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開始說話之後 相信許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就是小孩說話卡卡的 怎麼一個字重複說好多次?
爸媽急著想要改正孩子 殊不知這樣正鑄下大錯。
語言治療師曾鳳菊表示,當孩子很希望可以流暢說話的時候,他可能說話不流暢的情況會更惡化,
本來是一個言語上的不流暢,再加上一些負面的情緒和感受的話,這時候就可能真的變成口吃。
當孩子說話不流暢 你可以照以下2點做。(張雅淳/台北報導)
小孩說話不流暢,很容易讓家長擔心會惡化成口吃。吳朝奎攝
1.先觀察 放慢說話速度
不要責備或提醒孩子之外,家長平時說話也要放慢速度,讓孩子聽得清楚,也學習如何慢慢說話。
2.再評估 接受語言治療
如果說話不流暢的情況持續半年以上,或是孩子說話時開始緊張不安,這時就建議接受語言治療,
語言治療師會透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自然學習順暢講話,家長一起參與效果會更好。
口吃(俗稱「結巴」、「磕巴」)是一種言語障礙,表現為言語頻繁地與正常流利的人在頻率和強度上不同、且非自願的重複(語音,音節,單詞或短語)、停頓、拖長打斷。
它也包括言語前的反常猶豫或停頓(被口吃者稱為「語塞」)和某些語音的拖長(通常為元音)。
口吃的許多表現不能被他人觀察到;這包括對特定音素(通常為輔音)、字和詞的恐懼,對特定情景的恐懼,焦慮,緊張,害羞和言語中「失控」的感覺。
它牽涉到遺傳、神經生理髮育、家庭和社會等諸多方面,是非常複雜的語言失調症。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366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