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嘴裡含飯,就是不咽下去,吃飯時間特別長,一吃就是個把小時,這天熱飯菜容易餿,天冷的時候飯菜更是涼的透徹,讓媽媽很是心煩。
寶寶原因:
1.咀嚼吞咽力差:寶寶不是天生就會咀嚼吞咽的,他要有一個學習的過程。有的孩子雖然已經三歲,但還是會把飯菜含在嘴裡,那麼就有可能跟幼兒長期吃流食、細軟食物有關。這些食物都不能讓寶寶充分鍛鍊咀嚼吞咽能力。
2.腸胃功能不強:有的寶寶在出現感冒或是腸胃功能不佳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含飯情況。如果寶寶有蛀牙,為了不在吃飯時候感到疼痛,寶寶也會含飯。
3.引起父母注意:有的時候幼兒含飯就是想引起家長的關愛與關注,如果寶寶將含飯與關注連接在一起,那麼含飯行為就被強化。

4.寶寶已經吃飽:寶寶如果已經吃飽,而家長還會逼著寶寶繼續吃,這時候寶寶就會含飯來抗議。
媽媽原因:
1.喂養觀念錯誤:有的家長看到寶寶吃飯吃的少,害怕營養不足影響發育。便會逼著孩子吃,孩子當然會含飯啦!記住,寶寶如果不餓是不會想吃東西的。
2.總是一手包辦:寶寶喜歡憑藉自己的想法去做,在吃飯時候喜歡用手抓,但可能會把飯桌搞得一團亂。這時候家長會直接喂養孩子,在無意間就剝奪了寶寶自己吃飯的樂趣,讓寶寶失去吃飯的熱情。
3.不停催促寶寶:有的孩子吃飯速度不像大人那麼快,慢悠悠的,這讓家長沒有耐心等下去,不停地催寶寶快點吃。寶寶吃飯的情緒就受到影響,食慾下降,把飯含在嘴裡。
4.分散寶寶注意力:有些家長在孩子吃飯期間會開著電視或者是讓他手裡拿著玩具,讓孩子邊吃邊玩,這樣就分散了寶寶的注意力,因此出現把飯含在嘴裡的情況。

其實寶寶含飯是很好解決的,只要家長最好下面幾個方面就可以了:
1.幫寶寶練習訓練咀嚼功能
如果想要發展訓練寶寶咀嚼與吞咽能力,最好是在寶寶6到12個月中進行。家長在這時可以適當給寶寶添加一些輔食,在保證營養平衡的同時也要考慮到食物的硬度,這樣才能訓練寶寶咀嚼能力。
家長在跟孩子一起吃飯時,一定要讓孩子看到你咀嚼與吞咽的過程,這樣寶寶才會模仿,自己跟著做這些動作。
2.控制寶寶吃飯時間與分量
家長要固定寶寶吃飯時間,不要讓孩子吃得太久。可以在吃飯前跟孩子做約定,比如飯後20分鐘可以玩玩具、看電視、看書等。每餐的食量家長要把握好,吃飯時要觀察孩子的表現,如果已經吃飽他就會不吃或者是把飯含在嘴裡。
兩餐時間最好保持在3-4小時,這樣可以胃裡食物有足夠時間消化,家長可以帶寶寶多去戶外活動,促進體內飯菜消化,控制孩子吃零食,讓寶寶在吃飯前有一定的飢餓感。
3.放手一搏 讓寶寶獨立吃飯
家長如果想要孩子學會吃飯最好滿足其願望,放手讓寶寶自己吃吧,不要再去喂他。但是需要提醒各位的是,寶寶自己吃飯時會將飯菜弄得到處都是,家長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

4.創造優質安靜的用餐環境
家長在吃飯前要把電視關上,玩具也要收起來。再將寶寶抱上餐桌前,擺上他專用的兒童餐具,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寶寶在看到爸媽吃得津津有味時,也會嘴饞,這就激發了他們的食慾。
5.及時肯定寶寶的就餐行為
在吃飯時,當家長發現寶寶咀嚼能力或是就餐情緒明顯好轉,應及時給與相應的肯定,這樣寶寶會非常開心和自信,寶寶就餐行為便會得到進一步加強。
6.密切留意寶寶的身體狀況
注意,身體缺少微量元素(鐵鋅)、腸胃功能出現混亂、咀嚼能力有所下降、蛀牙這些都可能是造成寶寶含飯的原因。在寶寶身體出現病症時家長要及時就醫,不要盲目給寶寶服用藥物,以免影響其身體發育。
家長只要做到上面幾點,寶寶含飯情況就可以得到明顯好轉,同時家長要對寶寶做出的改變進行一定的鼓勵,想要寶寶健康成長,家長一定要在平時多加註意,要知道寶寶的健康成長,需要你來幫助。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