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寶寶出現這10種症狀不是病,卻讓家長看的十分揪心!

十月懷胎寶寶終於出生了,這對於第一當爸媽的新手來說內心是非常狂喜的,可是隨著月齡的增長,卻總是發現寶寶做一些「怪異」的行為,看的爸媽總是揪心,去到醫院看診,才知道原來寶寶這些異常行為在成長中是正常不過的症狀。

1、吃的蠻多,體重卻變輕了不少

寶寶出生後由於進食量還沒走上軌道,加上每天排除的大小便、呼吸及皮膚排除肉眼看不出的水分等,會使體內暫時性的失去平衡,從而造成出生後的一個星期體重不增反減的情況出現。若10天後寶寶體重仍未恢復的話,就要就醫尋找原因了。

2、喉嚨有雜音

有些細心的家長可能會發現,寶寶在睡覺的時候偶爾會出現「呼哧呼哧」的聲音,就好似嗓子裡有痰一樣。不過家長不必擔憂,這只不過是寶寶的喉軟骨發育尚未完善,在吞咽時喉部擺動就會發出聲響。一般在6個月後這種現象會自動消失。

3、像蛇一樣脫皮

寶寶出生後從浸在羊水中的濕潤環境轉變為乾燥環境,新陳代謝旺盛的新生兒,其表皮角化層也不例外而成為皮屑脫落。

不同的寶寶會有不同程度的脫皮表現,有些寶寶可能只是輕微的掉皮屑,有些寶寶可能會比較明顯,像蛇蛻皮一樣大片的脫皮。但是,只要寶寶飲食睡眠都沒有異樣,那都是正常現象,媽媽們不要太擔心。

4、摩羅反射

摩羅反射是指寶寶突然受到外界的刺激或突然失去支持等情況,常伴有身體扭動和雙臂立即向兩邊伸展,再然後慢慢向胸前合攏,就類似擁抱的姿勢,同時也會伴有哭聲的這一行為等是新生寶寶無條件反射的一種,稱為摩羅反射。

這是寶寶無意識的一種行為反射,在出生15-30天內最為明顯,摩羅反射並不會影響到寶寶的身心健康,所以家長不必擔憂,且這種反射一般會在寶寶4個月後自動消除。

5、腸絞痛

哭時嬰兒面部漸紅,口周蒼白,腹部脹而緊張,雙腿向上蜷起,雙足發涼,雙手緊握,抱哄喂奶都不能緩解,而最終以哭得力竭、排氣或排便而停止,這種現象通常稱為嬰兒腸絞痛。

嬰兒腸絞痛是小兒急性腹痛中最常見的一種,一般發生在3個月內的寶寶,3個月後腸絞痛發作時間會逐漸緩解。

6、哭到屏氣

有些寶寶不知道為什麼一哭起來就哭的背過氣,就好像突然停止了呼吸一樣,更甚至嘴唇都會發青。其實對於這種症狀在醫學上叫屏氣,一般發生在6個月至4歲的寶寶身上。一般屏氣的發生與孩子的情緒有關,所以為減少屏氣的發生,家長在孩子情緒激動前儘量讓他平靜下來。

7、總喜歡扭頭或撞頭

寶寶無故扭頭撞頭的行為嚇壞不少家長,然寶寶出現的這種行為並不會給寶寶的健康帶來危害,這只是寶寶一種緩解疲勞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

8、臍疝

臍疝是臍窩處圓形或卵圓形的局部性隆起,這是因為腹部肌肉尚未完全長好,當腹內壓力增大時,臍窩就突出來。一般在孩子2歲內會自然好轉。但若臍疝較大時,家長就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同時在平時應儘量避免孩子哭鬧,減少腹內壓力增高。

9、出現黃疸

新生兒出生後2-3天便會出現黃疸,但一般在7-10天內,黃疸會逐漸消退,這種現象稱為生理性黃疸,家長不必過於擔憂。但若寶寶黃疸的情況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愈加嚴重,則必須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10、小便是紅色的

這是新生兒紅尿,主要是因為新生兒小便較少,加之白細胞分解較多,使尿酸鹽排泄增加,尿液呈紅色。新生兒紅尿一般是正常的,有些新生寶寶可能在出生後2-5天排尿時啼哭。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6590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