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還不會叫「爸爸」,因為父母這個壞習慣

波波已經四歲了,可是除了會叫「媽媽」外,幾乎不怎麼開口說話,甚至連「爸爸」都不會叫。父母很著急,帶他到兒科求診,醫生對他進行了各個部位檢查,並檢驗了智力、聽力等指標,排除了其他所有易導致不開口說話的因素後判斷,他是因為缺乏語言刺激導致的語言發育障礙。

醫生問父母是否平時一回家就玩手機、ipad,不怎麼跟孩子交流,結果父母很不好意思的承認了,驗證了醫生的猜測。醫生也非常無奈,近幾年門診里因為類似問題來求診的家庭越來越多,她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告訴父母解決對策:回家之後關了手機,多和孩子交流、教他背詩……

一、父母玩手機對孩子有哪些壞影響?

1.疏於和孩子的交流,造成孩子語言發育障礙。和波波類似的案例非常多,在孩子學說話的階段,外界的語言刺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沉溺於玩手機,就會缺少跟孩子交流的時間,孩子就失去了語言環境,就會出現這種到了一定年紀還不會說話的情況。

2.忽略了對孩子的照看,埋下安全隱患。因為父母只顧著玩手機,孩子在路上被車撞、被人拐走、從家中陽台墜落等等,類似的新聞時有發生,遺憾的是一起起安全案件的發生還是無法給有些父母敲響警鐘。

3.孩子缺少父母的愛,變得冷漠自私。孩子的內心是渴望父母陪伴的,所以有時候父母忙於玩手機時才會故意吵鬧,其實就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如果父母面對孩子渴望陪伴的請求一直不予理會,會使孩子認為在父母眼裡手機比自己更重要,缺少關愛的孩子日後很容易形成冷漠的人格。

4.給孩子樹立玩物喪志的壞榜樣。孩子最擅長的就是「有樣學樣」,父母在自己面前整天手機不離手,可想而知孩子會變成什麼樣,更有甚者一些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打擾自己,從小就給孩子玩手機遊戲,造成的壞影響更甚。

二、父母如應該怎樣做?

1.有意識地約束玩手機的次數和時間,回到家中後每天抽出一定時間關了手機專門陪孩子,和他做遊戲也好、講故事也好,總之在這段時間裡不要在孩子面前用手機。

2.經常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期間不要帶充電寶、不要在人多有安全隱患的地方玩手機。

3.多和孩子聊天,引導他開口說話、表達自己。

4.給自己找一個更積極的生活重心,比如運動等等,當自己有了喜歡做的事,自然也就沒有那麼多時間花在手機上了。

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3887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