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產側切之後好難受,這幾招幫你輕鬆度過

粉無敵最近和待產媽媽們聊天,發現他們對側切這個事情很恐懼,她們無法想像在那麼敏感的位置被剪開是多麼心驚膽戰,其實為了讓分娩過程順利,一般會接受一個會陰側切術,就是在會陰部分切一個小口子。如果這個小口子處理不當,就很容易發生感染。尤其是在夏天,天氣熱,細菌多,傷口就更容易感染。因此,粉無敵建議,產後新媽媽要多注意自己的傷口,多做一些傷口的養護。

哪些准媽媽需要會陰側切

1、會陰彈性差、口狹小或會陰部有炎症、水腫等情況,估計胎兒娩出時難免會發生會陰部嚴重的撕裂。

2、胎兒較大,胎頭位置不正,再加上產力不強,胎頭被阻於會陰。

3、35歲以上的高齡准媽媽,或者合併有心臟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等高危妊娠時,為了減少准媽媽的體力消耗,縮短產程,減少分娩對母嬰的威脅,當胎頭下降到會陰部時,就要做會陰切開術了。

4、子宮口已開全,胎頭較低,但是胎兒有明顯的缺氧現象,胎兒的心率發生異常變化,或心跳節律不勻,並且羊水混濁或混有胎便。

5、藉助產鉗助產時。

側切之後怎麼護理:

避免躺向側切一側

會陰側切後的前三天,儘量避免躺向側切一側,因為這樣很容易壓到傷口,不利於傷口的癒合。

保持外陰清潔,防止感染

勤換衛生墊、產褥墊以及衛生巾。

比較愛乾淨的媽媽或者比較怕感染的媽媽,每天可以用碘伏溶液擦洗會陰兩次,需要注意的是,只能擦洗外陰,不要擦到裡面。

另一方面,每天晚上清潔下半身以後,可以用高錳酸鉀溶液泡在一整盆的溫水裡面坐浴,這樣也可以促進傷口的癒合。

產後痔瘡要處理,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

順產後,有一個媽媽遇到比較多的問題——痔瘡。

其實百分之七八十的女性都存在痔瘡,只是平時沒有發作或者說沒有感覺、沒有發現。

因為順產,媽媽會屏氣向下用力的過程,生寶寶的過程中很多痔瘡就會被脫出來,比較嚴重的還會水腫。痔瘡被脫出來後,很容易導致媽媽們排便困難、疼痛,甚至有的媽媽因此不敢用力排便,導致便秘。

如果出現比較嚴重的痔瘡,還是要用痔瘡藥膏局部塗抹一下痔瘡,加速痔瘡的縮小,因為小劑量的痔瘡膏其實並不會對母體有多大的影響。

同時,還要多攝取一些高纖維的食物,多補充水分,儘量養成每天都排便的規律,避免用力排便可以減少會陰傷口裂開的風險。

如果實在是排便排不出的話,可以每天定時到馬桶上面蹲一蹲,養成排便的習慣,讓身體和大腦產生衝動,記住每天這個時間有這樣一個動作,也利於以後的排便。

產後儘早下床活動

順產之後因為會陰傷口比較疼痛,導致很多產婦都不敢下床活動或者活動幅度比較小。

其實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粉無敵建議順產的產婦在產後6-8小時就應該下床走動,一開始可以慢慢地走,再逐漸加大運用量。儘早下床活動可以更好地促進傷口的癒合。

注意側切傷口情況,有問題及時就醫

順產的住院時間一般比較短,出院之後一般會陰傷口都還沒有完全癒合,所以出院後,大家還是要密切注意傷口的情況。

每天用清水擦洗或者用高錳酸鉀溶液坐浴。如果出現滲血、血腫或者裡面長了一個小包,甚至出現裂開的現象,不要自己處理,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7698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