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住:人的一生你只欠兩個人!
人的一生只欠兩個人的:其一是母親,其二就是父親。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一個人依託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上,同時又要依靠父母的辛勤養育才能長大成人。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道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贍養孝敬父母不僅是一種道德行為,也是必須遵守的法律規定。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
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羊羔尚且跪乳,烏鴉還懂反哺,做為萬靈之長的人類,更應該把孝道做得更好。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在養老、敬老方面,早已遠遠超出了「反哺」的範疇,人們在使老年人「老有所養」的前提下,逐步向「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更高層次發展。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在養老、敬老方面曾湧現過無數美麗動人的故事,扇枕暖被的黃香,綵衣娛親的老萊子,捨身護父的潘綜,鍋巴奉母的陳遺……還有下面我們要提到的韓伯俞。
漢朝有一位孝子,名叫韓伯俞,他侍奉母親非常孝順,對母親的話是百依百順。即使他的學問一天比一天好,他仍然將母親的訓誨記在心裡。
由於母親的教導十分嚴格,韓伯俞一不小心做錯了事,母親就會用手杖打他,雖然很痛,但他總是忍受著,不敢有違抗的行為。有一次,他做錯事,母親打他的時候,他卻大哭起來了。母親覺得很奇怪,就問他說:「以前打你,你從來就沒哭過,今天為什麼哭了呢?」韓伯俞哭著說:「以前母親打我的時候,我覺得很痛,知道你年輕有力氣,身體還是健壯的。
今天母親打我,我卻覺得不疼,知道你的力氣漸漸衰弱,身體狀況必定不如從前了,我覺得很難過,所以就不由自主地哭了出來。」後來,這件事傳揚出去,大家都說韓伯俞是個很孝順的孩子。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一個人依託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上,同時又要依靠父母的辛勤養育才能長大成人。
多少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日子裡憂心如焚、夜不能寐;多少父母為使孩子吃飽穿暖,寧願自己省吃儉用節衣縮食;多少父母為使孩子生活的更好一些,廢寢忘食,忘我工作。孩子長大後,作為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贍養和孝敬父母乃順理成章之事,「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既為人子,對父母行孝道應是最起碼的行為標準。
做為優秀的子女,要在家庭中扮演最好的角色,就應樹立這樣的觀念:倘若有一件衣,應先給父母穿;倘若有一口飯,應先給父母吃;倘若有一間房,應先給父母住;因為我們堅信,人生天地間,孝字當為先!
人的一生只欠兩個人:其一是母親,其二就是父親。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一個人依託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上,同時又要依靠父母的辛勤養育才能長大成人。
百善孝為先,孝道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贍養孝敬父母不僅是一種道德行為,也是必須遵守的法律規定。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羊羔尚且跪乳,烏鴉還懂反哺,做為萬靈之長的人類,更應該把孝道做得更好。
多少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日子裡憂心如焚、夜不能寐;多少父母為使孩子吃飽穿暖,寧願自己省吃儉用、節衣縮食;多少父母為使孩子生活的更好一些,廢寢忘食、忘我工作。孩子長大後,作為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贍養和孝敬父母乃順理成章之事,孝道就是感恩。
而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在養老、敬老方面,早已遠遠超出了「反哺」的範疇,人們在使老年人「老有所養」的前提下,逐步向健康生活、品質晚年的更高層次發展。
做為優秀的子女,孝順不是在父母面前一定要做到盡善盡美,也不是為了讓他們滿意放棄自己的想法。孝順是你長久關心老人的衣食住行、身體健康、精神愉悅等問題,讓父母健康地安享晚年。
那麼重要的事情,在這裡!
你是否真正關注過父母的健康問題?
人到中老年,身體狀況逐漸走下坡路,各個器官的功能開始減退,免疫系統低下,一些疾病就會隨之而來。一些老年人易患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氣管炎、骨質疏鬆症、白內障、帕金森、老年痴呆等慢性病,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警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2671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