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坐了一個月,新產婦為何遭遇不測?

新產婦坐月子躺床上不動 竟招來橫禍

小吳剖腹產生下一個兒子,出院後得到家人無微不至的關心。

因是剖腹產傷口還在隱隱作痛,小吳自己也不想下床走動,再加上家人總是叮囑:「坐月子的人不要亂動,不要碰冷水,不要吹風,不然會落下毛病。」所以吳女士很少下床,更是很少出門走動,除了喂奶,小吳坐月子期間的所有活動基本上都是在床上完成的。

突然有一天,小吳發現自己左腿有些浮腫,家裡人都認為是產後的正常現象。小吳也沒多加理會。等到小吳覺得左腿腫脹,疼痛不已,趕到醫院檢查的時候,結果竟是小吳因不當的「坐月子」方式得了肺栓塞 。

一家子尋遍名醫只求能幫小吳度過難關,可一切還是太晚了,這個天使媽媽就這樣離開了。

醫生介紹:「老一輩認為,新媽咪應該臥床休息。這樣的觀念應該轉變過來,因為生產完以後激素水平的改變,很容易導致血栓形成。不管是順產還是剖宮產,新媽媽都應該儘早下地活動。」

產婦產後的一個月因身體各器官都處於休整期,新陳代謝比起產前也顯得紊亂得多,如何在這短短的一個月恢復到產前的水平?這就是「坐月子」的意義所在。

休養的同時一定要勞逸結合,禁止運動或是運動過多都不利於產婦的身心健康,民間關於「坐月子」還有什麼誤區,我們接著往下看:

給老觀念糾錯:盤點不靠譜的「坐月子」方式

其實,關於「坐月子」的陋習已屢見不鮮,不能吹風、洗澡、洗頭、刷牙等等,對於不少產婦來說「坐月子」就是一種折磨。那麼傳統習俗到底靠譜嗎?到底該如何科學「坐月子」呢?

產婦不能吹空調?可以吹,避免對著風口

專家表示,夏天坐月子應避免因室內溫度過高,而出現高熱等產褥中暑現象。如果室內溫度過高,應適當使用空調降溫,但是不能對著風口吹,空調的溫度一般要控制在26℃以上。

有很多產婦,一生完孩子就戴著毛線帽,這一方面會導致帽子裡的汗液無法正常排出去,容易滋生細菌引起感染;另一方面,有些孕婦戴得太熱,有時會拿下帽子散熱,這樣在空調房裡一冷一熱,反而更加容易引起感冒。

很多老人說產婦不能見風,否則會留下腰疼的毛病。但殊不知腰疼並不一定是見風所致,而是產婦生產時鬆弛了的骶髂韌帶不能恢復,引起肌肉、韌帶、結締組織勞損而引發的腰疼。

坐月子不能洗澡?不洗澡皮膚易發炎、感染

老人說,「坐月子」忌風忌水,這些說法同樣缺乏科學依據。舊時洗浴條件較差,寒冷的天氣洗一次頭也不容易干,反而容易受涼。但現在條件好了,也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明月子期洗澡會導致產婦後遺症。

坐月子期間產婦的汗腺分泌活躍,如果不洗頭洗澡,皮膚得不到清理,會導致細菌滋生,甚至可能造成產褥感染,而產褥感染是產婦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據介紹,一般產後3至7天便可在溫水中進行淋浴。剖腹產的媽媽,要2周後方可洗澡。

坐月子不能刷牙?不注重口腔衛生會患牙齦炎

專家就曾遇到過,聽老人的話,產後三個月沒刷牙,結果牙齦腫如鴿蛋的產婦。其實產後不能刷牙的說法也是不科學的。

產婦「坐月子」期間,進食次數較多,吃的東西也較多,如不注意漱口刷牙,容易使口腔內細菌繁殖,發生口腔疾病。產婦每天應刷牙一兩次,可選用軟毛牙刷輕柔地刷動。

新手必要:如何科學渡過月子期

1、新媽媽要吃好、休息好

由於分娩會給產婦的身心造成極度勞累,所以分娩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讓產婦美美地睡一覺,家屬不要輕易去打擾她。睡足之後,應吃些營養高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要多喝水。

2、新媽媽要儘早下床活動

一般情況下,順產產婦在產後第二天就應當下床走動,剖宮產產婦在產後一個星期就要下床活動,這不僅有利於產後體力恢復、增加食慾,也有助於子宮收縮,促進惡露的排出及子宮復原。但應注意不要受涼並避免冷風直吹。但持續時間不宜過長。

3、新媽媽要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月子」里產婦的會陰部分泌物較多,每天應用溫開水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外陰部。產後由於出汗多,要經常洗頭、 洗腳、勤換內衣褲,保持體膚的清潔。洗澡以淋浴為宜,產婦每天應刷牙一兩次,每次吃過東西後,應當用溫開水瀨瀨口。

4、新媽媽要儘早哺乳

分娩後乳房充血膨脹明顯,儘早哺乳有利於刺激乳汗的分泌,使以後的母乳喂養有個良好的開端;還要促進子宮收縮、復原。哺乳前後,產婦十分注意保持雙手的清潔以及乳 頭、乳房的清潔衛生,防止發生乳腺感染和新生兒腸道感染。

5、新媽媽要按時做產後體檢

生產後42天,產褥期結束,產婦應到醫院做一次產後檢查,以了解身體的恢復狀況。萬一有異常情況,可以及時得到醫生的指導和治療。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8214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