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鼻樑上有青筋,真的比較難養嗎?

我們身邊有很多鼻子上有青筋的寶寶,很多媽媽原本並不在意,但是如果家裡有老人幫忙帶孩子,或者帶娃去樓下碰到一些「有經驗」的大媽,他們苦口婆心地告訴你:「青筋掛鼻子,沒事哭三場!這個娃比較難帶!你一定要多注意!」這個原本你不注意的問題是不是立馬就會讓你緊張起來?

你趕緊拿起手機搜索關鍵詞「寶寶 青筋」,網上像模像樣的說法就更讓你心驚膽戰了,有的從醫學角度剖析說鼻子上有青筋是脾胃虛寒的表現,是懷孕時,媽媽愛吃寒涼的食物,尤其愛吃海鮮等導致的。這樣的寶寶脾胃虛寒,容易感冒咳嗽,更會動不動哮喘。也有的說鼻子上有青筋的寶寶容易積食,腸胃功能不好。

這些結果會讓你知道,鼻子上的青筋雖然沒有傳說中「鼻根青筋,災禍臨門」那麼誇張,但整體而言都是寶寶身體不好的預兆,不是什麼好事。

這立馬就加重了媽媽的焦慮,所以經常有媽媽對照著寶寶鼻子上的青筋和身體狀況跟我說:「月華老師,我家寶寶特別容易生病,反覆感冒,咳嗽一直不好,真的是因為鼻子上有青筋比較難養嗎?」「月華老師,我家寶寶特別容易積食,是不是跟寶寶鼻子上的青筋有關?」

寶寶睡眠不好、吃飯不香,個字長得不高……媽媽們都會懷疑與鼻子上的青筋有關。

對此,我想說的是,孩子好養不好養與鼻子上的青筋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家仔仔從出生開始,鼻子上就幾大條青筋,月子裡,婆婆常常抱著仔仔忍不住嘆息:哎,青筋掛鼻子,這個孩子很難養啊!

婆婆這麼說是因為仔爸小時候也是鼻子上有很重的青筋,仔爸10歲前長得又瘦又小,身體特別差,特別折騰,三天兩頭生病。用婆婆的話說他是一周一小病,一月一大病,在5歲以前,心電圖、腦電圖、CT等高科技檢查手段他全都做過。

而仔爸自己的記憶里,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動不動去醫院,新華醫院兒科門診的科室他全去過,去得最多的就是兒內科,那裡的醫生幾乎都認識他。新華醫院配的紅色止咳藥水,家裡從來沒斷過,他都是當成糖水在喝。

正是因為仔爸這個不成功的案例導致婆婆看見青筋掛鼻子的孫子時,特別的擔憂,生怕孫子和兒子一樣,也是一個特別折騰的娃。

對於婆婆的擔憂,我很理解。但我一點都沒放在心上。好在出了月子,婆婆就回家了,沒人在我跟前念叨。所以我早忘了婆婆的告誡,對仔仔該怎麼養就怎麼養。

當然,沒有哪個孩子的成長是一帆風順的,折騰一定有,而且作為一個新手媽媽,焦慮也會存在。但是,如果把所有的折騰、焦慮都視為成長路上的必備過程,坦然面對,一切都不是問題。

我就是這麼對待仔仔的,當意外狀況發生時,我雖然會擔心會緊張,但都把它視為孩子成長中的正常表現,不刻意加上自己的判斷,這些小折騰很快就過去了。

比如仔仔出生後,從醫院回家那天,我就發現他居然不肯獨自睡小床,不管他睡得多沉,只要把他往小床上一扔,不到五分鐘,他就馬上睜開眼睛。折騰了5、6趟,我熬不住了,讓他跟我躺在一起,沒一會,他就沉沉睡去。這讓我知道,就算是一個剛剛出生幾天的小baby,他也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如果這個時候我堅持一定要培養他獨立的品格,後果可想而知,一定是無盡的折騰和痛苦。

月子裡,他的睡眠就比其他孩子少,別的孩子一天睡20多個小時,他就17、8個小時。出月子後,別的孩子一天睡17、8個小時的時候,他就睡14、5個小時,他的睡眠時間總是比正常孩子的睡眠時間少2、3個小時。而且從2歲開始,他基本就不再睡午覺了,每天精力特別旺盛,現在也是一樣。但是這並不影響他身體的發育,現在他的身高在同齡孩子裡也是算高的。

吃飯上,仔仔1歲以前吃飯一直不好,不管輔食,還是喝奶,都不好。但是後來我發現他是因為不喜歡吃軟爛的食物,所以才會不吃輔食。1歲半以後,找到他愛吃的食物後,他自然就吃得很好了。

健康方面也是一樣,仔仔第一次發燒是4個月的時候,感冒發燒,接著又發濕疹、腹瀉,積食、咳嗽、中耳炎、手足口,大多數寶寶的常見病他也犯過。除了1歲前我完全沒有經驗,給他吃過藥以外,後來我開始學習兒科知識,知道很多寶寶常見病是可以自愈的,再加上他不愛吃藥,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讓他硬抗。感冒、發燒、咳嗽、流鼻涕都是硬抗,這樣雖然時間會長一點,但都會好。後來我學習中醫,了解小兒推拿以後,我發現推拿配合一些食療、泡腳等綠色方法會更快的讓疾病恢復。

或許正是因為我心態比較放鬆,對疾病比較淡定,所以他的身體才越來越好。

這麼多年下來,仔仔已經7歲了,鼻子上的青筋依然沒有消失,回憶起這七年的心路歷程,我一點都沒覺得他難養,相反我覺得很好養。因為仔仔非常好帶,婆婆後來完全沒再說過青筋掛鼻子,孩子很難養了這種話。其他見過他的人也覺得他性格很好,很討人喜歡,身體好,吃飯好,不折騰。也沒人在意他鼻子上有青筋這件事。

所以鼻子上有青筋與好養難養並沒有關係。

很多媽媽覺得孩子難養,是把孩子看得太重,對孩子的問題太過焦慮導致的。對孩子一點點問題就大驚小怪,孩子有任何一點點小狀況就覺得是大問題,就擔心得要死。在父母這樣焦慮的情況下,孩子會感受到巨大的壓力,變得緊張、焦慮,慢慢地問題越來越嚴重。

比如有的寶寶睡覺時喜歡翻來覆去,有時候會動個不停,媽媽就特別緊張,覺得影響寶寶的生長了,其實這是寶寶淺睡眠時正常的表現。但是媽媽會守在寶寶身邊,計算寶寶翻了幾下身,一晚上折騰多少次,然後焦慮百倍地到處詢問,我家寶寶是不是哪裡有問題?他這樣會不會長不高?

大家不妨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有人這麼對待你,你稍微有一點點狀況就覺得你不正常,覺得你是不是哪裡有問題,就急著帶你去看醫生,你還能睡得安穩?當很多雙眼睛盯著你,不斷你是不是越來越害怕睡覺?當成人感受到巨大的壓力時都會緊張得失眠,孩子自然也不會例外。所以那些父母覺得入睡困難的孩子自然而然會出狀況?

再來說寶寶吃飯的問題,有些媽媽喜歡把寶寶吃得不好歸咎為脾胃不好,我不否認,有些寶寶確實是天生的脾虛,但更多的「脾虛」寶寶卻是人為導致的,給寶寶的飲食太好,寶寶脾胃消化不過來才會慢慢變成積食、脾虛。

還有的家長對寶寶吃飯要求非常嚴,每天嚴格要求量,吃飯的時候,幾雙眼睛盯著,有沒有乖乖坐好,吃得香不香,有沒有葷素搭配好,飯菜有沒有吃完都有嚴格的要求。如果寶寶吃不完就反覆熱,反覆塞。這樣的吃法別說寶寶受不了,換了成人這樣被一群人監督著也一樣受不了啊。

所以一切「難養」的寶寶問題的根源還是在父母身上,

不要給寶寶過多關注。別把青筋太放在心上,寶寶自然就會越來越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1594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