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肛欲期,孩子在這些情況下也會憋大小便

如果有家長不太了解「肛欲期」的意思,我這裡可以解釋一下。「

肛欲期」和我們經常聽到的「口欲期」一樣,都來自於100多年前的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依德的「性心理學理論」。

在弗洛伊德的書籍《性學三論》中,他認為嬰兒隨著年齡的增長,會經歷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生殖器等五個階段,認為人出生起就有一種本能的性能量,這些性能量在兒童的不同發育階段通過不同模式展現出來。

他認為,0-1歲的嬰兒通過口腔獲得性滿足,1-3歲通過憋便獲得肛門區的性快感。

弗洛伊德的這本《性學三論》受到了極大的關注,也影響了很多人,但是也一直為心理學其他學派所質疑,因為他的這套理論的得出只是源於幾個個案訪談,更多地是他自己的假設和推論。

尤其是將「幼兒性心理發展」和成人以後的病態人格相關聯的推論更是受到了非常多的質疑和批判,比如,他認為兒童時期的「肛欲期」如果沒有得到滿足,成人之後就會發展成「肛門滯留型人格」,表現為過於謹慎,和過於關注細節。

當然,告訴家長孩子憋便是由於肛欲期,父母不要責備孩子,還是有積極的一面的,但是,每個孩子的憋便原因都可能不同,肛欲期的理論也會影響父母對於真正原因的判斷和正確應對。

實際上,到上個世紀末,歐美國家的主流心理醫生都不支持弗洛伊德的這套「幼兒性心理理論」了,並稱之為「泛性論」

我並沒有深入學過精神分析,所以我覺得我的理解可能有偏差,就不深入分析這套理論是否科學可行了,大家感興趣的可以自行研究。

我想說的是,孩子憋便的原因很多,每個孩子的原因和表現都可能不同,完全不是一個存在與否都還有強烈爭議的「肛欲期」可以解釋和囊括的!

那麼,兒童憋便有哪些可能的原因呢?

有兩個原因是我家老大經歷過的,我把具體情況和大家分享一下。

1、環境變化

我家老大第一次憋便發生於剛上託兒所的時候。

上託兒所之前他每天固定在午飯後要拉大便,上託兒所的當天,他在託兒所沒有拉大便,晚上回到家也沒有拉,第二天中午在託兒所照舊沒有拉,結果晚飯後叫肚子痛,要拉臭臭,結果在馬桶上掙扎了半天,拉出了很硬的顆粒狀便便,肛門有輕微撕裂和出血。

這種情況大家有沒有覺得聽起來很熟悉?

孩子在進入新的環境或者生活中出現照料者變化之後出現憋大便的情況,還是很常見的。這可能是因為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或者在不熟悉照料人的陪伴下,會容易緊張焦慮,沒有足夠的心理舒適度去排便。

2、幼兒恐懼

我家老大的第二次憋便發生於3歲4個月,有一天他大叫要去便便,結果去了廁所片刻就回來了,問他拉好沒有,他說他又不想拉了。

我當時沒有在意,結果第二天他又叫肚子痛,讓他去馬桶拉臭臭,他才說他怕,因為馬桶里有「黑點點」。

我走進廁所檢查馬桶,覺得很奇怪,因為馬桶很乾凈啊! 經他提示才發現,緊貼馬桶邊沿下方,出水孔的周圍有一點水垢,我們大人站著看視野根本看不到,孩子的身高卻正好可以看得見。

在清洗了那點水垢以後,他終於肯坐到馬桶上拉大便了,可想而知,肚子裡的大便經過一天多的停留,又乾結了,這次又拉出硬硬的顆粒便,肛門又有點撕裂了……

你看,娃的視角不同,看到的和感知的世界就不同,真不是我們一個「肛欲期」就可以解釋的。

除了上面這兩個我家娃親身經歷的原因,還有什麼可能的原因呢?

3、對排便有恐懼情緒

父母過多的催促或者訓斥,讓孩子對排便有了恐懼情緒。

這非常容易理解,當我們覺得某件事情讓我們覺得不愉快,我們人類的本能就是儘量避免這件事情的發生,孩子也是一樣的。

當父母對於孩子的排便訓練過於焦慮的時候,會經常過於頻繁地提醒孩子,或者因為孩子沒有成功地拉到馬桶里對孩子進行嘲笑諷刺和打罵,更會加重孩子對排便的恐懼和焦慮,也更加容易出現反叛式的憋大便。

所以,父母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在孩子排便訓練的過程中,期待值設置過高,或者態度過於嚴厲?還是因為孩子拉到褲子上,你打罵過他?

如果是這樣,咱們就需要調整自己的期望值以及對於孩子排便問題的情緒反應了,然後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適應和調整。

4、飲食結構不合理,孩子便秘

有的孩子因為飲食結構不合理,或者喝水少,容易發生便秘。我們經歷過便秘的人都知道,便秘的時候拉大便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情,肛門疼痛是必然的,肛門撕裂也是可以預知的。

我們大人知道,越是便秘越是不能憋著,否則便秘得更厲害,但是很多孩子並不理解這點呀!孩子如果便秘,本能地就會害怕拉便時的疼痛,然後就會憋著不拉,結果就容易讓便秘更厲害。

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的幫助了,除了幫助孩子把肚子裡陳積的大便排出,還要積極改善孩子的便秘,比如調整飲食結構,加強運動,多喝水,等等。

還有其他原因嗎?我相信肯定還有!

比如,是不是有孩子確實喜歡憋著大便,感受大便刺激直腸的感覺呢?我們無法完全排除。

甚至心理學上還有一種假設:

小便在前方,孩子可以觀察到,大便看不見,只能通過感知大便排出的過程來知道是否排出,可是那個大便排出的過程讓一些孩子很抗拒,因為有一種身體的一部分被排出的感覺,所以他們在大便快要被排出的那段時間,就拚命想要憋住。

當然,這個假設還有待考證。

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點是:

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家庭環境和養育方式不同,所以也許每個憋便的孩子都有著個體化的具體原因。

這就需要家長的細心觀察,耐心對待,積極尋找解決辦法,而不是堅信「孩子是為了獲取性快感而憋大便」,從而耽擱了及時地應對,讓孩子遭受更長時間的便秘痛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7922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