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養是一種自然行為,但是在過去的若干年,人們存在一些錯誤的觀念,認為純母乳喂養持續到產後4個月即可。近年來大量研究證明,這樣的觀念需要糾正,我國政府也自2012年開始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倡導純母乳喂養6個月,之後適當添加輔食並持續母乳兩年以上。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母乳喂養率下降的趨勢開始波及我國從1998年至2014年的這16年期間,中國的母乳喂養率下跌近40%。很多職業女性生育後因工作原因不能在家做全職媽媽,只能利用工作間隙儲存母乳,晚上背回家給寶寶當第二天的「口糧」,她們被稱為「背奶媽媽」。
陳陽今年27歲,在鄭州一家醫院做護士,她的寶寶已經7個月了。除了夜晚在家用吸奶器吸一次奶外,她只能在白天上班的時候,趁工作不忙,找一個病房吸奶。下班回家看看寶寶在樓下迎接自己,陳陽抱著寶寶親吻。
已經是凌晨2點,陳陽在家裡為她的寶寶準備白天的口糧,吸200毫升的奶需要1個多少小時,陳陽幹不了別的事情,只能靠玩手機打發時間。
陳陽喜歡躺在床上給孩子喂奶,因為孩子吃飽後可以盡情在床上玩耍。
甜甜今年27歲,在一家公司做財務工作,寶寶1歲了。甜甜上班的時候,會在中午抽出時間,給寶寶喂奶。
孩子6個月的時候,甜甜開始背奶,起初奶水很少。她對自己沒有信心,老覺得孩子不夠吃,長輩們也生怕餓著孩子,總想著添加奶粉,孩子一哭她們就說沒吃飽。
產假結束後甜甜要上班,但是孩子不吃奶瓶,而且特別依賴媽媽,中午和晚上只能媽媽哄睡。甜甜的公司離家很遠,中午回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為了讓孩子吃上母乳,全家人在單位附近租了個房子住。
28歲的王玲霞在鄭州東區一家幼兒園做老師,她的寶寶今年8個月大。下班後,王玲霞需要帶著五斤重的吸奶器,先擠地鐵再換乘公交才回到家。
王玲霞剛背奶的時候擔心很多問題,怕寶寶不吃奶瓶,怕用吸奶器吸不出奶,擔心熱母乳問題。
每天上班,王玲霞要在辦公室吸兩次奶。而回到家後,王玲霞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孩子吃口新鮮的母乳。
今年30歲汪暮禎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汪暮禎住在鄭州中原區,在距離家30公里外的在經開區上班。遇到堵車汪暮禎還要花一個多小時才能到單位。早上汪暮禎會帶著6個月大的孩子一起上班。
背奶一段時間後,孩子經常吃不飽,在家裡大哭。為了讓孩子吃飽,汪暮禎讓自己的媽媽和孩子一起上下班,汪暮禎上班的時候,外婆帶著孩子在單位附近公園遛彎,孩子餓了就上去喂奶。
汪暮禎說寶寶在吃奶的時候很陶醉,眼睛半睜半閉著。
30歲小雪從事網絡編輯工作,小雪的孩子1歲多了,但是小雪堅持給孩子母乳喂養。
小雪上班的地方,是一個開放式的辦公室,剛背奶的時候每次都需要去廁所吸奶。
起初小雪的丈夫不懂,買了一個便宜的吸奶器,小雪在使用的時候經常出現乳房腫痛,後來又重新購買一個新的吸奶器。「娃是那種抱著睡很踏實,沾床就醒的,只要一醒,就是沒吃飽。我真是前半個月子連睡覺的權利都沒有。」小雪說。
27歲的丁春棉在醫院工作,是一名護士。丁春棉的寶寶6個月大,下班後騎著電車回家,車框里放著吸奶器。
丁春棉在工作的時候比較忙,常常是做完一場手術後,準備下一場手術空隙時間,躲在門後面用吸奶器吸奶。
丁春棉認為母乳對孩子最好,寶寶吃奶的過程眼神的交流是奶瓶代替不了的。母乳喂養的過程就是親子交流的過程,對孩子以後的心理健康意義重大。
28歲的柏莉瑩同樣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她是一位麻醉醫生,這是她休完產假後背奶的第一天。
背奶的第一天柏莉瑩很擔心孩子吃不飽,下班回家後馬上給孩子喂奶。柏莉瑩說夜晚的時候已經用吸奶器準備了好幾袋奶水,供給孩子第二天吃。
請支持她們、保護她們,給她們幫助。因為我們都有母親,我們也會擁有子女。請給這份母愛一個小小的空間……她們是「背奶媽媽」。她們付出著、忍耐著,日復一日,只為讓寶寶喝上這一口最安全、最放心、最有營養的母乳。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