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頻繁夜醒媽媽夜夜無眠?怎樣給寶寶從小養成規

寶寶出生啦,真的都是天使降臨嗎?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剛上任遇到的最頭疼的事就是寶寶的哭鬧、夜夜無眠了吧。特別是母乳寶寶的頻繁夜醒,讓媽媽們身心疲憊不堪。

很多媽媽都想知道,嬰兒一般睡多久?多大可以自己入睡?多大可以睡整夜覺?要不要哄睡?怎樣引導寶寶自然入睡?怎麼看待寶寶哭等等。其實,通過嬰兒睡眠訓練是可以減少寶寶夜醒的。

在國外,睡眠訓練基本都倡導從出生開始的引導,建立規律的作息,良好的習慣。比如近幾年比較流行的「哭聲免疫法」,也叫任哭法;有哭泣控制法,有抱起放下法。

「控制哭泣法」,要求父母每隔段時間回應孩子的哭泣,而間隔的時間逐漸延長,以試圖鼓勵孩子自己能夠安心下來;在逐漸遠離法中,父母靜坐在孩子旁邊的椅子上,讓孩子學著去入睡,慢慢地,隨著時間的過去,父母把椅子搬離的越來越遠,直到最後離開房間,嬰兒獨自進入睡眠。

「抱起放下法」,是《程序育兒法》的作者特蕾西發明的,簡單的說就是哭就抱起來,不哭就放下,但是只適用於4個月以上的寶寶。再詳細的做法媽媽們可以百度一下,今天小辣主要和媽媽們說說4個月以下的寶寶睡眠特點和訓練的方法。

首先,新生兒的睡眠模式和成人的睡眠模式是非常不同的,我們無法用成人的睡眠方式套用在寶寶睡眠上。新生兒,只能進行引導,不能強制進行訓練睡整夜覺,因為新生兒胃容量很小,頻繁進食是正常現象,且新生兒出生頭幾天並未形成晝夜區分,月子裡就強求睡整覺不科學且危險。

新生兒(6-8周之前)的睡眠特點

首先,新生兒需要大量的睡眠時間,第一個月的新生兒的平均睡眠時間每天大約是16~18個小時

其次,新生兒的睡眠主要是淺睡眠,成人的睡眠多數為深睡眠。

另外,新生兒和成人的睡眠周期也非常不同。新生兒的持續睡眠時間(睡眠周期)也非常短,只有50~60分鐘,而成人則是90~100分鐘。

最後,成人在一個睡眠周期的結束會自動進入下一個睡眠周期,而新生兒尚不會自己連接睡眠周期,需要大人的幫助才可以。

雖然寶寶的睡眠規律不會在這段時間形成,以下的做法是有助於寶寶儘快形成睡眠規律的:

? 母乳喂養,母乳中含有一種叫色氨酸的物質,有助於褪黑素的分泌。

? 白天讓寶寶多接受自然光刺激,比如帶寶寶外出散步;

? 夜晚家裡儘量保持安靜,調暗燈光;

? 讓寶寶融入全家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早晨全家一起起床;

? 增加DHA的攝取,DHA是促進嬰兒大腦發育的,同時也促進睡眠規律的形成。一項研究表明,寶寶攝入DHA過低的話會減少深度睡眠時間(Faglioli et al 1989)。另外一項研究表明,如果孕婦血液中DHA含量較高,她的寶寶安靜睡眠的時間較長 (Cheruku et al 2002)。

PS:這裡需要解釋一個關鍵名詞,褪黑素。褪黑素也叫睡眠荷爾蒙,是一種人體分泌的荷爾蒙,它的分泌在夜間最多,一般在凌晨2~3點達到高峰,白天會降低。夜間褪黑素的水平高低會直接影響睡眠的質量。

8周~4個月的寶寶睡眠特點

從第八周開始,寶寶的晚上睡眠開始有規律,夜醒次數變少,一般2~4次都很正常,最長的睡眠時間可達4~6個小時。寶寶也應該從此時開始形成固定的睡眠時間。最重要的是,晚上睡覺時間開始提前

大部分寶寶在3~4個月左右的時候睡眠時間就提前至晚上6~8點。新手媽媽們一定要抓住這個規律,早點讓寶寶開始他的夜晚。早睡對寶寶以及媽媽的好處都是非常多的。有研究表明,晚上8點以前就睡覺的寶寶,出現睡眠問題的幾率非常低。

值得注意的是,寶寶在6周左右學會微笑,這表明寶寶可以和我們互動了。這時候的寶寶具備了把哄睡方法和睡眠聯繫起來的能力。也就是說,壞的哄睡習慣可能會在這個階段形成。在這個階段要儘量避免再用抱睡、搖睡等手段哄寶寶睡覺,如果你不想一直抱著寶寶睡的話。

這個階段媽媽們可以開始為寶寶的健康睡眠習慣養成做一些準備了

? 寶寶需要一個固定的睡眠地點。

這裡嬰兒床是首選,如果依照我們中國人的習慣和父母睡在一起也是可以的,就是要提防床上柔軟的床品等可能造成的安全隱患。

? 在寶寶開始有犯困的跡象時就開始哄寶寶睡覺。

八周大的寶寶大部分在清醒45分鐘至1個小時之後開始有困的跡象(揉眼睛,抓耳朵,頭搖來搖去)。這時候我們可以試著讓寶寶睡覺,如果寶寶看起來無法自己入睡的話,可以開始哄睡了,唱催眠曲,給寶寶喂奶等都可以。如果可以,儘量不採取喂奶的手段,這容易養成奶睡的習慣,遲早還是要戒斷的。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儘量在寶寶出現困的跡象時就儘快哄睡,不要讓寶寶過度疲勞。困到極點的寶寶會變得更難以入睡,即使睡著,睡眠質量也會比較差。

? 這個階段也可以讓寶寶嘗試自己哄自己睡覺。

寶寶白天的睡眠時間仍然是沒有規律的,可能睡得時間長也可能睡得時間短,我們可以利用白天小睡讓寶寶嘗試自己哄自己睡覺。媽媽們要細心觀察一下,有些寶寶在這個階段已經獲得了自我安慰的能力。比如,有些孩子3個月左右學會了吃手,白天就自己吃手睡覺,完全不需要媽媽哄睡。

如果前三個月寶寶休息得比較好的話,在4個月的時候,寶寶的白天小睡規律基本形成,大部分寶寶需要三次白天的小睡。夜晚寶寶的睡覺時間開始固定下來,寶寶仍然夜醒,需要喂奶2~4次。如果是發生過腸絞痛或者黃昏鬧比較厲害的寶寶,睡眠規律的形成會比較晚,最晚可能會到6~8個月。

睡眠誤區:咬奶嘴、搖睡並非助睡

孩子睡不著,用安慰奶嘴、搖睡哄孩子入睡,結果雖然這次奏效了,但寶寶下次非但不領情,更變本加厲……數據顯示,59.8%的兒童睡眠需要安慰物。而難入睡、易夜醒的寶寶經常要求半夜抱哄一下、打鬧一番、看會卡通片,越是這樣,今後就越會晝夜顛倒。用「咬奶嘴」安慰,還可能導致寶寶總下意識地咬一下奶嘴,易頻繁進食、腸胃功能紊亂。

總之,除去環境生病等因素,寶寶頻繁的夜醒一般都和養育方式十分相關,比如奶睡,比如一哭就給奶吃。母乳喂養並不會直接導致頻繁夜醒,而無序的母乳喂養才是導致頻繁夜醒的元兇。睡眠訓練簡單的說就是糾正導致夜醒的養育方式,比如戒斷奶睡。

每個家庭有自己的作息時間和情況,每個寶寶的睡眠情況也不相同,寶寶是否需要睡眠訓練,用哪種訓練方法還需要寶媽自行判斷。摘錄一段來自「小土大橙子」微博的話,小辣覺得說的很好,希望能幫助到寶媽們。

她說,睡眠問題的產生和長期存在,和極端化理解「按需喂養」、「親密育兒」,輕易將寶寶貼上「高需求」標籤,吃睡不分,有莫大關係。習慣又根深蒂固,奶睡吸引力大,嬰兒從意願上不願意輕易放棄,改變難度很大。這是很多母乳親喂媽媽頻繁夜醒持續數年,少數持續至2、3歲的原因。

新手爸媽們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先從為剛出生的嬰兒逐漸建立一個良好睡眠模式開始吧。最後,附上3歲之前寶寶不同時段睡眠特點,給各位麻麻們了解參考~

新生兒期:自然睡眠,房間空氣清新,溫度適宜,潔凈溫馨。

1-3個月:自然形成有規律的哺乳、睡眠。在適宜時間內進行適量的戶外活動和戶外睡眠。

4-6個月:睡眠時間充足,逐漸養成自然入睡、有規律睡眠的習慣。

7-12個月:逐漸形成定時睡眠(白天3-2次,晝夜15-13小時),自然入睡。

13-18個月:按時起床、入睡,醒後不哭吵,情緒保持愉快(白天睡1-2次,一晝夜睡14-12小時)。

19-24個月: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一晝夜睡13-12小時),睡前要脫衣褲。

25-36個月:按時上床,安靜入睡,醒後不影響別人,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0129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