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小孩的誕生,在媽媽心中都會感覺如獲至寶,不自覺的母愛泛濫,無來由的付出全部。會因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而倍感欣慰,但是有時因為一些錯誤的關愛方式,導致孩子出現不良症狀,更有甚者會造成寶寶生病或成長發育不好,而這些往往是意料之外的。
下面來看看,媽媽常會犯的錯誤育兒動作有哪些呢?
1、在寶寶奶粉里加米湯
老一輩說米湯很有營養。用米湯和奶粉一起沖泡給寶寶喝寶寶會更健康,所以很多媽媽在老一輩人的育兒觀念薰陶下,每次給寶寶喂奶的時候都會用米湯和著奶粉一起沖泡給寶寶喝,殊不知這樣對寶寶的健康影響很大。
米湯中含有豐富的植酸,會與奶中的鈣結合後從大便中排出,造成鈣不被吸收。而奶中的鈣是嬰兒鈣的最主要來源。不建議用米湯沖調奶粉,這樣會影響奶粉的沖調濃度,不適合孩子的胃腸道消化功能,容易出現消化不良。
2、過早喂雞蛋羹
有的寶寶幾個月大,媽媽就開始給孩子吃雞蛋羹了,認為這樣既營養又容易消化。其實雞蛋羹並不好消化,小兒脾胃偏弱,過早喂雞蛋羹寶寶容易拉肚子。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雞蛋是導致孩子發生遲發性過敏反應的食物,所以,它不適合於過早的添加,尤其是濕疹重的孩子。雞蛋羹對孩子來說是不合理的配餐方法,開始添加雞蛋時,最好以煮老的雞蛋黃開始,剛開始從六分之一開始最好,慢慢添加。
3、喚醒熟睡中的寶寶把尿
如果媽媽在夜間叫醒孩子把尿,會讓孩子持續睡眠斷裂,使得孩子後半夜不能很快進入到深睡眠階段,而且深睡眠的時間縮短,影響了生長激素和褪黑素的分泌,進而影響了孩子的生長發育。
4、培養小夜貓
很多85後的媽咪都不習慣早睡,有些懶媽咪甚至乾脆讓寶寶的作息時間和自己的同步:晚一些喂奶、晚一些哄寶寶入睡,這樣,漸漸養成寶寶晚睡的習慣。
晚睡對小寶寶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因為這會影響寶寶體質發育、情緒、行為和認知能力。重要的是,寶寶體內的生長激素一般在22:00-2:00發揮作用,如果晚睡,會影響他們的生長發育。根據一項調查顯示,晚睡的兒童容易注意力不集中、難與人合作、難以管教、身高比同齡人矮小。
5、給寶寶開燈睡覺
有些父母擔心孩子怕黑,在睡覺時喜歡留一盞燈,其實這在無形中可能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很大影響。
危害一:降低寶寶睡眠質量。任何人工光源都會產生一種很微妙的光壓力,這種光壓力的長期存在,會使人、尤其是嬰幼 兒表現得騷動不安、情緒不寧,以致難以成眠,睡眠質量不好。
醫生介紹,讓嬰幼兒長久在燈光下睡覺,會使寶寶們每次的睡眠時間縮短,睡眠深度也會變淺,而且很容易驚醒。
危害二:增加寶寶患近視的幾率。開燈睡覺會對寶寶視力造成嚴重的傷害。在寶寶視力發育的關鍵期,光線環境對於寶寶將來的視力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而開燈睡覺會讓寶寶的眼睛無法真正的放鬆休息,眼睛上的神經和肌肉一直處於緊繃的狀態,從而影響視力。
危害三:導致寶寶長不高。讓孩子保證充足的睡眠對長身高很有幫助。因為寶寶的生長是在睡眠中不斷進行的,所以寶寶的睡眠很重要,良好的睡眠能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增強智力和抗病能力。開著燈睡覺,不僅會導致孩子睡眠不良,而且,孩子在睡眠過程中會分泌生長激素,燈光一亮,生長激素水平就會下降,進而減慢發育速度。臥室內整夜亮著燈,會改變人體適應晝明夜暗的自然規律,從而影響寶寶正常的新陳代謝,危害生長發育。
6、穿太多衣服睡
秋季氣溫多變,感冒頻率升級,很多媽媽怕寶寶半夜受涼,會讓寶寶和衣而臥,這其實對寶寶的健康是不利的。如果寶寶睡覺時多穿衣服,而這些衣服又是緊身衣,裹住了寶寶的身體,這不僅妨礙了全身肌肉的鬆弛,而且還會影響寶寶的血液循環和呼吸功能,出現夢魘。
另外,如果孩子睡覺時穿得太多,醒來後又不及時加衣,更易引起感冒。因此,寶寶正確的睡眠方法應該是:在睡覺時,儘量少穿衣服,一般穿一套薄的內衣褲即可。
7、奶粉沖泡過濃
很多媽媽在給寶寶沖奶粉的時候都會覺得奶粉沖濃一些比較好,這樣可以讓寶寶攝取更多的營養,其實,恕不知,奶粉沖的太濃會對寶寶的健康有影響。
首先,奶粉太濃會影響消化。奶粉沖調適宜的濃度,取決於配方奶粉中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和寶寶生長階段的消化吸收能力,有科學的依據。如果沖調太濃,會導致寶寶消化不良,排便困難,也增加了患消化道疾病的風險。
其次,奶粉沖調過濃,會影響寶寶的血液健康。不但會影響血鈉、血鐵和血鈣等指標,尤其會明顯增加血鈉濃度。而血液中鈉的含量過高,會影響鈣的吸收,使寶寶身體發育遲緩,個子矮小。並且嬰幼兒對鈉吸收率比成人高,即使血液中的鈉濃度屬於正常,也會隨著鈉的累積,對神經系統和腎臟等產生影響。
最後,奶粉沖調過濃,會影響寶寶對水分的吸收,嚴重時還會引發氮質血症。用配方奶粉喂養的寶寶,補充適量水分是非常重要的,過濃的奶粉,使寶寶食慾減退,飲水的意願下降,尿量和次數也會減少,間接增加了寶寶腎臟負擔,危害很大。過濃的奶粉也意味著寶寶攝入過量的蛋白質,加之攝入水分減少,蛋白質分解代謝所產生的非蛋白氮物質就會在血漿內瀦留,從而導致氮質血症。
總之,媽媽應嚴格遵守配方奶粉包裝上的建議沖調方法,不要隨意增加或減少奶粉濃度。沖調時先加溫水,後加奶粉,搖勻後儘快喂養,不時給寶寶補充水分,才能確保寶寶健康的成長。
8、在哺乳期減肥
整十個月,准媽媽為了寶寶能在肚子裡健康茁壯的成長,但凡是對寶寶有益的食物統統都塞進肚子裡。終於,健康的寶寶誕生了,在感受了寶寶誕生的喜悅之後,媽媽們低頭髮現,自己已經成了一隻「大水桶」! 於是乎,很多哺乳期媽媽生完寶寶後想要恢復產前的苗條身材,減肥成了腦海中的緊要任務。如果方法不當,於己於寶寶都是莫大的傷害。且哺乳期是不能節食減肥的,因為節食減肥有可能會影響乳汁分泌,導致乳汁質量下降,對寶寶健康不利。最好還是等斷奶後再減肥為好。哺乳期媽媽可以嘗試運動減肥。
但是,哺乳期運動減肥也要注意,產後過早做大量運動減肥,不利子宮康復。在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的情況下,劇烈運動還會導致子宮下垂、肌肉韌帶鬆弛等,從而使女性提前衰老。
自然分娩的媽媽,產後第一天可在床上做一些翻身、抬腿、縮肛運動。剖宮產的媽媽,拆線前要下地散步,適當做翻身動作,拆線後可做適當活動。
9、過早添加輔食
有些家長從孩子出生一個來月起,不管母乳是否充足,就給嬰兒加喂米湯、米糊或乳兒糕,認為這種半固體的穀類食物比媽媽的奶更有營養、更耐飢。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做法。
寶寶還太小,腸胃功能還沒有完全的發育完善,過早的添加輔食,會導致消化不好,容易嘔吐、拉肚子等等,科學的還是等寶寶4 至 5 個月的時候再添加 。
10、用奶瓶喂固體食物
不少父母喂食怕麻煩,或者擔心寶寶吃得太少,把米粉、蛋黃糊等固體食物灌入軟奶瓶里來喂寶寶。這可能會增加寶寶的食量,導致體重過重,同時使寶寶失去了練習咀嚼的機會。其實,寶寶吃固體食物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讓寶寶了解進食的過程,應用小勺喂固體食物。
11、固定新生寶寶睡眠姿勢
很多媽媽會讓寶寶保持側臥姿勢睡覺,因為側臥位睡眠既對重要器官無過分地壓迫,又利於肌肉放鬆,萬一寶寶溢乳也不致嗆入氣管,是一種應該提倡的小兒睡眠姿勢。但是,新生兒的頭顱骨縫還未完全閉合,如果始終或經常地向一個方向睡,可能會引起頭顱變形。例如長期仰臥會使孩子頭型扁平,長期側臥會使孩子頭型歪偏,這都影響外觀儀表。
睡姿直接影響到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不應固定睡姿不變,應該經常變換體位,更換睡眠姿勢。正確的做法是經常為寶寶翻身,變換體位,更換睡眠姿勢,吃奶後要側臥不要仰臥,以免吐奶。左右側臥時要當心不要把小兒耳輪壓向前方,否則耳輪經常受摺疊也易變形。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