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後,你匆匆去上班,來不及跟孩子多說一句話;中午更是見不到孩子面;等到了晚上,一家人才能好好坐在一起吃一頓飯。而睡前時間,就是媽媽陪伴孩子的「黃金時間」。媽媽堅持做這件事,會讓孩子得到意想不到的成長。
小月有一陣子特別不聽話,我說她一句,她能回我十句,而且振振有詞。我要是多說她幾句,她就會生氣的跑回自己的房間,「嘭」的一聲把門重重的關上。
有時候著急出門,我在這邊急的直跺腳,一遍一遍催促她,可人家跟沒事人似的,好像沒聽到我的話一樣;而且平時拉著我和爸爸陪她玩遊戲,不能讓她輸,一輸就哭個沒完。
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是耐心的開導孩子,可我發現,我的一次次「諄諄教導」,並沒有讓小月變得懂事起來。直到偶然的一次機會,我陪小月一起睡,由於白天實在是累了一整天,躺到床上後就一動也不想動了,可是還得給小月脫衣服,我就試探性的跟小月說:「好孩子,媽媽今天有點累,你可不可以試著自己脫下衣服呢?媽媽相信你可以的。」
本來沒抱多大希望,可沒想到,小月真的開始自己脫衣服。雖然笨手笨腳撕扯了好一會兒,但最後是她自己脫的。我趕緊抓住這個機會,抱起小月說:「月月真是太棒了,都會自己脫衣服了呢。」
聽到我這麼說,小月更起勁了,「媽媽媽媽,我不僅會自己脫衣服,還會自己穿上呢,我在幼兒園的時候就這麼做的,老師還經常誇我呢。」
「是嗎?小月被老師誇了呢,媽媽為你驕傲!那你要繼續加油哦。」本以為這次只是個偶然,但沒想到,第二天晚上睡覺前,當我要給小月脫衣服時,她居然主動提出要自己脫,而且很順利的脫了下來。
從那以後,我每天晚上臨睡前都會和小月聊會兒天,詢問她今天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並從中發現她的閃光點,毫不吝嗇的誇獎她。
而且我發現,在我這麼堅持做了一段時間後,小月身上的毛病少了好多,而且每天睡覺前都不哭不鬧了,感覺長大了不少。
很多孩子都有這樣一種現象,在幼兒園裡表現的很獨立,可以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脫衣服,可是一回到家,雙手就好像丟了一樣,什麼都得大人來替他做。家長總會因此而抱怨:「你怎麼這麼笨呢?離開媽媽還活不了是嗎?」
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罪魁禍首就是家長自己啊。很多時候你不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孩子自己做了卻只會埋怨他做的不好,這樣只會讓孩子陷入「我不行」的陷阱之中。
睡前時光是一天中最安靜、最適合貼心交流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孩子由於玩了一天,精神上也沒那麼活躍了,所以更容易安安靜靜的聽媽媽說話。而此時的表揚和鼓勵,會比其他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無需「費盡心機」的誇獎孩子
當孩子做成一件事時,只要他付出了努力,那這份努力就值得被家長肯定。
2無需誇獎孩子重複做過的事情
同一件事,如果給孩子太多的誇讚,很容易變得自以為是,不易接受別人的看法和觀點。我們在誇獎孩子時,可以著重誇獎第一次,而當孩子取得進步時,我們再及時的給予表揚。家長也要注意,不要以為孩子一次表現好,接下來次次都會表現的很好。孩子畢竟是孩子,要給他「反覆犯錯」的機會。
3不要籠統的表揚孩子
不管孩子做對了什麼事,你都只會說「你真棒」,這樣很容易讓孩子混亂,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哪裡做對了,該去堅持些什麼。我們表揚孩子不就是為了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嗎?所以,媽媽表揚孩子時要有針對性,要具體而適度的去誇讚孩子。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