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媽媽有這14種情況的,必須剖腹產

相信准媽媽都知道順產帶給自己和孩子的好處,可是有些時候因為準媽媽自身的緣故不得不選擇剖腹產。

如果准媽媽出現下面的14種情況,基本上就需要剖宮產了:

1、頭胎剖腹產:要是你之前生過寶寶,那一次採用的是剖宮產,子宮上的切口是縱切口,出現這樣的情況一般這次也是要採用剖宮產的。要是上次生產採用的是剖宮產,子宮切口是橫切口,具體生產方式要按照自身的情況,自然生產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之前進行過多次的剖腹產,這次生產還是採用剖宮產比較好。

2、多胞胎:要是你懷的是多胞胎也最好是採用剖宮產。

3、胎位不正:要是胎寶寶是臀位或者橫位,那麼最好是採用剖腹產。不過這也不一定,如果是一對雙胞胎,第一個寶寶是頭位,第二個是臀位,臀位的寶寶也是能夠順產的。

4、胎兒窘迫:這是由於胎兒缺乏氧氣而陷於危險狀態,也有可能胎死腹中,倘若心跳少於120/min情況就更危急。

5、胎兒過大:胎兒體積過大無法經由骨盆腔生產。例如:糖尿病母親就會有胎兒過大的障礙。

6、骨盆過小:有些身材過於矮小的母親因骨盆過小沒有足夠空間讓胎兒經由骨盆腔生產。

7、輕度妊娠高血壓綜合症:患有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綜合症的母親,胎兒將無法從胎盤獲得足夠的營養與氧氣,也不能承受生產過程所帶來的壓力。

8、胎兒未成熟:未成熟的胎兒會較虛弱,通常胎兒小於36星期,以及小於5磅,可能不能承受自然分娩的壓力。

9、胎兒體積比實際月份小:不健全的胎盤導致胎兒營養及氧氣供應量不足結果導致胎兒虛弱,體形比實際月份小。

10、前置胎盤又稱低位胎盤若是胎盤附著在子宮部位過低會導致出血以及阻擋了胎兒出生通道。

11、胎盤剝離:通常胎盤剝離是由高血壓或創傷所引起而導致陰 道出血的緊急狀況。

12、卵巢囊腫:母親的卵巢患有囊腫會阻礙胎兒的出生。

13、子宮肌瘤:母親子宮患有肌瘤會阻礙胎兒出生。

14、產婦罹患某種病症:例如:糖尿病、腎臟病等等,對於母體和胎兒都會形成壓力。

事實上,要是你一開始採用了順產,如果在順產的時候遇到問題,同樣是能夠轉變成剖腹產的。比方說宮頸停止擴張、胎兒停止在產道中繼續下降、胎心異常、臍帶脫垂、胎盤早剝等。

剖腹產流程表

一般剖腹產手術可以在1個小時以內結束,然後在醫院觀察5~7天,新手媽媽就可以帶著寶寶回家了。

1、洗個澡

如果可能的話,在手術當天早上用除菌香皂洗一個澡,這樣可以降低感染的幾率。如果准媽媽有修理恥毛的習慣,手術前請不要自行修理。

2、做準備

在手術前,醫護人員會清理准媽媽的腹部。准媽媽會被插上尿管和打上點滴。

3、麻醉

大部分剖宮產使用的是局部麻醉,只麻痹准媽媽的下半身,這樣准媽媽在手術過程中能保持清醒。但在一些緊急情況下,麻醉師也有可能選擇全身麻醉。

4、剖腹術

醫生會在准媽媽的腹壁上做一個切口,通常這個切口剛好橫在准媽媽的比基尼線上。但如果情況緊急,必須要儘快取出胎兒,那醫生可能會在准媽媽的肚臍下方做一個豎著的切口,這個切口會一直衍生到比基尼線上方。

5、剖宮術

在切開了准媽媽的腹壁後,醫生會再切開她的子宮。這個切口一般都橫在子宮的下半部。鑒於胎寶寶的位置或者准媽媽有有無併發症(例如前置胎盤),切口也有可能是其他類型的。

5、取出寶寶

處於局部麻醉的媽媽仍然可以感受到醫生把寶寶從子宮中拿出來的動作(但並不痛)。接著,醫生會清理寶寶口鼻中的液體,然後夾住和剪斷臍帶。最後,醫生把胎盤從子宮中取出然後進行縫合。

6、康復

剖宮產的新手媽媽和寶寶一般會在醫院多待幾天再回家。麻醉藥失效後,媽媽可以選擇使用止痛泵。醫生會鼓勵媽媽儘快下床走動,這樣更有利於康復和預防便秘以及血栓。醫生也會在這段時間觀察媽媽的傷口有無感染,飲水情況如何,膀胱和腸道的功能是否正常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5155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