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娃,出門必備的就是大大的媽咪包,吃的、喝的、紙巾、濕巾、衣服、紙尿褲等等,但是麻麻們最擔心的還是出去了尿褲子,拉粑粑怎麼辦?對於一歲到兩歲的寶寶來說,這是一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還是得感謝科技的巨大成果,紙尿褲(拉拉褲)這麼神奇的小褲褲,出門一穿萬事大吉,媽咪們心裡也底氣十足了,出去不會再遇到那麼尷尬的事情。紙尿褲是大大降低了照顧娃的勞動強度,正確的使用可以做到寶寶舒服,麻麻安心。紙尿褲再好也有不得不說的但是,麻麻們必須正確認識的但是,當寶寶1歲開始,TA走路的要求越來越強烈,這個時候紙尿褲的弊端就開始顯現出來了。
從寶寶開始有意願走路開始(一歲左右),我們就應該慢慢的幫助寶寶脫離紙尿褲,培養自主尿尿的好習慣了。在小區里,看到的寶寶有一半以上是穿著紙尿褲的,我也跟帶寶寶的爺爺奶奶交流過(絕大部分寶寶還是老人在帶的),最多的回答就是方便,不用換褲子,除此之外爺爺奶奶還有一個很妙的辦法,每隔一段時間把尿一次,這樣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持紙尿褲的乾爽。其實我們的潛意識裡,紙尿褲還是不透氣的,寶寶尿了以後如果不立即換,無論高科技能保持怎麼樣的乾爽,對寶寶來說還是不舒服的。當我問及家裡是否有寶寶專用的小馬桶,是否引導TA們在小馬桶如廁的時候,很多家長的回答是,有小馬桶,不過沒用,寶寶根本不配合,一直都是在把尿。
對於自己開始走路的寶寶,紙尿褲出現的三大弊端:
一、家長們穿寶寶紙尿褲的初衷是乾淨、方便等,但是一歲以後還經常穿紙尿褲,寶寶就沒有尿濕的不舒服的感覺,憋尿意識就沒有,這樣膀胱的神經發育就相對來說很遲緩,不利於好習慣的培養,而且長期下去有可能會出現遺尿症。
二、寶寶是天生的運動能手,TA們比大人出汗要多的多,紙尿褲無論吸水性多好,也著實不透氣,尤其女寶寶,在皮膚褶皺的地方很容易滋生細菌,引起尿道感染甚至膀胱炎。
三、對於會走路的寶寶來說,紙尿褲已經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影響走路姿勢,且不說長期下來可能引起骨胳變形,我們就只談談走路,在一到兩歲之間很多寶寶穿的拉拉褲已經是L、XL等型號,紙尿褲很大很厚,看著寶寶們穿著紙尿褲還跑來跑去,我真的好心疼,只是TA們還不會表達不舒服。(曾經跟娃爸也出現好幾次的爭執,他覺得穿紙尿褲萬事大吉了,不用擔心尿褲,但是我還是堅持不要,因為我想要寶寶將來腿型直直的,最關鍵還是她舒服)
不給寶寶穿紙尿褲,難道就讓TA尿褲子嗎?很多媽咪肯定要這樣問,當然不是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嘛(嘿嘿)。寶寶尿褲子也不完全是個很糟糕的事情,其實小傢伙們是很聰明的,尿濕的感覺是很不舒服的,這樣就促使TA們開始有憋尿的意識,從而就可以開始鍛鍊TA們如廁的習慣了。當有一天還不會說話的寶寶用手指著自己的小屁股向我們示意要噓噓的時候,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噓噓好習慣的必備條件:
給寶寶準備一個可愛的小馬桶,這個小馬桶準備的越早越好,因為最開始可以當玩具玩嘛,主要是讓寶寶熟悉為以後引導TA自己尿尿打下基礎。市面上的小馬桶造型分為三種,簡單來說下麻麻們需要注意的地方。
最常見的一種,這種坐便挑選的時候要注意的是,前面一定要有向上弧度,這樣寶寶才不會尿到外面,尤其是小男孩哦。
可以當扭扭車玩的小馬桶,造型卡通可愛,小寶寶們青睞有加。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小馬桶只適合穿開襠褲的寶寶,如果穿著褲子是沒辦法兩腿岔開尿尿的哦。女寶寶一般很早就不穿開襠褲了,所以這種騎式的不是很推薦,因為每天脫褲褲的頻率很高,但是寶寶未必每次都肯乖乖穿上哦。
放在馬桶上的適合兩歲以上的寶寶,由於這個和成人馬桶放在一起的,不是那麼衛生,而且有一定的高度,如果寶寶很小的話不安全,最好是有如廁習慣以後再選擇這種。
說說我家小公主的經歷吧,一周歲的時候開始引導使用小馬桶的,此前並沒有把尿習慣,前十個月穿紙尿褲的,自從她開始走路我就堅持不再給她用紙尿褲了,尿的最多的是一天尿濕九條褲褲(這裡真的要感謝朋友們的贊助,我家娃撿了很多小姐姐們的衣服,這也是生娃晚唯一的好處了,淚奔),用這個小馬桶五天她接受了這種尿尿方式,最開始哭笑不得的是沒尿她也要拉下褲褲坐上面尿一點點,是喜歡還是惡作劇不得而知。
噓噓好習慣怎麼培養?
首先不要長時間給寶寶穿紙尿褲,尿濕褲子是個必經的過程(這個過程很短暫的,堅持住),選擇一個適合寶寶的坐便器,示範給TA看,然後引導,鼓勵,誇獎。很快地你會發現,即使寶寶不會說話,也會指著小馬桶示意我們要噓噓。
麻麻們不要猶豫了,脫掉紙尿褲,不要再把尿,讓寶寶自己如廁!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