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新生兒『擠咪咪頭』導致乳房缺失!!(盤點最多父母中招的新生寶寶9個錯誤做法)

齊天大聖| 2016-08-18| 檢舉

網上一位乳腺科的醫生,發布一條令人震驚和憤怒的消息:一個可憐的小寶寶,由於被擠咪咪頭,導致一側咪咪頭嚴重腫脹的消息。看著這個可憐的小人兒,真是心疼不已。

(圖片來自網絡)

在我們周圍,這樣的錯誤做法和習俗有很多,也有很多孩子因此受到傷害。為什麼?!因為他們的爸爸媽媽不學習,不科學育兒!投胎是門技術活兒,遇到不愛學習、愚蠢的家長,這些寶寶太不幸了!對自己的寶寶負責!就必須科學育兒!!!

可以這麼說,從寶寶誕生的那一瞬間開始,如果家長不學習,就有n多個「坑」等著你這些「坑」小了說是騙你的錢;大了說甚至害寶寶的命!!!育兒艱難!!所以我們這些真正愛寶寶的家長,需要互相鼓勵,一起學習,科學育兒!

真的是從寶寶出生開始,「坑」就出來了。所以今天來總結了新生兒寶寶最容易遇到的10個錯誤做法,請大家多多轉發到朋友圈。特別是給剛生了寶寶或還在孕期的朋友!

錯誤一:擠咪咪頭

孩子出生後不久,有的家裡老人會要求給孩子擠咪咪頭,認為男孩子不擠咪咪頭,長大後會乳房變大,女孩子不擠咪咪頭,以後容易凹陷或者乳腺管不通。文章開始的那個小姑娘,也是因為被擠咪咪頭,導致右側乳房腫脹。

錯誤原因:在寶寶出生後的一周左右,男女寶寶都可能出現雙側乳房腫脹的情況,甚至會分泌乳汁,這都是正常的。這是因為胎兒期在媽媽的體內,受到一定量的激素刺激導致的,出生後不久,隨著激素水平的下降,腫脹會自行消退,無需特殊處理。如果擠壓乳房嚴重,會導致乳腺炎,甚至乳腺發育不良。

正確做法:不要給寶寶擠咪咪頭,無論是男寶寶還是女寶寶。

錯誤二:茵梔黃退黃疸

錯誤原因:茵梔黃是一種瀉藥,通過增加排便,來促進膽紅素的排泄,這種方法可能會有效果,但是其後果可能使寶寶腸道功能出現紊亂,得不償失。另外,在山西曾經有過新生兒使用茵梔黃注射液而導致死亡,這實在是太恐怖了,所以不要再用茵梔黃退黃疸。

正確做法:如果黃疸指數超過16,通過照射藍光進行退黃疸是比較科學的;如果沒到這個程度,多給寶寶喂奶或吃點益生菌,增加排便,也可以起到輔助作用。不需要曬太陽的方式退黃疸,目前醫療指南已經不推薦這個做法;也不需要停母乳,繼續母乳喂養

錯誤三:去胎毒

錯誤原因:有人認為是由於母親體內有濕毒,導致寶寶身上出皮疹等,還有人把濕疹、黃疸以及鵝口瘡都歸因於胎毒,給寶寶喝一些中藥進行排毒。實際上,這種做法是錯誤的,這些中藥不僅會損傷寶寶的胃腸功能,還具有一定的肝腎毒性,對於尚未發育完善的小寶寶來說,非常不利。另外,小寶寶的胃容量非常小,口服中藥後減少進奶量,也會導致營養不良。

正確做法:寶寶出生後可能會出現皮疹、濕疹、黃疸、鵝口瘡等問題,目前醫學已經有了治療方法,出現後,應當及時就診,採取正確的方法。

錯誤四:喝葡萄糖水

錯誤原因:寶寶出生後,媽媽還沒有產奶,老人擔心寶寶飢餓,會喂食葡萄糖水。實際上,寶寶出生的時候,自身已有足夠的能量儲備,可以滿足3天內的代謝需要,所以不用擔心會飢餓。另外寶寶出生後具有強烈的吸吮反射,應該立即進行哺乳,以促進乳汁的分泌,如果喂食了葡萄糖水,寶寶就不會積極的進行吸吮,不利於媽媽的儘早下奶。

正確做法:寶寶出生後儘快母乳喂養,促進乳汁的分泌。不要給寶寶喂食葡萄糖水,監測寶寶體重,只要下降不超過出生體重的7%,依然等待媽媽泌乳,保證第一口奶是母乳,因為這樣可以預防嬰兒過敏,並減輕黃疸的發生。

錯誤五:綁腿、綁手

錯誤原因:傳統中給寶寶綁腿預防羅圈腿是不科學的,很多寶寶在2歲之前會出現「O」型腿,也就是羅圈腿,這基本是正常的發育,再大點會自行糾正。當然也有病理性的,比如未及時補充維生素D,導致佝僂病,也會出現較嚴重的「O」型腿。但無論自然正常發育,還是病理性因素,「綁腿」的做法都對寶寶「O」型腿沒有幫助的。另外,綁腿還會影響寶寶四肢的血液循環,甚至造成外傷,對於寶寶的生長發育是不利的。

正確做法:不要給寶寶綁腿,給寶寶充足的活動空間,利於寶寶生長發育。另外,及時添加維生素D,避免缺乏引起的佝僂病。

錯誤六:「壓驚」

有的家長看到新生兒寶寶睡眠易醒、多哭鬧,就想當然的認為寶寶是「受驚」了,要給寶寶吃各種「壓驚」的中藥

錯誤原因:寶寶受驚睡不踏實,出現伸開手臂,拱起後背,甚至放聲大哭,是嬰兒的一種正常反應,叫做「驚跳反射」,可能與胎兒期受到媽媽子宮的包裹,出生後尚未適應有關。根本不需要所謂的壓驚藥物,而且,這些「壓驚」藥物可能含有中樞鎮定成分,這對小寶寶是非常有害的。

正確做法:了解「驚跳反射」是一種正常現象,當寶寶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及時給予安慰,擁抱寶寶,隨著月齡增長,一般2個月以後,這種現象會逐漸消失。

錯誤七:睡頭型

錯誤原因:很多地方有給寶寶睡頭型的習慣,認為給寶寶睡一個平平的後腦勺會很漂亮。其實,這種睡頭型非常的不科學!而且後腦勺平平的,是一種發育畸形,醫學上稱為「扁頭綜合徵」,雖然這不會影響寶寶的腦部發育,但是如果特別嚴重,可能在寶寶長大後,造成心理影響。

正確做法:放棄睡頭型的舊習,多讓寶寶趴著玩兒。由於小寶寶大部分時間是平躺著的,所以,很容易造成扁頭,所以,在出生後的頭3個月,寶寶醒來的時候,要多趴著玩兒,以預防扁頭的發生。如果已經發生了扁頭,要及時進行糾正。

錯誤八:剃胎髮

錯誤原因:寶寶滿月的時候,剃胎頭也是很多地方流行的,認為剃胎頭可以讓寶寶的頭髮越來越密,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頭髮生長在頭皮下方叫做毛囊的地方,剃除已經長出皮膚外面的頭髮,對毛囊沒有任何影響,所以根本不會有那麼神奇的作用。頭髮的生長情況是由基因決定的,也和營養有一定的關係。

正確做法:當寶寶頭上長滿頭髮的時候再進行理髮,一般在8-9個時候,有的孩子更早(6個月)或者更晚(2歲),也就是說,什麼時候理髮,完全由寶寶頭髮的生長情況而定,不要聽信這些舊習俗。

錯誤九:吃胎盤

錯誤原因:這個「坑」是對剛生產的寶媽的。胎盤被認為是非常滋補和神奇的作用,實際上,它並沒有任何神奇的成分。從營養學來說,胎盤就是普通的人體組織,主要是蛋白質構成。吃胎盤,就是吃同類。另外,食用胎盤還有感染疾病的風險,如B肝、愛滋病等。

正確做法:產婦應該合理膳食,保證食物多樣化,每天進食足量的蛋、奶和肉類食品,可以促進產後康復。絕對不要吃胎盤。請大家一個傳一個,再重複一遍:吃胎盤,就是吃同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2160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