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鼻子發青發黃,寶媽該注意了!
寶寶4個多月,最近發現他鼻子兩側有點發黃,是怎麼回事?
您好,要小心缺鐵性貧血的可能。如果是母乳餵養,建議乳母要多攝入含鐵豐富的食物,投入豬肝、鴨血、紅肉等。如果是人工餵養,4個月開始可以補充蔬菜泥、水果泥,裡面富含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的吸收,5、6個月開始強化補充含鐵豐富的輔食,如肝泥、棗泥等。
臨床常見一些小孩下眼袋發青或發黑,還有的是鼻根發青,這樣的小孩一般體質虛寒,容易感冒、咳嗽、哮喘。並且當孩子生病時,青色或黑色會加重,病好了以後顏色也跟著變淺。
這樣的小孩因為體質虛寒,一旦生病,容易得寒病,用熱藥的機會很多,寒涼藥物用的機會少。過用寒涼的藥物對這一類小孩傷害更重
如果自己的小孩有這個情況,我建議:1)孩子生病時,不要打針,要推拿或吃中藥;2)孩子病好了以後,推拿或吃中藥調理,以增強體質,減少感冒。
寶寶出生不久,媽媽就發現在他耳根部位隱隱約約有好多青筋。一哭起來,那些青筋就更明顯了。媽媽不由嘆息:這麼漂亮的寶寶,怎麼就叫這些青筋破了相!奶奶卻嘀嘀咕咕說這是凶兆,因為老話說「山根(鼻根)青筋,災禍臨門」。
實際上,這種出現在嬰幼兒鼻根部的青筋,雖然不是什麼災禍將臨的凶兆,卻與疾病有些關係。在古代,沒有先進的檢查手段,醫生診病依靠望、聞、問、切。對不會說話的小嬰兒。望診就尤其重要,其中鼻根部青筋就是很重要的一項觀察項目。古人認為,小兒出生後鼻根部有青筋顯露者多體質虛弱,易患多種疾病,比如驚風、咳嗽、厭食、蟲症(寄生蟲病)等。
隨著時代的發展,X線、CT等高科技的儀器在疾病診斷中發揮了更好的作用。包括「山根青筋望診」在內的很多帶主觀色彩的模糊診斷方法逐漸被人遺忘。然而,我們在近幾年內,對山根青筋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
「青筋寶寶」容易感冒
我們選擇了150多個不到半歲的嬰兒,把他們分成兩組進行觀察。其中,一組是出生後鼻根部有青筋的嬰兒,另一組是普通的嬰兒。三年多的隨訪中,我們並沒有發現那些鼻根部有青筋的嬰兒,像古人說的那樣易患驚風、厭食、蟲症等。在肺炎、腹瀉、貧血、佝僂病、夜啼、濕疹、營養不良等方面。他們的患病率也與其他孩子沒有明顯的差異。但是,我們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在感冒及氣管炎的發病率方面。「青筋寶寶」明顯高於無青筋的孩子。
鼻根部有青筋的小寶寶易患呼吸道感染,那麼年齡大一些的孩子怎麼樣呢?我們接著對10O0多名託兒所和幼兒園的孩子進行了隨訪調查,發現約3O%的孩子有面部青筋。這些孩子除了鼻根部有青筋外,有的在雙顳部、上下眼瞼也發現了青筋。把他們與其他孩子比較,同樣也是容易患反覆感冒、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
青筋「預告」哮喘預後
看來,鼻根部青筋與呼吸系統疾病有些關聯。於是,我們把下一個研究目標對準了呼吸系統疾病患兒。我們分別對容易反覆感冒的孩子,和患有哮喘的孩子進行了長期觀察,發現這些孩子鼻根部有青筋的比例很高,約占60%。其中,哮喘患兒鼻根青筋顯現率更是達到7O%。
我們檢查了這些患兒的免疫功能,發現有青筋的孩子有顯著的免疫功能低下。在中醫診斷學裡,青筋外顯一般提示體內有「血瘀」,果然我們發現「青筋寶寶」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一種能反映血瘀證的實驗室檢查)明顯異常。其他檢查也證實。「青筋寶寶」確實有血瘀證表現。
「青筋寶寶」臉上的青筋「多姿多彩」,有橫形的(占多數)、有豎形的、有分支狀的、有深青色的、有淺青色的。觀察中,我們沒有發現青筋的各種形狀有什麼特別講究,但青筋的顏色卻大有文章:當疾病發作時青筋呈深青色;當病情好轉時,青筋變為淺青色;當疾病痊癒時青筋大多消失。這提示我們:山根青筋的進退與疾病輕重有一定關係,可以作為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預後的參考指標。
寶寶的每次生病,對媽媽來說無疑是場「災難」,醫院跑斷腿,晚上不能睡,媽媽們甚至寧願病生在自己身上。其實與其等寶寶生病後惴惴不安,不如在寶寶生病前,把致病因素及時扼殺在搖籃里。雖然寶寶不會表達,但是寶寶身體上的一些變化竟是預示著寶寶要生病啦!要媽媽及早預防!
鼻側發青
中醫認為小兒過食生冷寒涼的食物後,可損傷脾胃的陽氣,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寒濕內生,腹脹腹痛。而腹內寒濕痛可使面部發青,可見孩子的鼻樑兩側發青,父母要引起注意,建議爸爸媽媽冬季儘量少吃涼性水果,應該讓孩子多運動。
舌苔又白又厚、不思飲食
正常的舌頭應是舌苔薄白,粉嫩清透,呈現淡紅色。若舌苔白而厚,呼出氣有酸腐味,此時寶寶還會不思飲食,一般是寶寶體內有未消化的食物,引起積食,此時應服消食化滯的藥物,如小兒化食丹、消積丸等中藥。
睡覺時翻動不安
中醫上講「胃不和則臥不安」,如果小兒飲食過量,或吃了生冷食物,或不易消化的食物,都會引起小兒肚脹不舒服,往往還使小兒在睡眠中翻動不安、咬牙哭鬧的情形。
寶寶打鼾睡眠好!幾招解決小寶寶鼻子呼嚕響
幾乎每天都會有新晉媽咪向我焦慮諮詢:「醫生,我寶寶鼻塞,尤其吃奶時候鼻子裡面呼嚕呼嚕的,是怎麼回事啊?」隔著螢幕我都能感受到滿滿的焦急和擔心。新生兒鼻塞,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是否值得讓媽咪如此焦慮呢?麻麻們又應如何處理呢?
同時,由於新生兒鼻部結構的特殊性,新生兒用鼻子呼吸更順暢,而用口呼吸則比較費力,所以新生兒大部分都是閉著 嘴由鼻孔呼吸進行空氣的交換。一旦出現鼻塞,鼻子難以呼吸,寶寶只能張口維持呼吸,但由於口呼吸比較費力,所以寶寶會出現呼吸急促、煩躁不安、睡不踏實, 尤其在哺乳的時候,由於口腔及咽喉部的分泌物增多,加上快速進入咽喉的氣流攪拌作用,就會出現呼嚕呼嚕的聲音。
看著寶寶鼻塞難受,家長也焦急,那麼寶寶鼻塞時候我們該怎麼做呢?
建議家長不要急於用藥物,先仔細分析引起鼻塞的根本原因,從而對症處理,治標治本。
1.當因空氣乾燥寶寶出現鼻塞時,可以注意提高環境濕度。可通過濕化氣道改善症狀,環境溫度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浴室里保持較多的水蒸氣,讓寶寶在浴室中呆2-3分鐘,也可以用溫熱的毛巾放在寶寶鼻孔處讓寶寶吸到溫熱的濕氣。
2.因冷熱交替刺激引起的鼻塞,應注意環境溫度,給寶寶適當的增減衣物。因寒冷刺激引起鼻塞,可以進行鼻部熱敷,用溫熱毛巾輕柔的敷在鼻部(不要掩住口鼻呼吸)可緩解充血水腫,黏稠的鼻涕遇熱也較容易水化而流出來,這可以緩解鼻塞保持鼻腔通暢。
3. 新手媽媽的哺乳姿勢要正確,寶寶呼吸吞咽不協調,會嗆奶到鼻腔,形成奶痂引起鼻塞。如果有分泌物或奶痂堵塞鼻腔,可滴1-2滴母乳到嬰兒鼻腔內,待分泌物軟化,用濕棉簽輕輕將分泌物撩出。
4.有的寶寶鼻部較敏感,尤其是父母有過敏體質的,寶寶存在過敏性鼻炎的風險的會增加。密不透風的房間,或者粉塵、棉絮較多的房間,房間注意通風,勤換床單,經常吸塵,減低過敏原刺激。當寶寶反覆鼻塞,考慮鼻敏感的寶寶,可用海鹽水噴鼻,可緩解鼻粘膜水腫。
5. 如果鼻塞伴有流涕、發熱等症狀,由於感冒、感染引起,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同時可以嘗試將母乳約50-100毫升擠在小碗中(可用白開水代替),取 蔥白1-2根,洗凈後放入奶中,隔水蒸5-10分鐘,待溫涼後餵給嬰兒20毫升左右,蔥白髮汗解表,散寒通陽,特別對風寒感冒鼻塞可起到解表通竅的作用。
6.寶媽也可以定期給寶寶使用吸鼻器吸走鼻涕和粘液,但前提是動作一定要輕柔,不不要刺激鼻粘膜引起水腫甚至損傷。
7. 對於各種原因引起的鼻塞,通過按壓鼻翼兩側鼻唇溝中的迎香穴(鼻翼外緣鼻唇溝中),一日數次,每次10下,均有通利鼻竅的作用。
給寶寶捏鼻樑 鼻子會變挺變漂亮?
在坊間流傳著許多讓孩子變美變漂亮的「小秘方」,捏鼻樑就是流傳最廣的說法。據說如果孩子的鼻樑比較塌的話,父母經常幫嬰兒捏捏,以後孩子的鼻子就會長得又挺又漂亮。「捏鼻子會變挺」,真的是這樣嗎?
鼻樑高挺不是捏出來的
如果寶寶小時候是塌鼻樑,隨著爸爸媽媽經常性的給孩子捏鼻子,孩子成長後,鼻子變得高又挺,就認為是自己捏出來的「成果」,那麼你可錯了。人體的鼻樑高度是由遺傳決定的,通過人為的捏、夾等方法是不會達到鼻子變高挺的效果的。雖然寶寶的身體柔軟,我們會存在寶寶鼻子可能還有可塑性的潛意識,但其實不是每個部位都可以人為「塑造」的。人體鼻樑的骨頭髮育是無法改變的。
捏寶寶鼻樑危害多多
每個寶寶在出生後,鼻樑基本都是塌的,在寶寶慢慢成長的過程中,囟門閉合之後,寶寶骨骼會非常快速地生長發育,原來的塌鼻樑也會變得高挺起來。「捏鼻子會變挺」,這種說法可是沒有醫學考究的。寶寶出生,各個器官都十分脆弱嬌嫩。爸爸媽媽如果肆意給寶寶捏鼻樑,寶寶柔弱的鼻子也真的承受不了,反而危害多多。
1.給寶寶捏鼻樑 誘發中耳炎
我們都知道,人體頭部的五大器官都是互相相通的。由於人體耳咽管較短,又比較粗和直,爸爸媽媽在給寶寶捏鼻樑時,很有可能將寶寶鼻腔中的分泌物弄到寶貝的耳中,從而引發中耳炎的危險。
2.給寶寶捏鼻樑 小心寶寶習慣性對眼
雖然寶寶出生後,視力發展並不完全。但在爸爸媽媽給寶寶捏鼻樑時,如此近的距離,寶寶會下意識地看著你的手或者牴觸你的手。如此,寶寶的鼻樑沒有變挺,反而可能會讓寶寶養成對眼或者習慣性抓眼等。
3.給寶寶捏鼻樑 損傷寶寶鼻腔
成人的鼻樑骨本身就是軟骨組織,對於小寶寶來說,他們的鼻樑骨更加軟弱,再加上鼻腔內的血管非常豐富,如果頻繁地給寶寶捏鼻樑,極易使寶寶鼻腔內的血管充血,並損傷寶寶的鼻腔粘膜,從而使寶寶的鼻腔防禦功能降低,這樣不僅會影響到寶寶的呼吸,也極易令寶寶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如此看來,「捏鼻子會變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爸媽不要隨意嘗試捏寶寶鼻樑。隨著寶寶日漸長大,寶寶的骨骼會逐漸生長發育,原來的塌鼻樑也會變得高挺起來。
看看孩子鼻眼口,了解寶寶到底是有哪種「火」
一眼角如果眼角有眼屎出現,說明孩子有肝火了, 這時的孩子往往容易發脾氣,不聽話。可以給孩子用生的嫩芹菜抹上花生醬和白糖吃,也可以榨些芹菜汁,煮粥喝。二舌頭小孩子的舌頭、舌邊若是發紅,說明有心火了。這時的孩子通常白天愛口渴,晚上愛折騰,睡不好覺。
祛心火的食物有很多,比如:趕上夏天,可以買鮮蓮子,剝了直接給孩子吃。還有茭白和茄子,最好素炒、蒸,不要用多油。
三嘴角仔細觀察,有些孩子經常口角有「白茬兒」, 是口乾引起的,說明有了脾火。可以尋來柿餅上的柿霜給孩子沖水,或是買來楊桃, 給孩子吃。要是口舌生瘡、舌苔發黃,厚膩,那就趕緊給孩子吃點至保定之類的小中藥,趕快把火滅了,否則,孩子很快就會給你顏色看看。四肛門小孩子的肛門正常時是粉紅色的,腸內有熱時,就會呈現紅色,顏色越深,說明體內火越大。一旦發現是紅色,就要給孩子吃些祛火的蔬菜或水果,比如西紅柿、白菜芯、甘蔗汁、或是喝點淡竹葉水、淡藤茶什麼的。一般用梨絲、白蘿蔔絲、藕絲滴上蜂蜜,沁出汁來給孩子吃了、喝了就很管用了。總之,一定是孩子喜歡的,能接受的,但不要太寒性的食物。這時,一定記住不要讓孩子吃的過飽,尤其是熱量高的食物,儘量不吃,快餐更是要絕對禁止。
五大便每次孩子大便時,家長都應觀察孩子,是否便得輕鬆,順利,孩子表情如何。如果孩子很痛苦, 很費力才便出來,大便又不是軟黃便,同時還有口臭,那就是有胃火了。
儘量給孩子空空胃,少吃點,喝點小米粥、百合粥, 荸薺煮水或榨汁,都可以除胃火。
六手心經常牽著孩子小手時,就摸摸孩子手心兒,如果是涼涼的,潮潮的,那就放心了。如果是乾熱乾熱的,晚上還出汗,那就是有虛火了。這樣的孩子,體質弱,還不能用寒性大的食物,傷著了,反而更難辦。給他捏捏脊,搓搓腳心,是個不錯的辦法。一般七八歲以內的孩子,是不需要用藥的,只需小兒推拿就可解決問題。
小孩子發燒感冒或生病之前,都有先兆,一般及時處理,多喝點熱水,蓋上被子,平躺休息,就會轉危為安,或是減輕症狀。
像霜打了的花一樣,耷拉了,不愛說話了,或是莫名的煩躁不安,耍賴,都是身體不適的語言。這些小孩子不會表達,可是大人得從他們的身體語言裡看出來。
還有,判斷孩子發燒是因為玩大發了,還是真的生病了,也可以從是否「蔫了」來判斷,要是沒事兒,孩子不難受,他就該玩玩,該吃吃,沒個不高興的。這個尺子,來判斷幼兒急疹,最有效。
都說孩子水靈靈的,惹人喜愛,那還真是的,因為孩子含水比成人多,大約75%都是水!而且孩子體積總量小,要是缺一點兒水,也是不小的百分比了。所以,一般孩子生病,缺水是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說, 孩子在該喝水的時候,沒有及時喝上水。
一般早晨起來,孩子要喝些溫水,喝點稀的,上午還要吃水果,白天出去玩,也要隨身帶著水,最多隔半個小時就要喝一次水。晚上睡前不敢多喝水,小孩子膀胱小,喝多水就睡不好覺了。但是睡前一個小時要喝水,這樣可以把下焦的「毒素」在睡前大部排出去。
我們生活在一個看臉的時代,每天打開手機電腦,瀏覽網絡信息,總會被各種娛樂資訊所吸引。男色時代來襲,無論是最近霸屏的王凱,還是一群群秀色可餐的老幹部們,譬如:靳東,霍建華。曾經的腐女變成如今的媽媽,依舊花痴著尊上的顏,毫不顧忌地給正摳腳的屌絲老公指著說:看人家的鼻樑多挺直,咱家寶寶就是遺傳你,鼻子才這麼塌!老公們表示很躺槍,無辜!
花痴男神之外,也有一大波女粉絲星星眼女神,畢竟女人還是不像男人那麼自信,覺得天下本寶寶最帥,她們總覺得螢幕上膚如凝脂的女明星那才叫真美麗,尤其有一類女明星就是以側顏出名的,比如:神仙姐姐劉亦菲,側臉看她的駝峰鼻顯得鼻樑更好看;曾經不可褻瀆的民國女子董潔,側臉因為鼻子的線條優美也很出名,令女人艷羨。
於是乎在這一大環境下,加著身邊老人的鼓勵,加入給寶寶捏鼻樑的寶媽軍團越來越壯大。
你想過嗎?骨骼脆弱的寶寶能承受的起你們下的「黑手」嗎?
有人會十分自信地跳出來反駁,說誰誰家的孩子小的時候就是個塌鼻樑,還不是人家爸媽聰明,從小就給他天天捏鼻樑,現在鼻樑又高又挺,才不影響男孩找媳婦。
這種聲音真的很可笑,沒有一點科學道理。他們只看到了表面,卻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人體的骨骼發育是受先天基因決定的,而非後天輕易改變,要想在外觀上有明顯變化,除非飛思密達做整容墊山根塞假體,這是活受罪。
寶寶的鼻腔黏膜很脆弱,大力的按捏會造成寶寶上呼吸道感染。
捏鼻樑時,很可能會把寶寶鼻子裡的分泌物擠進耳朵中,因為耳鼻喉都是相通的,弄不好會使寶寶得上中耳炎,得不償失!
父母給寶寶捏鼻子時,注意力專注的寶寶會盯緊爸爸媽媽的手,無意中就形成了鬥雞眼,要麼就是寶寶覺得不舒服,會大力地抵抗,長此以往,寶寶很大可能會長成鬥雞眼或者總是抓眼睛,這都是不好的結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0575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