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配方奶是小寶寶的主要食物,但有些寶寶卻吃了就拉肚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
你知道嗎?很多寶寶是因為乳糖不耐受!
今天,袋鼠麻麻就帶大家看一看,什麼是乳糖不耐受?乳糖又是怎麼在寶寶肚子裡「興風作浪」的!
奶粉和母乳中都含有乳糖,乳糖是雙糖,由一個「半乳糖」和一個「葡萄糖」組成。
▼
乳糖的體型比較大,進入小腸後不能直接被吸收,需要分解成分子較小的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穿過腸壁進入血管中被吸收。
▼
正常來講,寶寶的小腸會分泌乳糖酶,這些酶會把乳糖分解,變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
但如果乳糖酶不足,乳糖就不能被及時分解,也就無法被小腸吸收,在小腸里越積越多。
▼
異常增多的乳糖會形成一個高滲透壓的環境,不僅阻礙小腸吸收水分,還會讓血液里的水分進入腸道。糞便里的水分增多了,寶寶就會出現腹瀉。
▼
乳糖沿著腸道進入結腸,被這裡的原住民-細菌們當成美食。
▼
細菌們吃掉乳糖,排出乳酸和氫氣、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大量的氣體,就會讓寶寶出現腹脹、腸鳴、腹痛、放屁多等乳糖不耐受的症狀。
▼
什麼原因會導致乳糖酶的缺乏呢?主要包括三種。
▼
1、早產:乳糖酶是由小腸絨毛腺體分泌的,而早產寶寶的腸黏膜發育還不成熟,乳糖酶生成不足,乳糖酶活性偏低,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乳糖,就會出現乳糖不耐受。
▼
2、腸粘膜損傷:任何損傷腸道黏膜的因素都可能影響乳糖酶分泌,導致乳糖不耐受,包括:寄生蟲、輪狀病毒等感染導致的胃腸炎,過早添加輔食導致的食物不耐受,嚴重營養不良等。
▼
3、基因:有人或許會問了,寶寶是因為腸黏膜發育還不不成熟,為什麼乳糖不耐受在我國成年人中也是非常普遍的呢?
這是由基因決定的,中國人中有90%~100%攜帶者這種基因,導致腸道內缺乏乳糖酶。
▼
攜帶這種基因的人,大部分人是在斷奶後乳糖酶開始逐漸減少,所以,這部分人群嬰幼兒時期喝奶粉和母乳不會腹瀉,成年後喝牛奶反倒拉肚子了。
▼
那麼,對於乳糖不耐受的人來說,奶是絕對禁忌嗎?
NO!乳糖不耐受≠一點奶都不能喝!
▼
小寶寶:
母乳、奶粉是主要食物,如果長期乳糖不耐受,寶寶營養吸收不良,可能導致發育遲緩等問題。這時候,我們就要請出「外援」乳糖酶!
母乳喂養的寶寶,可以在吃奶前先給喂一些乳糖酶,吃奶粉的寶寶,可以選擇無乳糖奶粉。這樣,因為乳糖酶不耐受導致的腹瀉症狀就會得到緩解。
▼
一般情況下,經過1~3周左右,寶寶腸道中的乳糖酶就會逐漸增多,這時可以根據寶寶的反應,逐漸減少乳糖酶的用量,或者過渡到普通奶粉了。
▼
斷奶後的孩子和成年人:
如果長期、少量、持續飲用奶或奶製品,也可以刺激腸道內乳糖酶的活性,並增加乳糖酶的分泌數量,乳糖不耐受的症狀可能會逐漸減輕。
▼
除此之外,還有低乳糖奶(舒化奶)、酸奶、奶酪等乳糖含量很低的選擇,既能避免乳糖不耐,又能享受美味。
這就是關於乳糖不耐受的種種問題,各位小夥伴們,你明白了嗎?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