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可不是個容易的活兒,好多新媽媽都深有體會,且不說奶水不夠的糾結、夜奶的辛苦,更有個讓媽媽們聞之色變的大殺器——乳腺炎!
不光媽媽痛苦,還影響到寶寶口糧,所以乳腺炎可以算是哺乳期的頭號大敵了。這個恐怖的問題能預防嗎?能不能吃藥?對寶貝會有影響嗎?究竟該怎麼辦?今天,袋鼠麻麻就給大家「掰碎」這個硬疙瘩。
為什麼會得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是非常常見的問題,所謂「治標不如治本」,讓我們找到問題源頭,為什麼會得乳腺炎?
1、乳腺阻塞、乳汁淤積
症狀:
每次哺乳之前媽媽會覺得乳 房發脹,給寶寶哺乳後乳 房恢復鬆軟,這是正常的過程。但如果發生了乳汁淤積,哺乳後淤積的部位不會變軟,用手摸能出一個邊界不清晰的硬結,如果不進行處理,就會發展成乳腺炎。
原因:
乳汁未排空:通常新手媽媽缺乏哺乳的經驗,如果寶寶不能把乳汁吸盡,媽媽又不知道要將多餘的奶水擠掉,乳汁就會淤積在乳腺小葉中,導致乳腺管阻塞。且新媽媽的乳汁中含有比較多的脫落上皮細胞,易引起乳腺管的堵塞,加重乳汁淤積。
哺乳姿勢:哺乳姿勢錯誤,或者內衣過緊讓乳 房受壓,也會導致乳腺管阻塞。(關於正確的哺乳姿勢,點擊藍色標題即可查看)
乳 頭凹陷:如果媽媽乳 頭比較短平、過小、內陷等,寶寶吸吮困難而影響哺乳,也更容易發生乳汁淤積。
飲食不均衡:新媽媽要少吃刺激性和過於油膩的食物,我們傳統的哺乳期飲食總是離不開「雞鴨魚肉」,殊不知在開奶的前期,這種極端的飲食方式會阻塞乳腺管,也是造成乳腺阻塞的原因之一。
乳 頭皸裂:乳 頭上皮很脆弱,如果寶寶吸吮的姿勢不對導致吸吮用力過大,或者吸吮時間過長,或者有含著乳 頭睡覺的壞習慣,就很容易發生乳 頭皸裂。發生皸裂後寶寶吃奶會引起母親劇烈的疼痛,影響充分哺乳,也容易誘髮乳汁淤積。
2、細菌感染
症狀:
比較輕的急性單純性乳腺炎,會覺得乳 房脹痛,發炎部位有硬結,皮溫高,觸碰會更痛。這個階段炎症比較容易消散;如果是急性化膿性乳腺炎,除了乳 房有硬結,皮膚紅、腫、熱、痛,觸痛加重,而且媽媽會有寒戰、高熱、頭痛、無力、心跳加快等症狀,同側腋窩下的淋巴結也腫大、疼痛。
原因:
當有了乳汁淤積這個前提,就是給細菌生長繁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環境,此時細菌經乳管侵入,就會大量繁殖,引髮乳腺炎。如果媽媽有乳 頭破損或皸裂,細菌很容易入侵,沿淋巴管蔓延至乳腺小葉及小葉間的結締組織,引起化膿性乳腺炎。另外,身體其他部位感染的病原菌也會經過血循環引起乳腺感染。看到這些,你還敢捂月子、不洗澡嗎?
如果前期處理不當,比如暴力揉按乳 房,患處就會形成急性乳 房膿腫。嚴重的膿腫可能侵蝕皮膚向外破潰,或者從乳 頭排出膿液,這個階段要禁止哺乳,並立即就醫,由醫生用藥和處理。
乳腺炎怎麼辦?可以繼續哺乳嗎?
有的媽媽會想,是不是發生了乳腺炎,就要給停止哺乳,給寶寶吃奶粉呢?
其實最有利於母子雙方的辦法是繼續哺乳,因為一般的急性腺炎只感染乳 房組織,乳汁仍然是安全的。對於寶寶來說,媽媽富含營養和免疫物質的乳汁,任何奶粉都不能替代;而對媽媽來講,只要哺乳姿勢正確,寶寶的口腔形狀就是最符合「人體工學」的吸奶器,既能吸吮讓乳汁徹底排空,又能刺激神經系統、促進新的乳汁分泌。
所以無論是乳汁淤積,或者是早期的、較輕的乳腺炎,都不要停止哺乳。在喂奶之前用熱的濕毛巾敷在乳 房上,讓寶寶張大嘴含住乳暈,下唇翻出來貼在乳暈上,這樣寶寶的牙齦就會刺激乳腺管,促進泌乳。在喂奶時輕輕地按摩腫塊,用手指從腫塊向乳 頭方向按摩,可以幫助疏通堵塞的乳腺。
大部分情況,乳腺炎都是單側發生的,如果您擔心乳汁對寶寶有影響,那就只給寶寶吸健側的乳 房。患側乳 房使用吸奶器將乳汁吸盡,並熱敷、按摩,使已經積聚的乳汁排出。否則乳腺不通,乳腺炎就會反覆發作。
多數情況下,輕症的急性乳腺炎只要多喝水、多休息、多吮吸,在24小時之內就可以好轉。如果發燒超過24小時,或者超過39℃,就要去醫院,由醫生來考慮是不是用抗生素治療。
因為哺乳期乳腺炎需要藥物治療和疏通乳腺雙管齊下,醫生會根據你患病的時間長短和嚴重程度開抗生素,一定要遵醫囑用完整個療程,千萬不能看症狀稍有緩解,就覺得「少吃點藥對寶寶影響小」而擅自停藥,否則病情很可能會反覆。另外,寶媽要留意一下,服用的藥物不會對寶寶有影響。
如果媽媽的病情比較嚴重,乳 房膿腫的膿液會隨乳汁排出,出於安全考慮,就不要用患側給寶寶喂奶了,但一定要用吸奶器將乳 房吸空。
另外,如果媽媽乳 頭皸裂,每次哺乳後可以用奶水輕輕擦拭乳 頭,讓其自然乾燥。如果皸裂處感染,可以每次哺乳後,用醫師開的外用藥膏塗抹,下一次哺乳前先用清水洗凈乳 頭,防止寶寶吃到藥膏。
袋鼠麻麻有話說:
如果媽媽發生了乳汁淤積或乳腺炎,需要用按摩方法來幫助疏通乳腺,但是最好不要讓沒有經驗的非專業人員隨便操作,被門外漢把簡單的乳腺炎暴力揉成乳腺膿腫的例子可不少哦!所以還是把這個工作交給醫生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6040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