙挖出來時,爸媽開心的說「bingo!」恭喜孩子找到寶物,讓他覺得吃飯氣憤是愉悅的。
2.請按鈕取票:父母對孩子說:「請按鈕取票」後,請孩子張開嘴巴,爸媽用湯匙把反送進他的嘴巴裡,再輕輕按孩子的鼻子說「票卡處理中,請稍後」,讓孩子開始吃,通常孩子會覺得很好玩,主動要求再玩一次。

【媽咪寶貝】
孩子哭倒不停
參考作法:暫停法
當孩子哭鬧不庭或不聽話時,有時會使用「TIME OUT」,暫時隔離法,使用時間通常是孩子刻意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例如:哥哥故意動手打弟弟,假設發生地點在家裡,第一時間可以將哥哥抱起來放在椅子上,退後三步看著他不說話,讓孩子第一時間知道他做了不該做的事,同時也讓坐在椅子上的孩子有機會沉澱,在這個過程中,無須和她講太多道理,甚至批評他的做法。
孩子一直摸電梯門
參考作法:告訴孩子作法,增加想像畫面的描述
孩子之所以會摸電梯門,想必是站在電梯門前,如果要讓她摸不到,就必須讓他待在角落,此時,可直接告訴孩子作法:「我們進電梯後就站在角落,變成台灣黑熊或一棵大樹,等一會有很多動物進電梯,我們先站在邊邊」讓孩子產生一些想像畫面,他會覺得很有趣、好玩。

【媽咪寶貝】
我們應該正向教養減少孩子負行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1774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