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寶寶天使般的行為,比如睡覺老愛發笑,可能存在很大問題;有時候,媽媽關愛寶寶的一句話,比如不要跟陌生人說話,可能阻礙了寶寶跟這個世界的交流溝通。愛,真的挺矛盾。怎麼去正確讀懂寶寶,教育寶寶?寶寶信號學,陪您一起讀懂寶寶。
【小動作】
寶寶睡覺時老愛笑,可能有問題?
現場回放:寶寶兩個月大了,最近,她在睡覺的時候老是情不自禁地咧嘴笑起來,連續好幾次,簡直就是小天使下凡,看得媽媽的心都要融化了。她是不是在夢中夢到了吃的、好玩的或者特別開心的事情呢?
信號解讀:寶寶睡覺老愛笑,媽媽可能要警惕了!寶寶睡覺為什麼會笑?這是因為寶寶的大腦發育還不夠完善,所以睡眠周期有深睡眠,也有淺睡眠。寶寶進入睡眠一段時間後,會自動醒來,進入淺睡狀態,這時寶寶的臉上就會出現各種表情,甚至有時還會發出聲音。這種淺睡眠方式對寶寶是有好處的,可以為寶寶大腦發育提供影像,這種內在刺激增強了寶寶大腦的發育。
但寶寶長時間處於淺睡眠狀態,也不利於生長發育,說明他的睡眠環境不太理想。可能室溫太低或太高,被子太薄或太厚,抑或寶寶睡前吃太多。媽媽們可要注意了!!
【潛台詞】
讓我跟陌生人說說話吧
媽媽:不要對陌生人說話,知道了嗎?
兒子:知道了!!
……
兒子:什麼是陌生人啊?
寶寶的潛台詞可能是:讓我跟陌生人說說話吧!
相信很多家長都告訴過孩子一句話: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但事實上,這個建議可能並沒有什麼卵用。孩子們可能需要其他的方式來保證人身安全,也需要更好的方法來與世界溝通。
其實我們發現,許多我們要求孩子去信任和接觸的人,其實也是陌生人。比如新來的保姆、一個新的老師,甚至好幾年沒來拜訪過的親戚,哪一個不是陌生人呢?所以問題的關鍵來了,跟陌生人講話其實並不危險,危險的是孩子們並不清楚家長口中「危險的陌生人」指的是哪種人。
「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似乎已經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文化和社會恐慌。在這種思想薰陶之下孩子們往往也喪失了許多社交能力。與其給小孩洗腦說陌生人有多可怕,不如引導他們在迷路或者遭遇傷害時向陌生人求助。
是時候提醒大家轉變固有觀念,用開放的心態看待這個世界並反思一下過去的行為。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