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拉多次就是腹瀉?90%的媽媽容易走入這五誤區

Saying:相信不少人當媽後都有這麼一個怪癖:每天看寶寶的便便。很「驕傲」地說,袋鼠麻麻也是其中的一員。看看顏色,聞聞氣味,有沒有拉稀等等,一旦發現寶寶便便有點異常,就會擔心是不是著涼拉肚子了?是否缺水便秘了?的確,便便是反映寶寶胃腸道功能的一面鏡子,到底怎麼觀便才正確?平時容易走入哪些誤區呢?袋鼠麻麻整理了專家的一些說法,各位媽咪可以參考看看。

誤區一:寶寶一天要便便好多遍,他一定是腹瀉了。

專家糾錯:寶寶是否腹瀉不以大便次數來衡量健康的寶寶是否腹瀉不是以大便次數來衡量的,媽媽可以由便便的顏色和性狀來觀察寶寶是否腹瀉。母乳喂養兒的大便一天可以多達4-8次,只要大便性狀良好,就不必擔心。

典型的腹瀉表現為:便稀、呈水樣,次數明顯增多。如果你的寶寶只是大便變稀,其它表現都很正常,健康,活動自如,-般不屬異常,不必緊張。

但如果他大便為綠色、水樣,伴有不思飲食,體溫超過38吃,或糞便中帶有血或膿汁,神情萎靡,煩躁不安……你應及時帶寶寶去醫院診治。

誤區二:給寶寶換了別的配方奶粉後他拉肚子了。奶粉是不能換的,只能用一種。

專家糾錯:循序漸進地轉奶,以適應寶寶消化功能奶粉是可以換的,但是要有方法。有的媽媽給寶寶換了配方奶的牌子,結果寶寶腹瀉了,就認為奶粉牌子是不能換的。其實寶寶之所以大便呈稀狀,很大的因素是因為寶寶胃腸不適應,不同奶粉品牌會有一定的差異,能影響到寶寶的口感和對某一種東西的適應性。雖然說這種差異不會對寶寶的整體發育產生本質性的影響,但由於寶寶的消化功能還很嬌嫩,在改變配方奶時一定要遵循「逐步添加,循序漸進」的原則。第一次轉奶應從每天的中間餐數開始,每隔3-5天增加一次轉奶餐數,直到全天每餐都轉為另一種配方奶粉為止,整個過程一般不少於2-3週。

誤區三:喝母乳的寶寶每次大使聞起來都有點酸味,可能是對母乳不消化吧。

專家糾錯:這是有益菌在腸道營造的酸性環境,對健康有益母乳喂養的寶寶,大便呈金黃色,軟膏狀,略帶酸性。母乳喂養寶寶的大便被認為是最符合嬰兒生理的。這是因為吃母奶的寶寶腸道中有較多的有益細菌,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這些細菌寄生在寶寶的腸道中,幫助分解食物,促進吸收,還能在腸道中營造一個酸性的環境。腸道裡的致病菌最怕酸性,所以這些有益細菌能抑制其他細菌,防治腹瀉。酸性對腸道也是一種刺激,使腸蠕動加快,所以母乳喂養的寶寶大便聞起來有點酸味,次數也較多。媽媽們不用擔心。

誤區四:寶寶的便便顏色時深時淺,雖然便便—的次數還算正常,寶寶看起來也沒什麼變化,但還是擔心是寶寶生病了。

專家糾錯:單純依據便便顏色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只要寶寶表現正常,就不必過於在意寶寶糞便顏色深淺的變化,因為大便顏色的變深變淺,質地略幹略稀,並不意味著寶寶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糞便水樣,伴有突然的顏色變化、氣味的變化和排便次數增加,-定要與醫生聯繫,特別是當你覺得寶寶「精神不好」的情況下。隨著寶寶的生長,吃下不同的食物也會引起大便的一些變化。例如,某種水果或蔬菜都會引起顏色和性狀的改變,-般你無需緊張。如果給寶寶餵食了某種食物後,他的大便變稀了,那麼,你應該立即停止餵食這類食物,過一段時間後,重新給寶寶嘗試,並且少量添加。總的說來,排便次數和顏色的變化不能表示出什麼問題,但是氣味和糞便中的含水量則可能會說明很多的問題。

誤區五:喝配方奶的寶寶便便的次數很少,寶寶一定是便秘了,需要給他吃藥。

專家糾錯:在調配奶粉時多加些水就可解決,不能自行用藥母乳喂養的寶寶排便較多,吃配方奶的寶寶,大便次數往往少些,且較硬較黑,有時略帶綠色,有時還有點難聞的氣味。但只要不難解,不似羊便,就是正常的。便秘表現為排便的次數少,糞便堅硬。排便的次數少,是指寶寶3-4天才有一次大便;堅硬是指排便困難、疼痛或不適。一般小嬰兒不會發生便秘,如果便秘,原因大都與水分攝入不足有關。糾正的最好辦法是給寶寶多喝水,即在調配奶粉時,在正常的比例中多加30-50毫升的水,也可以在兩次餵奶的中間,給寶寶餵一點水。

排便次數減少的原因很多,但同一個寶寶每天、每次的大便發生一些變化是正常的,不能因排便減少就認為是便秘。因為隨著寶寶的一天天長大,他的大便的次數會越來越少,性狀會越來越乾,顏色也會出現一些細微的變化。這種改變是正常的。

備忘錄

如果大便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則屬於異常,應及早就醫:

·大便呈黃色水樣、蛋花湯樣、綠色水樣;

·大便中含有鑽液、膿液及血液;

·大便表面附有鮮血;

·大便呈果醬樣、柏油樣;

·大便像石灰樣,或大便呈淡黃色、發亮,而且在便盆中可以上下滑動等。

專家指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洪教授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2225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