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孩子的學習一定是每一個家長關注的重點,我們也經常會聽到有家長抱怨,說自己的孩子貪玩,不愛學習,做家長的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著急又苦惱。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孩子學習的話題。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就能自覺地克服困難,活躍思維,促進學習活動有效地開展。所以我們要著重的去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而改善孩子厭學的心理。
兒童不愛學習也就是厭學,是由於學習動力缺乏所致,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父母不切實際的要求
①望子成龍,要求過高:要求過高的後果是容易使孩子產生害怕失敗的心理,繼而導致上進心喪失和學習動力缺乏。特別是當家長採用強硬專制的手段時,孩子便會以一種逆反的行為報復父母的不公正。
②要求過低或放縱:大多數孩子進入學校是以一種新鮮感走進校園的,如果此時父母對兒童的要求過低,整日忙於自己的事,而忽視了孩子入學後的心理變化,一旦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認為學習太苦而失去了興趣和動力,隨之而來的就是厭學。
③嚴重的家庭問題:生活在一個經常發生糾紛的家庭,孩子會心事重重,而無力顧及功課。由於安全感喪失,家庭不斷地激烈爭吵和高度緊張氣氛,使焦慮的孩子無法再對學校發生興趣。
第二、兒童自身的問題
①兒童心理髮育不成熟:兒童雖然智力水平屬於正常,但社會適應能力差,幼稚、缺乏積極的進取精神。
②自信心缺乏:開始孩子對學習很感興趣,信心十足。但孩子的創造力和與眾不同的行為往往被思想保守、生活刻板、只注意分數的父母所壓抑,所以孩子不僅不能為自己的獨特性、創造性而驕傲,反而會感到自己無能,而自暴自棄。
第三、學校中的問題
①學習負擔過重;學校生活過於緊張,學校的紀律過嚴而刻板;孩子在學校中常常受屈辱。
②惡劣的學習環境:父母不愛學習;學習條件太差;學校和社會風氣不好。
四招輕鬆讓孩子愛上學習
無論做任何事情,興趣都是引導我們去用心做這件事的第一必要條件,我們成年人是這樣,孩子們亦是如此。因此,我們家長應該在激發、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上多下工夫,是使孩子學得愉快、學有收穫的重要途徑。
培養興趣方法多
讓小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如講述淺顯易懂的學習文化科學知識重要性,偉人、科學家學習的故事,訴說沒有文化的困難、痛苦和鬧出的笑話,還可藉助看畫書、猜謎語、唱歌曲、做遊戲以及小實驗、小製作、小發明、小創造等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有趣活動,一點一滴、一事一例,圍繞其主旨讓孩子逐漸明白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受到這方面的啟蒙教育,在幼小的心靈深處播下求知好學的種子。
爭強好勝良性競爭
當然這種爭強好勝絕不能單純地理解為學業分數第一名、第二名或前幾名的競爭,而是要加入到優秀的行列之中,把學習這件事情做好。比如激勵孩子比比誰上課時注意力集中,寫作業字跡工整,發言時大膽說話,朗讀時聲音清楚,考試時做題全對,有缺點馬上就改等。同時充分注意巧妙地把學習中的競爭有機滲透到孩子的生活、娛樂中去,全方位提高綜合素質。
認真細緻從家長做起
孩子只有興趣和爭強好勝的心理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培養認真細心的精神,這是取得優秀學習成績的重要保證。一年級孩子的學習,多從觀察、模仿開始。因此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首先自己要認真細心,做好示範。一個數字,一道算式,一個漢字拼音字母,每個字的一筆一畫都要工工整整,講究規範,切忌潦草,信手塗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做出榜樣,才能要求和指導好孩子。孩子才會逐漸具備認真細心的品質。
快樂學習不可少
快樂的學習方法,既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又能幫助他們獲得學習成功,要多多聯繫孩子的生活實際,把書本上的知識有機地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千萬不要單純抽像地拘泥於書本。比如家長引導孩子參加動腦、動口、動手的遊戲娛樂課、製作、實驗課,達到老師、家長、孩子共同地創造性地運用課本教材的好效果。
總之,我們要抓住孩子的心理,而不是盲目的去拿孩子的成績去嚴厲的要求孩子做他們本身不感興趣的事情,那樣做的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孩子需要家長的培養和鼓勵!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30095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