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它再喝水,3歲寶寶停止了呼吸!媽媽你錯在哪了

浙江慈溪,一個三歲多的小男孩,爸媽都很寶貝他。早上,媽媽喂他吃饅頭,他才吃了兩三口,就拚命用手推開媽媽的手,看起來很不舒服。媽媽覺得可能是太乾了,寶寶吃不下,就拿起水來喂了寶寶幾口。

喝過幾口水之後,寶寶的臉色也變得越來越難看,媽媽連忙抱起孩子瘋了一樣地往醫院跑。

到了醫院以後,醫生雖立即對寶寶進行搶救、做心臟復甦。可是,20多分鐘過去了,寶寶還是沒有反應,醫生遺憾地將噩耗告訴了媽媽。此時這位母親的悲痛可想而知,但更打擊人的是醫生說孩子的逝去竟與她有關?!

醫生了解情況後,指出:

首先,在孩子臉色開始發紫的5分鐘之內,如果及時施以心臟按壓,孩子生還的可能性非常高。可是,媽媽由於無知,放棄了這「黃金5分鐘」。

其次,孩子一旦被食物噎到,千萬別給孩子喂水,這樣不僅無助於食物下咽,還有可能將水嗆進氣管。

這時候,一定要試圖用手指或者筷子,刺激孩子的喉嚨(舌頭的三分之二),促使孩子將異物嘔吐出來。或者一隻手捏住孩子兩頰,讓孩子趴在大人的膝蓋上,拍打孩子後背1—5次,多數孩子都可將異物吐出。

這個悲傷的案例,也給為人父母者敲響了警鐘。如果老人或小孩有異物卡喉,出現窒息、呼吸困難、嗆咳甚至呼吸驟停等情況時,一定要採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實施急救,這是一種專門對付食物嗆咳的方法,據稱這種方法數十年來已經救了100萬人的性命!

「海姆立克急救法」具體施救步驟

針對1歲以下嬰幼兒

1.曲膝跪坐在地上;

2.抱起寶寶,將寶寶的臉朝下,使其身體倚靠在大人膝蓋上;

3.以單手用力拍寶寶兩肩胛骨間拍背5次,再將嬰兒翻正,在嬰兒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壓胸5次;

4.重複上述動作,以壓力幫助寶寶咳出堵塞氣管的異物,一直做到有東西吐出來為止。

注意!勿將嬰兒雙腳抓住倒吊從背部拍打,不僅無法排出異物,還可能造成頸椎受傷。若是液體異物,應先暢通其呼吸道,再吹兩口氣,若氣無法吹入,則懷疑有異物堵住呼吸道。

針對2歲以上兒童

1.家長在孩子背後,雙手放於孩子肚臍和胸骨間,一手握拳,另一手包住拳頭。

2.雙臂用力收緊,瞬間按壓孩子胸部。

3.持續幾次擠按,直到氣管堵塞解除。

成人異物卡喉的急救法

1.搶救者站在病人背後,用兩手臂環繞病人的腰部

2.一手握拳,將拳頭的拇指一側放在病人胸廓上和臍上的腹部。

3.用另一手抓住拳頭、快速向上重擊壓迫病人的腹部。

4.重複以上手法直到異物排出。

闢謠:這些急救法是錯誤的!

吞咽

吞咽異物可不是正確的急救法,它會導致異物更容易從食管第一個狹窄深入到第二個狹窄,危險更大。

拍背

用力拍背可能導致異物越陷越深,特別是當患者主動、大聲咳嗽想排出異物時,拍背不利於異物咳出。

喝醋

醋能軟化食物,但需要較長的時間,而且,醋無法在異物滯留的地方停留,所以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

分享:寶寶誤吞這些異物,該如何處理?

吞下了藥物

不要馬上催吐,應先判斷寶寶吃了什麼,吃了多少,什麼時候吃的,然後帶上寶寶誤食藥物的容器就醫。

如果家長已經清楚知道誤吞藥物的份量及時間,如果藥性不太嚴重(比如少量維生素類藥),可給寶寶喝一些牛奶,減低胃裡的藥性。如果藥性嚴重,應立即去醫院掛急診。

吞下了尖銳物品

如吞入的異物是有稜角或較尖銳的物體,如釘子、大頭針等,則有可能刺傷口腔、食管及胃黏膜,或卡在消化道內的某一部位。所以一旦發現,家長須立即將寶寶送往醫院。

吞下了圓的物品

寶寶吞入的是光滑、無棱刺的物體,寶寶多仍較安靜,無哭鬧、嘔吐等其他痛苦表現,異物可較順利地直達胃中,與糞便一起排出體外。此時應適當多給寶寶吃些粗長纖維的蔬菜,如韭菜、芹菜、菠菜,以起到包裹異物並儘早排便的作用。

一般來說,在1~2天內異物即可隨大便一起排出。如果是扣子、硬幣等物,在寶寶排便後,家長應注意觀察寶寶的大便中有無異物。如3天後異物仍未見排出,則須去醫院就診。

吞下了口香糖

口香糖所含的口膠多不易被消化,人的腸胃內壁很光滑,並且分泌有大量黏液,口香糖不可能被粘住,吞進肚子後消化不了便會自動排出。這種狀況下,讓寶寶多吃點粗纖維類食物,如韭菜等刺激腸蠕動,幫助其排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0527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