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洗澡,這可是一件大事,新手媽媽常常被弄得手忙腳亂不得要領。水溫、準備物品、洗澡的順序與方法,以及洗完後如何給寶寶撫觸讓她可以舒服的睡眠等等。
先洗臉
用左臂和左手掌從寶寶背部托住頭頸,用臂彎和腰部固定住寶寶下半身,使寶寶仰臥在大人大腿上,保持水平,不要頭向下,否則容易吐奶;
將小方巾洗凈擰乾,用四個角分別輕輕擦拭寶寶的眼角(有內眥向外眥擦)和鼻孔,把眼睛鼻子的分泌物擦乾淨;
擦眼睛周圍是炎從中間向兩邊擦,鼻子擦的不宜過深;
擦洗寶寶外耳廓,注意擦拭的毛巾儘量擰乾,不要太濕,防止寶寶耳朵進水;
剛出生的寶寶臉上會有小紅點,一定要輕柔,不要用力去搓,更不能用手摳;
再洗頭
左手托住枕部,用拇指和食指按住耳廓向前,面朝上,堵住耳孔以免進水;
寶寶囟門未閉合,頭皮有油脂結痂,這些地方一定要輕柔,不能摳結痂處;
最後洗身子
在浴盆底部墊一塊毛巾,防止寶寶滑落,讓寶寶頸部枕在手腕處;
左手從後背攬住寶寶,抓住手臂和肩膀,一定不要鬆手,清洗前胸和腹部(臍帶未脫落時不要坐浴,可上下身分開洗)
換右手從胸前攬住寶寶,抓住手臂和肩膀,也一定不能鬆手,清洗後背和臀部;
再依次清洗生殖器周圍、大腿根、腿和腳丫;
出浴
大人左手從後背攬住寶寶,臂彎托住頭頸,抓住一側手臂和肩膀,右手從腿窩攬住寶寶,臂彎托住腳丫,抓住同側大腿,放在浴巾上。
不宜給寶寶洗澡的6種情況
一、打預防針後暫時不要洗澡
寶寶打過預防針後,皮膚上會暫時留有肉眼難見的針孔,這時洗澡容易使針孔受到污染。
二、遇有頻繁嘔吐、腹瀉時暫時不要洗澡
洗澡時難免搬動寶寶,這樣會使嘔吐加劇,不注意時還會造成嘔吐物誤吸。
三、發熱或熱退48小時以內不建議洗澡
給發熱的寶寶洗澡,很容易使寶寶出現寒戰,甚至有的還會發生驚厥;不恰當的洗澡有時會使皮膚毛孔關閉導致體溫更高,有時又會使全身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致使寶寶身體的主要臟器供血不足。另外,發熱後寶寶的抵抗力極差,馬上洗澡很容易遭受風寒引起再次發熱,故主張熱退48小時後才給寶寶洗澡。
四、當寶寶發生皮膚損害時不宜洗澡
寶寶有皮膚損害,諸如膿皰瘡、癤腫、燙傷、外傷等,這時不宜洗澡。因為皮膚損害的局部會有創面,洗澡會使創面擴散或受污染。
五、喂奶後不應馬上洗澡
喂奶後馬上洗澡,會使較多的血液流向被熱水刺激後擴張的表皮血管,而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這樣會影響寶寶的消化功能。其次由於喂奶後寶寶的胃呈擴張狀態,馬上洗澡也容易引起嘔吐。所以洗澡通常應在喂奶後1-2小時進行為宜。
六、低體重兒要慎重洗澡
低體重兒通常指出生體重小於2500克的寶寶。這類寶寶大多為早產兒,由於發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皮下脂肪薄,體溫調節功能差,很容易受環境溫度的變化出現體溫波動。所以對這類特殊的寶寶要慎重決定是否給以洗澡。
另外要注意的是,給寶寶洗澡除了寶寶本身的因素外,還應該受到周圍環境的限制。給寶寶洗澡時的環境溫度以26-28℃為宜,水溫在40-42℃。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7446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