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追著餵飯、一哭就投降、愛給看電視!!(分享隔代撫養有妙招~)

齊天大聖| 2016-08-21| 檢舉

小編在朋友家全都見過。。。最好玩兒的是,有個朋友家孩子每次吃飯要出去「轉一圈」,我們問為啥?朋友說:「因為孩子爸爸從小吃飯就要出去轉一圈,所以姥姥就延續了這個習慣。。。」

希望本文可以給到爸媽們更多幫助!

7月12日,我們一家三口帶著爺爺奶奶從天津驅車至北京參加了李躍兒芭學園《爺爺奶奶,請這樣愛我》的公益講座,感謝芭學園老師們為大家帶來這麼精彩的講座,讓我們全家收穫滿滿。

培訓結束之後,涵涵爺爺口述,我記錄,把具體內容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到更多家長。

這場講座,馬學紅老師從幾個常見問題入手,給大家用案例分析的方式來講解了應該怎麼樣處理:

1)追著喂飯和不睡覺

吃飯和睡覺是孩子最基本的兩件事情,但也是爺爺奶奶最頭疼的兩件事。

很多爺爺奶奶都說每次吃飯追著喂,趁孩子不注意的時候就喂一口,全家跟打仗似的。

馬學紅老師建議如果孩子在吃飯的時間不想吃飯,那成人也不要一直追著給孩子喂飯,他不吃就不吃。事先和孩子約定好,如果不吃飯,肚子餓了,那也一定要等到下頓飯開飯才有吃的,期間任何零食都不許吃。

人只要沒有體質病變,都不會餓死自己,所以不必緊張。不追著喂飯,孩子自己吃,知道自己吃了什麼東西,也有利於消化系統的專心運作。

還有爺爺奶奶說一到中午,孩子就開始興奮,不肯睡覺。於是他們就抱著孩子晃呀晃,嘴巴里還要不停地念叨:「快睡呀,快睡呀,不睡不長個子。」結果孩子越說越興奮,越不睡覺了。

馬老師在這裡給出了一個好辦法:

如果孩子不想睡,就不要強迫孩子趕緊睡,而是可以告訴他:「好,那我們不睡,我來給你講故事吧,你一定不要睡哦。」然後和孩子一起躺在床上,開始講故事。

當然,故事要選好,別越講越興奮,要講有利於睡覺的故事,講著講著孩子就睡著了。

故事可以這樣講:

曾經在一個大森林裡,有一個小農莊,小農莊裡有一個農場主,家裡養了一隻公雞,這隻老公雞已經很老很老了,有一天它聽說農場主要把它殺了,它很難過,於是它決定離開這個村莊,出去旅行。

這時,它聽到森林裡要舉辦一場音樂會,它心想雖然我已經老了,但是我嗓門依舊很響亮,我一定能拿到一個很好的名次。於是公雞就離開家,準備去參加音樂會了。

路上走到一半的時候,它來到小河邊,看見鴨子媽媽帶著一群小鴨寶寶在游泳,鴨媽媽說:「大公雞,你要去哪裡呀?」大公雞說:「我老了,已經沒有辦法完成主人交給我的任務了,所以我要去參加森林的音樂會。」鴨媽媽說:「我們也想去,帶上我們吧。」公雞說:「那就一起出發吧。」

於是鴨媽媽上岸了。公雞說:「這條路上會很漫長,很艱辛,為了保證你和你的孩子不丟,現在我們要一起數數你有多少孩子。」於是公雞開始數數:「一隻鴨子,兩隻鴨子.......」不能數太久,要不孩子就會問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所以,等孩子問之前就要說:於是他們繼續往前走,走到不遠處,又遇到了蝸牛爸爸帶著蝸牛寶寶在地上捉蟲子,然後按照數鴨子的方法又數一遍蝸牛寶寶,以此類推,什麼動物都可以遇到,都可以數進來,基本上說不到五種動物,孩子就睡著了。

2)孩子喜歡哭,應該制止嗎?

孩子一哭,大多數老人都會說這句話:「別哭了,奶奶什麼都依著你。」老人對孩子的哭鬧一般都採取無條件地妥協方式。

孩子哭一般有幾個原因:疼痛、因挫敗而哭泣、沒有原因的就是想哭。

其實,哭是孩子傾訴和修復自己不快樂情緒的一種方式,成人不開心的時候可以通過購物、旅遊、看電影之類的方式來排解,可孩子只能通過哭來排解自己心中的不快。

孩子哭的時候我們也不要一直追問「怎麼了?怎麼了?」只要輕輕地抱著孩子幾分鐘,然後鬆開手,安靜地等他哭完。哭完之後能引導孩子說出哭的原因最好,如果他不願意說也沒關係,只要情緒得到釋放就可以了。

現場馬學紅老師問了一個奶奶,說:「你孫女哭時,你什麼心情?」奶奶說:「心疼。」

馬老師說:「孩子哭泣時其實是在排毒,緩解情緒,讓自己變得好起來,如果不讓他哭,讓他壓抑在心中,他會生病的。他哭是在排泄他體內的垃圾,你該高興才對。」

涵涵奶奶在培訓結束之後告訴我:「以前孩子一哭,我也心疼。現在知道了,原來哭是有好處的,於是我心裡就不難受了。」

3)在外面被小朋友「欺負」了

小孩子不應該總關在家裡,應該多出去和小朋友玩,在玩中相互交流,成長。

孩子之間即使有肢體摩擦,也沒關係,那小小的拳頭能有多大的力量?!有的爺爺奶奶總怕孩子受欺負,每次發生衝突之後都在第一時間將孩子帶走,其實這往往是在幫倒忙,小孩子需要在和朋友之間這樣那樣的事情中獲得成長,大人不要干涉,這也是鍛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每一次孩子之間的衝突,恰好就是上天給予的最好禮物,通過一次一次地去解決問題,孩子既獲得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漸漸地脫離以自我為中心,在與人交往中能理解別人的需求和感受。

4)出門不愛叫人,是不懂禮貌?

不要強迫孩子和人打招呼。出門見著人,大人礙於面子,強迫孩子說:「叫奶奶,叫爺爺,快叫呀,你看,這孩子真沒禮貌。」其實這是對孩子一種傷害。

孩子對他不熟悉不喜歡的人,不會像大人一樣偽裝。如果孩子不想叫,那就不要逼孩子叫,大人出門之前需要把自己的面子收起來放進口袋,不要因為自己的面子去強迫孩子做不想做的事情。

5)別讓電視傷害了孩子

看電視,會影響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使孩子變得呆板,影響孩子智力發育,小孩子堅決不能看電視,他們需要在戶外多運動,多動手,這樣才有利於智力發展。

馬學紅老師說孩子是一個全吸收的個體,外界給予什麼就吸收什麼。經常看電視的孩子會把所有不好的信息全部吸收到自己身體裡面,比如暴力動畫片看多的了孩子會控制不住自己身體,喜歡打打殺殺,看見小朋友就會有衝動用手當槍比划著,嘴巴里還喊著:「打死你,打死你。」而工作時卻不能靜下心來,思維和身體都不能進入狀態。

6)唐詩宋詞要早早背誦?

涵涵爺爺說這個內容很長,作為重點提出來講了,馬老師一直強調說不要過早給孩子灌輸知識,如:數數、背唐詩。六歲之前的孩子應該多動手,讓身體得到充分的運動,這樣才能讓腦部發育才會更好。

因為小孩子是通過嘴巴、眼睛、耳朵、手腳來探索世界和思考問題,在他們思考的時候,成人看來就像是在玩耍。在這一時期,成人一定要為他們提供運動的機會和豐富的可供感覺的材料,給他們運動的自由。

如果我們一定要給孩子灌輸知識,使他們擁有,這種擁有也只能是一種假象。讓孩子在人前背誦唐詩、數著數字,你會發現,那其實只是短暫的驚喜。

培訓結束之後,涵涵奶奶說:「要是我再早幾年學這些就好了。」他們將馬老師講的各條內容和自己做對照,看哪些做得好,哪些還需要改進。

在以家庭為單位的育兒環境中,爺爺奶奶能站在同一原則上和我們一起養育孩子,爸爸媽媽會感到更輕鬆,孩子也不用周旋於新舊教育之間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2524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