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新生第一年的十種常見病之 化膿性腦膜炎

棋子傀儡| 2016-08-24| 檢舉

我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在老家,如果你要罵一個人傻,或者挑不起別人的時候,都罵別人「腦膜炎」,那時候不懂,以為就是一種罵人的一個詞語,後來懂點了,才知道是一種病,而且還蠻嚴重的。

化膿性腦膜炎的病因

化膿性腦膜炎的病因主要分為3大方面:病因,最常見且發病率高的病原菌為腦膜炎球菌;病理,各種致病菌引起的急性化膿性腦膜炎的病理變化基本相同;發病機制,致病菌可通過多種途徑侵入腦膜,最常見通過血流。

化膿性腦膜炎的症狀

患者發熱、頭痛、嘔吐、精神差、面色蒼白、食慾缺乏、驚厥等。

1.共同特點

(1)發熱:是因局部或全身化膿性感染引起,大多數患者出現發熱,多在發病早期,體溫高達38~40℃。

(2)顱內壓增高:表現頭痛、噁心、嘔吐、頸強直,腦膜刺激征陽性。

(3)中樞神經功能紊亂:出現煩躁不安和嗜睡,進行性意識加重,嚴重者出現驚厥和昏迷等,如發生腦疝則出現瞳孔不等大,呼吸不規則,甚至呼吸衰竭。因頻繁嘔吐和進食減少,常引起輕重不等脫水、酸中毒。嚴重者發生休克、DIC。

2.不同年齡的患者化膿性腦膜炎臨床特點不同

(1)新生兒及3個月以下小嬰兒化膿性腦膜炎臨床表現多不典型,體溫可高可低甚至體溫不升,可僅表現為拒食、吐奶、嗜睡、驚厥(或僅有面部肌肉小抽動)、呼吸不規則、面色青灰及前囟緊張或隆起等,甚至出現腦膜刺激征不明顯。與嬰幼兒反應低下有關。由於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常並發敗血症,故可出現黃疸。新生兒腦膜炎起病時的表現與敗血症相似,足月兒可有發熱或體溫波動,早產兒體溫不升;呼吸暫停、心率慢、青紫、嘔吐、哭聲呈高調,逐漸呈現休克徵象;神經系統表現嗜孽、前囟飽滿或凸起、呈局限或全身性隱II~iI驚厥、頸抵抗。極少數自發病起即有顱內壓增高征。

(2)3個月至2歲的小兒:有發熱、嘔吐、煩躁、易激惹、驚厥、精神委靡、嗜睡或昏迷、頸強直、前囟膨隆,可出現腦膜刺激征,

(3)2歲以上小兒:症狀及體徵漸趨典型,除頭痛外,尚有背痛、關節肌肉疼痛等症狀,腦膜刺激征明顯。

化膿性腦膜炎的預防

小兒預防:

1.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注意保暖,多見陽光,多吸新鮮空氣,進行必要的戶外活動以增強身體抵抗力,並少與患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接觸,以儘量防止呼吸道感染的發生。這點對於減少肺炎球菌腦膜炎的復發極為重要。

2.新生兒腦膜炎的預防則與圍生期保健有關,應徹底治療產婦感染。新生兒如果暴露在嚴重污染環境中,則應使用抗生素預防。

4、與患兒密切接觸的兒童可服用預防藥。如每天食用生大蒜2瓣~5瓣,連食1周;或以蒲公英、板藍根、金銀花各30克,煎服,連服5日;或利福平,每日20毫克/公斤,服用4天。

5、流行期間要加強預防宣傳工作,少到公共場所,外出時要戴口罩,並用淡鹽水漱口。

這裡就說了這個病的原理,以及預防,還有一些簡單的介紹,這個還是需要家長多多去網上學習,或者只有發現寶寶有問題了,一定要及時就醫,不能錯誤任何時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2940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