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寶寶最快的時間長大長高,是每一個媽媽的心愿,我們總是希望把最好的給留給孩子,可是,愛太多也會傷害,你看著寶寶吃得開心在健康長大,可是不知不覺中埋下了隱患。

不少媽媽為了讓孩子長得快,拚命的補充蛋白質補充鈣,蛋、奶、肉是供大於求的給,在寶寶1-2歲期間,確實能明顯的看出來在快速的長身體,可這是預支了未來幾年的健康,增加了以後肥胖的可能。

一、雞蛋補充蛋白質,吃多了也不好?
雞蛋是僅次於母乳能夠最好的補充人體所需蛋白質的食物,而且性價比又高,可謂輔食首選。可是過多的蛋白質補充,是侵害了寶寶的未來健康。
@琪琪媽媽家的寶寶3歲了,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可卻成了一個小胖墩,1-2歲的時候瘦小,擔心他長不高吃不胖,每天都2-3個雞蛋,牛奶酸奶更是不忌口,眼看著長高了,現在倒好,反而擔心他被同學笑話小胖子了,搞的天天不怎麼吃飯,體重還是下不去,簡直喝口涼水也能長肉。

二、蛋白質補充過多帶來的危害?
身體內攝入太多的蛋白質,一方面確實豐富了寶寶生長所需的營養,可也激活了生理上能夠引起肥胖的活性因子(醫學上目前還未探明,這是從統計學上得來的規律)。

另一方面,在分解消化蛋白質的時候,產生了過多尿素,不僅會增加肝臟和腎臟的壓力,還會帶出很多水分,順帶流失鈣質,時間一長,寶寶反而長不高。
所以,雞蛋雖好不可貪食,寶寶一周4-5個足矣。
三、不同月齡的寶寶,到底需要多少蛋白質?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1歲以內的寶寶,蛋白質補充占食物的10%左右即可。
也就是6個月之前的寶寶通過母乳就能補足生長需要的蛋白質,無需額外補充;
7-12個月的每天補充的蛋白質量為:每天公斤2克,即5公斤的寶寶每天需要補充大概10克蛋白質,也就是200-300ml的奶。
四、寶寶正確長高的開發方式?
①嬰兒期喝母乳,沒什麼比母乳更好的補充蛋白的方式了,所以2歲之前的寶寶能吃奶就盡情吃吧。
②輔食添加之後,經常多補充像酸奶、沙丁魚、蘿蔔這些,同時注意增加維生素D的補充,促進鈣吸收。
③ 運動鍛鍊,散步也好,跑步也罷,最好是跳躍運動,一方面能促進骨骼發育,還能增加骨質密度,寶寶更加壯實哦~

蛋白質是人體所需營養中最主要的一項,也是寶寶生長發育不可或缺的。許多媽媽認爲肉蛋奶營養高,過多的給寶寶喂食,殊不知蛋白質過剩,會給寶寶健康帶來不必要的危害。
加重肝髒負擔。過多的進食,胃和小腸還來不及消化吸收,蛋白質會完好無損的進入結腸,使得蛋白質被結腸中寄生的細菌分解成許多對人體有害物質。其中的有害物質胺類和氨氣可被腸壁吸收進入血液,使肝髒的負擔加重。
引發各種疾病。過多的蛋白質會引發肥胖,腎小球動脈硬化等疾病,對寶寶長大後的身體健康也有害而無益。
不利於腎髒正常運作。由於寶寶的消化功能還未發育完善,如果過多的攝取蛋白質,再代謝的過程中,蛋白質中的胺基酸會大量形成含氮廢物,進而加重腎髒的負擔,影響正常運作環境。
骨質疏鬆。過多的蛋白質人體吸收不了,會促使鈣從小便中排除,影響寶寶骨骼發育,成人後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等症狀。
由於母乳蛋白質胺基酸的組成優於其他奶類,更利於寶寶吸收利用,所以母乳喂養的寶寶每天每千克需要蛋白質2克,其他乳類喂養的寶寶每天每千克需要3.5克。科學合理的給寶寶安排輔食,切記過量。
輔食要營養並且多樣化,肉蛋,水果,蔬菜都要吃。合理分配膳食,給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使寶寶不愛挑食,身體棒棒噠。
注意事項
肉食添加時,一定要做到軟,爛,鮮嫩,有助於吸收,寶寶也愛吃。
蛋白質不是越多越好,嬰幼兒的肝腎功能較弱,突然攝取過多,容易引起蛋白質中毒。
人們從日常的肉類、牛奶、雞蛋、豆類及果仁中,就可攝取豐富的蛋白質。但是,燒烤、煎炸的食品易形成致癌物質,同時對心臟也有害。
過量攝取蛋白質的5大危害:
1. 呼吸有異味
過量攝取蛋白質,可能出現酮血症的表現,即加速分解脂肪作為能量,而不是通常的分解碳水化合物。註冊營養師傑西卡‧科丁(Jessica Cording)表示,這樣對減肥有好處,但會造成呼吸有異味。
當脂肪加速分解的時候,酮體生成增多,呼氣時會有洗甲水的味道。這時清潔牙齒是沒有用的,因為主要原因來自身體內部。
2. 情緒低落
攝取適量碳水化合物,有助於產生用於提高情緒的荷爾蒙血清素;相反,如果飲食中缺少碳水化合物,就會出現好抱怨、易怒,或悶悶不樂的情緒表現。
澳洲的一項研究發現,以一些超重成年人為研究對象,其中一部份嚴格攝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結果一年後出現性格偏執,而另一部份攝取略高的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飲食,沒有出現性格負面變化。而兩部份人的減重量基本相同。
3. 損害腎臟
蛋白質代謝後,會產生含氮廢物,如氨、尿素及尿酸等,在體內堆積會傷害身體,要及時排除。
營養師科丁說,如果攝取適量的蛋白質,含氮廢物會隨尿液排出;但如果蛋白質過量,排出過多含氮廢物就會增加腎臟負擔。久而久之,可能引發腎損傷。
4. 血糖指數(GI)出現問題
人體每天攝取纖維的建議量是25~35克,如果蛋白質過多,甚至取代了穀物、豆類、蔬菜和水果等物質,就會造成纖維量不足,會出現便秘、浮腫等症狀。
蛋白質在體內能轉化為脂肪和糖,蛋白質長期攝取過多,高蛋白和高脂肪容易引發高血糖。
5. 增加體重
高蛋白飲食在短期內有助於減肥,但是長期反而容易發胖,而且會造成面容和內部器官衰老。
一項針對7,000位成年人的長期研究發現,把這些人分為兩部份,一部份的飲食以蛋白質為主,另一部份只攝取適量蛋白質,結果前者有90%的體重都超過後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2181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