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多的女寶寶體重竟然達36斤,背後原因太恐怖!

芽芽15個月了仍舊不願學走路,看著鄰居家比她小的孩子都會走了,芽芽媽媽特別著急。親戚朋友都說,估計是因為孩子長太胖了的緣故,都建議她帶孩子去問問醫生。

為這事媽媽也很鬱悶,孩子剛出生時體重才5斤多,現在15個月就已經長到36斤了,比別的孩子胖了一大圈,自己和老公都不胖,孩子怎麼就越養越胖呢?

醫生在詢問她關於孩子的飲食習慣的時候,特意問她孩子之前喝奶的情況,她說因為自己產後沒多少奶,孩子滿月後基本就是人工喂養了。因為出生時比較瘦,家人想讓孩子儘快長胖點,確實有意多衝了些奶,比如書上說這個月份的寶寶一天要喝800ml的奶,家人一般會多給孩子喝150-200ml。

醫生又問:「你說的150ml是指沖奶後的總量嗎?」

她說:「不是的,是開始時加的水量,難道平常大家說的奶量不是指這個嗎?」

醫生明確告訴她,通常說的嬰兒奶量指的是沖調後的奶水總量,不能只計算加奶粉前的純水量。

孩子肥胖並不是奶粉本身造成的,而是攝入過量造成的。比如別的寶寶一次喝100ml奶,芽芽卻喝了100ml水+對應量的奶粉=120ml左右的奶了,況且每天還有意加量了。

案例分析:

這種無心加有意的錯誤喂養,使得寶寶的胃容量越撐越大,導致添加輔食後食量需求也大,家長看孩子愛吃自然儘量滿足了,日積月累就逐漸越來越胖了。

肥胖會使寶寶學會走路較同齡者要晚,活動能力相對較差,並容易出現膝外翻或內翻、筋內翻等症狀;關節部位長期負重,容易磨損而出現腿或關節疼痛;下肢長期超負荷,還容易造成弓形腿、平足。

看來,除去遺傳因素,過度喂養才是嬰幼兒肥胖的主要原因。

可是生活中,三大姑八大姨們似乎都對胖嘟嘟的寶寶有著天生的好感,誰家寶寶若是偏瘦,會有一大堆好心阿姨們湊過來「好意」提醒:你家寶寶太瘦啦!婆婆媽媽們更是一個勁兒整天在媽媽耳邊嘮叨:你看看xx家的寶寶,胖乎乎的,長得真好……

肥胖的寶寶真的好嗎?瘦寶寶就真的是發育不良嗎?

答案是:生長曲線才是衡量嬰幼兒發育指標的最可靠標準,寶寶即使在你看來偏瘦,只要是達到生長曲線圖所要求的生長趨勢,那就是沒任何問題的。反而嬰幼兒時的肥胖很有可能影響寶寶的長期健康,甚至增加成年後肥胖、糖尿病等各種疾病的風險。

母乳喂養原則

一般是按需喂養,寶寶只要餓了就喂,如果寶寶喝奶時表現出走神、吐出奶 頭或者煩躁的表情,那很有可能已經吃飽了。除了未滿月的寶寶睡覺超過4小時需要叫醒喂奶,其他時候儘量別叫醒孩子喂奶。

配方粉喂養要注意喂食量和時間表

不滿4個月的寶寶可根據下面的公式計算一天奶量,一般建議3-4小時喂一次奶。

攝入的配方粉量(毫升)= [嬰兒體重(公斤)× 100]×(1.5~1.8)

例如,你家寶寶的體重為4公斤,他每天要喝的奶粉量為:

[4×100]×(1.5~1.8)=600~720毫升

寶寶添加輔食之後,一天奶量大致參考如下:

6-12月齡(800-960ml)

12-24月齡(600-700ml)

24月齡以上(300-500ml)

注意事項:

奶量指的是沖調後的奶水總量,不能只計算加奶粉前的純水量。

寶寶對飢餓的反應會比飽的反應強烈的多,寶寶沒吃飽時會哭鬧,但吃飽的時候卻沒有明顯表現,因此,家長給寶寶喂配方奶粉或其他食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過量。千萬不要認為寶寶不拒絕就是沒吃飽。

寶寶6個月後,就可以逐漸斷夜奶了,夜間頻繁喂奶也會誘發肥胖。

每一個孩子的情況都不同,所以媽媽們也無需那麼嚴格精確,只是說在孩子不餓的情況下就沒必要著急喂奶或者吃輔食,也千萬別因為孩子比人家的寶寶瘦,就覺得是自己養得不好了,甚至懷疑寶寶沒有吃飽,這些擔憂大多數時都是杞人憂天的。

難道對孩子的愛是用「體重」的多少來衡量的麼?真是可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0388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