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9個月大的孩子怎麼會遭遇到這樣的厄運!

才9個月大的孩子怎麼會遭遇到這樣的厄運!

20日,孩子床上睡午覺,後來家人聽見孩子在房間裡哭,進房裡一看,孩子竟然摔在了地上。當時父母簡單檢查了一下,發現嬰兒除了右側額頭起了個小包,身上沒有其它什麼外傷,因此也就沒當一回事。

可是隔了一天後,孩子開始出現嘔吐的症狀,甚至咳出咖啡色的血絲。夫妻倆這才帶著孩子到當地的一家醫院治療,但無法查清病因。

昨天一大早,家裡人帶著孩子前往杭州治療。途中,孩子還曾向爸媽要奶瓶喝奶,可是到上午8點多時,躺在母親懷裡的孩子已經漸漸失去了意識,手腳變得冰涼。

「這對夫妻很年輕,也缺少急救的知識和經驗。他們一路上發現孩子不對勁後,沒有採取任何急救措施,只知道催著司機開快點。」醫生說,但凡這對父母能及時給孩子做幾個循環的心肺復甦,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早期判斷

一旦發生寶寶跌落傷,媽媽應如何在第一時間作出正確判斷呢? 先來講點科普知識。

一般的外傷分為開放性外傷和閉合性損傷兩種。

開放性損傷指傷口是開放的,皮膚表層是裂開的,往往會出血。閉合性損傷包括頭部、頸、胸腹等部位。寶寶頭部占身體比例較大,自我防護意識較差,跌落時頭部首當其衝,所以最容易引起頭部閉合性損傷。跌落後,部分寶寶會沒有任何症狀;部分寶寶會出現頭部腫塊,而且瞬間增大;而有些寶寶受傷後會立即或延遲性出現出現嘔吐、抽搐現象,甚至反應遲鈍,表情淡漠。

寶寶跌落後,媽媽的觀察要點:

1、寶寶是否出現過昏迷,哪怕是一過性的昏迷。

2、是否哭鬧不止。

3、是否精神不振或煩躁不安。

4、是否出現嘔吐、嗜睡。

寶寶如果出現這些情況,最好去醫院檢查,因為有的寶寶在跌落傷後,即刻反應不大,但可能幾天後才出現症狀。

分級處理

1、對於頭部著地、不哭不鬧的寶寶,一定要送醫院檢查,而且要注意在送醫途中不要晃動寶寶的頭部,儘量以溫和的方式固定寶寶的頭部,比如在頭部兩側放上沙袋或米袋,把毛巾捲成卷置於頸部兩側。

2、對於精神正常、沒有消化道症狀、頭皮有血腫的孩子,部分是可以持續臨床觀察的,發現有異常情況再送醫。

3、傷口較大、出血較多時,不建議將藥粉直接撒在傷口上,而是要局部壓迫止血,並及時送到醫院進行清創處理,並注射破傷風疫苗等。因為傷口表面撒藥粉,會對醫生判斷傷口和清理傷口帶來不便,甚至會延長傷口清理的時間。

4、對於一些小的擦傷,很多家長喜歡給寶寶搽些紫藥水,或者直接用藥粉覆蓋表面,這是錯誤的。正確的處理方法是,可用消毒噴霧劑或消毒濕巾清潔傷口。如果以上兩種東西家中沒有備用,可先用乾淨自來水沖洗傷口,然後局部使用抗生素性軟膏(目前常用的有金黴素眼膏、百多邦、復方多粘菌素B、立思丁等),或者搽些紅藥水。一般無須馬上就醫,但要留意傷口癒合程度。

5、小的淤青,大部分是皮下毛細血管出血,小面積的淤青幾日後會自動退去,多不需特殊處理。

特別提醒:

1、寶寶的跌落傷,後頸部亦容易受到損傷,因此在不明確是否有頸部損傷的狀態下,需注意保護頸部,即把頭部置於中立位,儘量減少頸部的活動,有條件者可使用頸托,也可在頸部兩側放毛巾卷或米袋等。

2、胸腹部損傷在跌落傷中雖然占的比例不大,但在墜落傷中常見。對於開放性胸腹部損傷,需即刻送到醫院救治。對於無明顯症狀的閉合性損傷,家長比較容易忽視。

因此在寶寶發生跌落傷後,家長需注意觀察寶寶的呼吸,胸廓起伏度,是否局部有觸痛,是否有腹痛、嘔吐、噁心等症狀,如出現以上症狀,需即刻送至醫院進一步檢查。對於任何不明確的損傷,家長最好送寶寶去醫院檢查;對於腹部的開放性損傷,不宜將腹部臟器還納,可用較為乾淨的溫毛巾等覆蓋臟器即刻送去醫院。

送醫技巧

如果發生了上面所說的比較嚴重的情況,應該如何把受傷的寶寶送到醫院呢?這裡面有很多講究,關係重大,我們這裡再給你總結一下:

1、千萬不能抱起、背起寶寶就走。如果出現脊柱損傷,這種搬運方法就可能造成高位截癱。正確的方法是呼叫120救護車。等待120救護車到來之前,可進行相應的初步處理:找一塊木板或一扇門之類的東西,放到寶寶身下,所有家長都在同一側,將寶寶輕輕平抬、平放。如果碰到特殊情況,120救護車一時趕不過來,家長也可以這樣抬上寶寶及早送醫院,爭取將孩子的痛苦和傷害降到最低。

2、如果懷疑有骨折,要注意制動。如果是全身性的,就要全身制動;如果是局部的,就局部制動。骨折的腿、胳膊等,要與小木板、硬書等綁在一起,一是可減輕疼痛,二是不會使骨折加重。注意:在送寶寶到醫院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因為寶寶哭鬧等給他吃東西或者喝水。因為孩子出現外傷,到醫院後有些需要急診手術,而手術前需要禁食6小時,禁水4小時,尤其是在全麻情況下手術,對這些要求更嚴,如果途中給孩子進食或進水,往往會延誤了搶救。而至於腹部損傷的孩子,即使不需要手術治療,大部分也是需要暫時禁食、進行觀察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以減少寶寶的意外跌落傷呢?

1、媽媽首先要端正思想,多留心,多警惕,別存僥倖心理。要時刻警惕寶寶會有可能從任何有高度的家具上摔落,如床、凳子、桌子等。預防的方法是不要讓孩子攀爬凳子、桌子、床等,當孩子坐在高處時,要時刻在旁邊看護。

Tips:預防寶寶從床上跌落的方法

從床上發生跌落的機率最高,所以要特別留意嬰兒床及周邊安全——

* 現在的嬰兒床一般都裝有護欄,如果沒有,家長可自己在嬰兒床邊加裝護欄。要提醒爸爸媽媽的是,嬰兒床護欄的間隔距離必須小於10厘米,才不會出現寶寶頭部被卡住的危險情況。

* 在床邊的地板上鋪上軟墊,這樣萬一寶寶不小心掉下床,也不至於直接撞在地板上。

* 移除嬰兒床周邊的雜物,尤其是尖銳物品。如果嬰兒床附近的家具有稜角,應該在轉角上加裝防護軟墊。

* 嬰兒床不宜放在有高度落差的地板邊緣,否則,萬一寶寶不小心摔下床,可能會繼續滾落到較低的地板上,又多受一次傷害。

2、如果家裡的地面經常有水、地面不平或地板上有玩具、鞋子和其他物品,以及有台階等,孩子會有絆倒、失足和跌倒的危險。預防的方法是,保持過道上沒有雜物;及時擦乾地面的水;教孩子在玩好玩具後,及時整理收納。

3、窗口、走道均應有防止跌落的設置。如果家中有樓梯,樓梯口應設有柵欄門。

4.在戶外娛樂場所,要給寶寶穿戴沒有任何掛件的服裝;要檢查場地和器材,認真看護,並且知道一旦發生事故,怎樣可以得到最快的幫助和救助。

5、爬樹、攀高是危險行為,3歲前的寶寶應儘量讓他少嘗試。

6、注意陽台或樓梯的欄杆間隙寬度也要比孩子的頭圍小,避免任意穿過;更重要的是避免孩子在這些地方獨處。

最後,希望通過這個機會再次提醒各位爸爸媽媽:兒童意外傷害需要早期的正確判斷和處理,但更加需要我們提高警惕。意外傷害,預防勝於治療!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9305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