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系網絡轉載與文章無關)
前段時間兒子的爺爺奶奶來城裡看孫子,看到我們平時上班很忙就說把小孩帶回家一段時間,當時我挺開心的,因為可以「解放」幾天了。兒子也很開心,在農村老家可以有很多小夥伴一起玩。
周末我和老公回家接兒子回來,一路上我滿懷期待因為好幾天沒看到兒子了挺想念的,我猜兒子應該也是同樣的心情。到了家門口我看兒子坐在小板凳上,看到我們也沒啥表情,我喊了幾聲兒子也沒有搭理我,我有點納悶了,當我走到兒子身邊時看到他後腦勺的時候,我徹底崩潰了,脖子裡大片的皮膚潰爛了。當時,我差點暈倒,這到底怎麼了。
這時孩子的爺爺從門外進來,慌慌張張的說:」去給孩子子買藥了,他說孩子吃啥東西過敏了」。然後,我也沒多說什麼,簡單的和公婆告別後就和老公帶著孩子回城裡,隨後趕緊去了醫院掛好兒科後,等待排號時看著兒子痛苦的表情,不由得我流淚了,心裡真的好難過。
(圖片系網絡轉載)
漫長的等待後,終於排到我們了,醫生看了看說:不是什麼大毛病,不是皮膚過敏而是膿包瘡,讓我們不要擔心,給我們開了點洗的藥水和塗的藥膏,並且說兩三天基本就會結痂了,聽了這些我懸著的心才慢慢的放了下來!
回家以後按照醫生的囑咐清洗和塗藥膏,並且讓孩子不要用手去抓患處,三四天後潰爛處慢慢的就結痂了,又過了幾天結的痂慢慢的脫落,差不多快好了,兒子也活潑起來了,精神好多了!
許多年輕的父母不一定知道什麼是膿包瘡吧,我在百度上查了查相關的信息那麼我就大概的解釋下:
1:膿包瘡在農村俗稱為「黃水瘡」,它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皮膚感染,主要發生在皮膚破損處或某些敏感部位,比如口唇周圍,或者是葡萄球菌或鏈球菌通過皮膚劃傷或切傷之類的口子侵入皮膚而引起的,膿皰瘡在2~6歲的兒童中最為常見,一般在夏季時候多發於兒童的身上。
2:膿包瘡分好幾個類型,膿皰瘡有不同的症狀表現,不過膿皰瘡也有共性,即一般都是一串紅色小水泡,水泡會流水、破裂、四處蔓延。不過,這些水泡也會因細菌感染的程度而變得更大,更有彈性。水泡周圍的皮膚可能發紅,感染膿皰瘡部位的的淋巴結也可能會腫大。
3:由於膿皰瘡引起的水泡最常見於寶寶的鼻子和嘴巴周圍,不過也有可能出現在胳膊、腿或身體的其他部位。寶寶身上有多處膿皰瘡是很常見的。等膿乾了以後,寶寶皮膚上就會留下棕黃色的硬皮或痂,看上去類似蜂蜜或紅糖顏色。
看了以上關於膿包瘡的大概解釋後,許多父母會糾結是什麼原因:
引發膿包瘡,一般是孩子玩耍時不小心身上哪些地方有破損的皮膚後,加上手上不太乾淨又去觸摸了傷口這時手上的細菌就會進入傷口造成感染,還有就是孩子接觸了患有膿包瘡的小孩,因為膿包瘡是會傳染的。
(圖片系網絡轉載)
怎麼預防膿包瘡呢,平時多給孩子洗手並且讓孩子養成講衛生的習慣,告訴孩子如果身上哪裡有傷口了不要用手去抓應該告訴家長,讓家長用家裡自備的醫藥箱或者帶到門診去處理下,避免因手髒造成細菌感染!
若發現孩子身上有膿包瘡應及時去醫院接受處理,因為它感染性很強,蔓延的很快,在膿包瘡沒痊癒之前儘量避免與其他小朋友接觸!
家長應從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很有必要的,做一個講衛生的好寶寶!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