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年臨近過年,5歲的小苗被父母帶到家附近的某大型商場。小苗在沒有家長看護的情況下,與其他兩個同歲孩子在商城內嬉戲,兩人在乘坐商城自動扶梯來回幾次過後,小苗突然被電梯上的一個小紙片吸引了,他好奇地伸手去撿,此時電梯已經快到頭了,高速運行的電梯將小苗的右手食指夾斷,頓時血流如注。在場的人們見狀馬上報警並叫來小苗父母,將小苗送往醫院進行清創和中節再植術。
這種被電梯「咬手」的情況基本上年年都會發生,而造成這種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卻往往在於家長對兒童安全意識的淡泊。兒童乘坐電動扶梯的時候,是需要成年人來進行陪同的,更不應該讓孩子在沒有任何監管的情況下獨自在扶梯上玩耍。
造成這種悲劇後,家長與商場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相互推諉沒有意義
首先,無論「兒童乘電梯要有成年人陪同看護」是否寫入《特種設備安全法》,家長都要對未成年子女盡到監管義務,否則也將承擔法律責任。此外,商場做了「兒童乘電梯要有成年人陪同看護」的提醒,也不代表有了免責牌,對於使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使用單位仍要承擔相應的安全保障義務。(ps:現在很多商場都在扶梯處配有安全人員了)
小編提醒各位家長謹防4個易傷到孩子的地方
電梯屬於特種設備,由質監部門定期檢驗,並出具檢驗合格證書。市民不要乘坐未經定期檢驗合格的電梯。而商場的電梯有4處地方容易傷到孩子,需要家長特別注意:
1、扶手槽位於扶手帶和圍裙板之間,兒童容易將手指伸進槽內,因扶手帶一直向前運動,而圍裙板是靜止的,此處容易夾傷手指,甚至將手指夾斷;
2、扶手帶進出口位於自動扶梯兩側下方,挨著地面。當兒童在扶梯進出口摔倒時,雙手會下意識地抓住扶手帶,容易被卷進槽口而受傷,好奇心重的兒童也可能故意把手伸進槽口,導致意外;
3、踏板和圍裙板之間的縫隙此處縫隙雖小,對人傷害卻最大,此前報道的電梯傷人事故也多發生在這一區域,兒童的鞋子、衣角一旦被卷進去,運行的踏板就會順勢把人扯倒,過長的褲腳、裙擺,鬆開的鞋帶等都可能導致危險發生;
4、梳齒板與踏板之間的縫隙位於進出自動扶梯的兩端,兒童的鞋子普遍鞋底較軟,鞋子較小,容易被卷進去,一些兒童到了自動扶梯出口位置,不懂得如何邁腳或邁腳不及時,也容易被卷進這道縫隙,此外,有的電梯梳齒斷裂後,未及時維修,孩子的腳也容易被捲入。
乘坐電梯的自我保護四大原則
專家提醒家長,安全乘坐電梯要學會自我保護四大原則:首先,要肩負起孩子監護人的責任,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讓孩子單獨坐電梯,平時多向孩子講安全乘梯知識;其次,家長要以身作則,平時在乘坐電梯時一定要握緊扶手,腳放在梯級的警示線以內,一旦乘客密集,極易導致踩踏事件發生,而緊抓扶手,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會提供寶貴的緩衝應急時間;第三,在上下電梯時最容易出危險,上電梯時讓寶寶先上,家長在後面保護,下電梯時看好時機提醒寶寶邁腿;第四,不要隨便去按垂直電梯旁邊的按鈕,電梯按鈕多為緊急按鈕,一旦按錯,可能會出現意外。當事故發生時,醫生建議,應儘量蜷縮身體,保護頭部和胸部等重要部位。當脫離電梯後,應馬上離開事故現場,轉向安全地帶,避免二次傷害。
說了這麼多,其實家長以身作則才是最重要的,言傳身教才能讓孩子懂得安全。希望各位家長引以為戒,不要讓悲劇復現。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9508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