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結婚時都屬於大齡青年,結婚後的首要任務也就是要孩子。經過十月懷胎,未曾謀面,卻又甚感親切的女兒終於和我們見面了。
女兒剛出生時,看著她依偎在我懷裡大口大口地吸吮乳汁的樣子,內心的幸福和激動真是難以言表。沒有經驗的我,總喜歡在女兒吃過奶後,立即把她放在床上。有一次,剛出生一個月的女兒吃完奶後,我就把她放在了床上,等我上廁所回來,眼前的一幕差點把我嚇哭了:奶水隨著女兒的小嘴、小鼻子全部流出來了,小臉也被憋得通紅,兩個小腿還不停蹬!女兒第一次發生這種情況,我立即帶著哭聲喊:「快來,快來!孩子生病了!」
聽到我嚇人的叫聲,老公立即從客廳跑了過來,沒有經驗的老公自然也被嚇得面無表情,這時,隔壁房間的保姆聽到動靜沖了進來,在知道孩子是吐奶了之後,她二話沒說接過孩子,然後讓孩子趴在自己的一隻手臂上,另外一隻手狠狠地拍了幾下他的背部,接著又用手指去彈孩子的腳底心,「哇……「,孩子終於哭出了聲!
幸好保姆以前學過一些急救方法,而且也遇到過嗆奶窒息的孩子,真不敢想像如果再遲個幾分鐘會發生什麼情況,想想都後怕。
專家如是說
說到吐奶,不得不提另外一個名詞「溢奶」。吐奶和溢奶,其實都是指牛奶從寶寶嘴裡面流出來的現象,只是吐奶是胃中食物被強而有力地排空,而且量比較多;溢奶則是指食道或胃之內的容物不由自主地被逆流到口腔外的情況,可能只是小寶寶打了一個嗝,從而致使少量奶液從嘴角溢出而已。
因此我們可知,溢奶是新生兒比較常見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這種現象不會影響嬰兒生長,嬰兒亦無其它不適或異常情況。新媽媽記住,新生兒溢奶一般不需要治療,隨著嬰兒成長,溢奶逐漸減少,約在6月至8月時可完全消失。
從性質來看,吐奶要比溢奶嚴重多了。因為吐奶屬於病理性嘔吐,這種嘔吐往往使新生嬰兒伴隨著嗆咳、臉色青紫甚至窒息,嚴重情況下還會導致各種疾病產生。當寶寶吐奶,並伴有發燒、咳嗽、或腹瀉。腹痛時,應考慮寶寶患感染性疾病。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有:感冒、肺炎、腸炎等疾病。感冒時,由於咳嗽的緣故,寶寶也常常出現嘔吐症狀。此時,寶寶就有可能是生病了,新媽媽們應及時帶寶寶上醫院治療。
除此之外的吐奶就可能是喂養不當造成的,只要新媽媽們掌握正確的喂奶方法,完全可以防止寶寶吐奶。正確的喂養方法主要如下:
1. 正確的喂奶姿勢很重要
新手媽媽們給寶寶喂奶時,一定要把寶寶抱在懷裡,讓寶寶的身體與水平線處於45°角左右的傾斜狀態,胃裡的奶液就會很自然地流入小腸,這樣就會大大減少吐奶的機率。媽媽們千萬不要圖省事,讓寶寶平躺在床上吃奶,這可是預防寶寶吐奶的大忌。
2. 幫助寶寶拍背、打嗝
給寶寶喂完奶後,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後背,讓寶寶通過打嗝排出吃奶時吸進胃裡的空氣,一般輕拍5分鐘左右就可以了。這可是防止寶寶吐奶的最好辦法哦。
3. 寶寶吃完奶不宜馬上仰臥
喂奶後,最好把寶寶豎抱在身上20~30分鐘,不要急著把寶寶平放在床上。把寶寶放在床上時,先讓寶寶側臥一會兒,然後再改為仰臥。
4. 掌握好喂奶的時間間隔
一般說來,乳汁在胃內排空時間約為2~3小時,所以每隔3小時左右喂1次奶比較合理。如果喂奶過於頻繁,上一餐吃進的乳汁還有部分存留在胃裡,這必然影響下一餐的進奶量,或是引起胃部飽脹,以至吐奶。
5. 掌握好每次的喂奶量
為了防止寶寶吐奶,媽媽們還可以採取「少量多次」的辦法,就是每次喂奶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左右,不過喂奶次數可以適當增加。
6. 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勢應對寶寶吐奶
寶寶在吃完奶後奶水經常會從嘴角流出來,有時候還會嗆進鼻子裡,甚至會導致寶寶窒息,這樣是很危險的。因此,將寶寶平放在床上時,最好將浴巾摺疊好墊在寶寶身體下面,使其上身略抬高一些。如果寶寶躺著時發生吐奶,要馬上把寶寶的臉側向一邊,以免被奶水嗆著。
寶寶4個月大以後,不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賁門的收縮功能也已發育成熟,吐奶的次數就會明顯減少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8349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