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和涵涵馬上就滿3周歲啦!媽媽們相約去給她們做入園體檢,安安滿分通過;涵涵媽媽卻被社區醫生提醒:要盡快幫涵涵戒掉安撫奶嘴, 不然不僅會讓嘴巴變形影響美觀,甚至還可能會影響涵涵正常語言發展呢!
仔細一對比還真是:安安的小白牙整整齊齊,涵涵牙齒卻歪歪扭扭;安安說話清脆流利,而涵涵口齒含混吐字不清,不仔細聽都無法理解。
涵涵媽媽百思不得其解,很多育兒書不是已經為安撫奶嘴正名了嗎?安撫奶嘴不是安撫神器嗎?怎麼現在醫生又說有這麼多壞處?安撫奶嘴到底是好壞?該聽誰的呢?
安撫奶嘴,利大於弊or弊大於利?
事實上,這要 根據使用時間段和頻率而具體分析:
2歲之前:科學使用
從寶寶出生到2歲左右, 安撫奶嘴可以滿足寶寶的吸吮需求, 當他感到煩躁或不舒服的時候, 可以幫助緩解焦慮和緊張情緒。 並且,相對寶寶「與生俱來」的吃手技能, 安撫奶嘴更衛生安全。
可以說,對於初為人母的新手媽媽,安撫奶嘴可謂是居家出行必備良品!
此外,美國兒科學會認為,寶寶入睡時吸吮安撫奶嘴, 還能降低嬰兒猝死綜合癥發生的風險。 因此,一般來講, 2歲之前使用安撫奶嘴是利大於弊的。
2歲之後:及時戒除
寶寶度過口腔期,吸吮需求降低,已經具備了使用其他方式來安撫自己的能力,媽媽就應該想辦法幫助寶寶及早戒除奶嘴。
塞給他一個安撫奶嘴雖然方便,卻有長期的隱患,媽媽們可不要偷這個懶哦!
超齡依賴安撫奶嘴三大弊端:
影響口腔發育。
寶寶口腔處在發育期, 安撫奶嘴對上下顎及牙齒的任何細微改變都會影響口腔健康發育。 如果2、3歲之後的孩子還繼續使用奶嘴,可能導致牙齒咬合不正,比如前牙開合或後牙反合(俗稱「地包天」),不僅影響牙齒美觀,對口腔功能和健康也會造成損害。
增加患中耳炎的幾率。
根據《兒科》雜志的一項研究,經常使用安撫奶嘴的大齡孩子比在6個月的時候就已停止使用的寶寶
患中耳炎的機率高3倍。
可能影響寶寶語言發展。
雖然超齡使用安撫奶嘴對語言發展的影響仍有爭議,但《 BMC Pediatrics》的一項研究證明, 3歲以上仍舊使用安撫奶嘴的孩子患表達障礙癥的幾率更高。 因此,為了保障孩子語言能力的健康發展,大齡寶寶應減少使用安撫奶嘴。
科學戒除安撫奶嘴 應該這樣做
在展開具體的戒除奶嘴工作之前,媽媽應該做好心理準備,態度堅決的同時給予寶寶更充分的關愛和安全感。一切就緒的話,那就開始吧!
1 循序漸進地減少使用頻率
緩慢而溫柔的戒除方式對於孩子來說會更容易接受。第一步可以將安撫奶嘴的使用限制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比如睡覺時間、或者兒童床上。
2 戒除時間「儀式化」
提前和孩子協商,將某一天定為 戒除奶嘴的特別日子 :可以是節日或者紀念日,比如新年或者生日,告訴他從這天開始,他將成為「大孩子」,而「大孩子」是不需要奶嘴的。
舉行一個 奶嘴告別儀式 ,陪著他一起把奶嘴埋了,或者扔進垃圾桶里。當他夜裡醒來找奶嘴的時候,「白天你自己扔掉了哦,我們還一起慶祝了呢!」
3 戒除方式「童話化」
牙齒有「牙齒精靈」,奶嘴有 「奶嘴精靈」 ,這些有魔法的小精靈會讓戒除奶嘴這件事變得更加有趣。「奶嘴精靈需要把你的奶嘴給剛出生的小嬰兒,並且會給你一份新禮物作為獎勵」——跟他們講講類似這樣的故事,並且,要真的給他準備一份心儀的禮物哦!
4 奶嘴「不見了」
將安撫奶嘴放置在孩子不容易發現的地方,或者直接藏起來,前幾次和他解釋說奶嘴不見了,幾天之後可能他自己都忘記了,最後就真的不再需要奶嘴了。
一個類似的方法是奶嘴「壞掉了」,剛開始給奶嘴剪一個小口子,之後每天都剪大一些,孩子就會知道「奶嘴壞了,不能用了」。
媽媽們不要因為戒除心切,對孩子進行訓斥、恐嚇和羞辱,這樣不僅不能達到戒除目的,反倒不利於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得不償失!
小編說
對於已形成依賴的寶寶來說,改掉一個長期習慣並非易事,甚至會產生焦躁、反抗的情緒。但因此而遲遲不給他戒除安撫奶嘴並不是科學和明智的做法,媽媽要充分認識到長期使用安撫奶嘴的危害,下定決心通過科學的方法幫助寶寶戒除。
實際上,孩子已經成長到不需要通過安撫奶嘴來舒緩焦慮情緒的年齡了,完全可以發展其他能力來獲取安全感,比如社交能力。一條熟悉的毯子、一個陪伴的玩偶,也能起到安撫情緒的作用。
加油寶貝,你已經長大啦!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