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一個懂事又不吃虧的孩子?

棋子傀儡| 2016-08-22| 檢舉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

我們希望孩子乖,懂事,但是又怕太乖了被人欺負,也許每個家長都盼望有一個懂事又不吃虧的孩子。

作者:素霞

上周末帶小侄女瑤瑤去玩夾娃娃機,經過了前面四次的落空,最後居然讓我們真的夾到了一個,這是她夾到的第一個娃娃,小姑娘非常開心,愛不釋手,跟我說「姑姑,我要回家寫一篇日記,是咱們的秘密日記哦」。

回到家,瑤瑤的表妹小雨迎了過來,「姐姐我來找你玩啦,咦,你手裡的娃娃很可愛呀」。兩個小女孩,只有一個娃娃,會不會有爭執呢?我心裡緊張了一下。瑤瑤很懂事的把玩具遞給了妹妹,小雨很喜歡,抱著玩個不停。大人們抱著「大的讓著小的」的思維模式,想讓瑤瑤把娃娃送給妹妹,但瑤瑤自己也很喜歡啊,怎麼辦呢?

瑤瑤這時說:「這是我和姑姑一起夾到的娃娃,是不是很好看呀,要不這樣吧,這個娃娃放到爺爺家裡,誰也不帶回家,這樣我們不管誰來就都可以跟小熊玩啦,你說好不好?」「好呀,就放在爺爺家裡,下次來還可以玩」小雨痛快的答應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就這樣被懂事的瑤瑤化解了。

瑤瑤是懂事的,她雖然喜歡娃娃,但是她知道妹妹也喜歡,所以找到了「共贏」的辦法。小雨也是懂事的,雖然也很喜歡,但是沒有哭鬧索要姐姐的玩具。懂事,但又都沒吃虧,兩全其美。

那麼到底怎樣才能培養一個懂事又不吃虧的孩子呢?

一、哭鬧無用原則

有人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哭鬧真的可以解決問題麼?對於家長來說,孩子哭鬧確實令人頭疼,所以有的家長只要孩子乖乖的別鬧,就儘量給予TA想要的東西。可是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獨立面對這個社會,如果一直認為「發脾氣」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那麼必然會遭遇現實的打擊。

學會控制情緒是家長要給孩子上的一堂重要課程。在孩子想要某樣東西,或者想做什麼事時,家長不能受孩子情緒的「要挾」而「就範」,要讓孩子從小就學習在平靜的狀態下,清晰的提出要求。控制情緒,學會表達自己內心的需求才是正解。

如果孩子要求過高不妨用努力和成績來考量。用成績交換需求,固然不是最好的辦法,但是獎勵確實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目標明確,動力十足,又能夠提高學習能力,何樂而不為呢?考試成績不能代表一切,但確是相當客觀公正的方式。孩子認真學習獲得好的成績,值得讚賞,如果離要求只差一點,也無妨滿足孩子,畢竟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明白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願望。

二、自信面對需求

身邊有很多朋友從小就是「懂事」的孩子,小時候家庭情況都一般,看到喜歡的玩具也不會向大人索要,一直默默喜歡就作罷。長大後,自己掙錢了,那些藏在心底,沒有說出的願望,並沒有影響他們的樂觀自信,反倒都喜歡給爸媽買東西,哄父母開心。這樣的朋友真誠、有責任心,從小的「懂事」讓他們對朋友至真至義、對家人體貼入微。

現如今經濟狀況與社會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要教會孩子勇敢的發聲而不是自卑的藏起來!讓孩子明白,只要是合理的需求,可以向父母提出來。有的孩子過於懂事,可能會壓抑自己的想法,或者父母選擇的、給予的與自己想要的並不相同,要鼓勵孩子大膽的說出來。家長要多與孩子多溝通,了解孩子真正的訴求,通過適當的引導,培養孩子自立、自信的品質。

三、同理心

有時候,大人會將孩子的懂事錯判為精明,他們認為懂得退讓,善於合作是因為早熟或者太聰明,其實不然,這是高情商的表現。如果家裡有一個很懂事,很會「察言觀色」的小朋友,那很好,說明TA的情商基礎很好,以後在與人相處方面是一個很顯著的加分點呢!機靈的小朋友誰會不喜歡呢?家長要多關注孩子,只要孩子這樣做不是出於心理壓力,就可放心。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做出合適的語言和行為,能夠大大提高融入集體和社會的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2745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