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有個有趣的小經歷。話說某一天,牛頓的朋友來作客,午飯前飯菜都擺好了,牛頓突然想到什麼,奔進了實驗室遲遲沒出來。朋友很生氣,自己吃光了飯菜沒跟牛頓打招呼就走了。不知過了多久,牛頓從實驗室出來,看到桌上的殘羹冷炙笑了:「我還以為我未吃飯呢,原來已經吃過了」,繼而轉身又走進了實驗室。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有沒這種特質,是孩子未來是否有更大成就的關鍵。這種特質就是專注力。
西方曾有這樣的一個實驗,他們在8個月的嬰兒面前擺著一個會動的木頭人,他們發現,那些能長時間注視這個木頭人的寶寶,他們長大後在社會上的成就都大於那些短時間注視木頭人並轉移注意力的那些寶寶。後來他們得出結論,嬰兒專注地注視物體或人的時間長度與他們在日後的成就水平有著很強的正相關關係。
你家孩子有長時間專注某個活動或玩具的特質嗎?當然,越年幼的孩子,專注力越差,但如果你家孩子優於下面的標準,說明他們在專注力方面優於一般的孩子:
另外,孩子的專注度越高,說明他們的專注力越好。具體表現在,比如一個孩子埋頭組裝一個變形金剛,拆了藍色的組件,替換白色的組件,發現不對再拆了重組,一邊組裝一邊思考如何是對的,一遍又一遍,甚至完全沒理會大人在一旁的談笑風生。
這個年齡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關鍵
1~2歲是孩子好奇心迸發的階段,這階段由於他們的動作、視力以及思維能力的發展,所以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雖然這時他們的專注力尚短暫,但他們對某些事物的長時間專注的慾望最強烈,也最容易培養孩子專注力習慣的關鍵階段。
所以當孩子長時間專注玩耍玩具或端詳某個物體時,最好需要避免這樣的事情:
「來,寶寶喝一口水」
「水果好吃,咬一口」
「一邊吃飯一邊玩吧」
……
雖然你很關心孩子,但殊不知卻是在無知地破壞孩子專注習慣的養成,多麼遺憾!
如果錯過了這個年齡段怎麼辦?
如果說孩子到了3歲,甚至已經是6,7歲的年齡,專注力不足已經表現出來怎麼辦?堅持讓孩子一個時間只做一件事是最好的挽救辦法。所以應該避免孩子日常生活中的這些不良習慣:
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
拖地拖了一半要洗玩具;
剛寫了幾個字要畫畫;
繪本看了幾頁要吃冰淇淋;
……
讓孩子一個時間只做一件事的最好做法,應該是完成一件事情再做下一件,或者某個時間段只做這件事,時間到了再做下一件,以保證100%的注意力放在一個事情上,這樣的習慣對孩子知識的學習和生活來說,都將是一筆珍貴的財富。
尤其注意的是,看電視會嚴重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有學者曾經做過實驗,讓一些孩子在看電視前抄寫一段句子,孩子們普遍抄寫得還不錯,然後集中讓他們看電視1個小時後,再次讓這些孩子抄寫同一段句子,他們普遍出現不同程度的注意力渙散的表現,有些孩子雖然寫了,但筆畫歪扭,也出現了不少錯別字,有些孩子寫了幾個就寫不下去,甚至有些孩子只是在本子上亂塗。
通過長期的跟蹤研究,實驗人員還得出這樣的結論:
一個3~7歲的孩子每天看電視一小時以上,TA的注意力渙散程度將成倍增長;
一個8歲的孩子每天看電視一小時以上,TA的注意力渙散程度將增長50%;
一個14歲的孩子每天看電視一小時以上,TA的注意力渙散程度將增長44%。
這是因為電視節目的快速運動和鮮艷的色彩持續吸引孩子的關注和反覆刺激,從而導致幼兒的大腦匱乏,減弱了他們對其他外界事物的關注度,長期下來不利於孩子的智力成長。
所以越小的孩子,尤其要控制好看電視的次數和時間,6歲內的孩子建議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不應該超過40分鐘。
【幼兒說】原創,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2351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